“中國式”操作系統需要的不是逆襲,而是“順勢”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編者按:如果你打開這個標題進來,小編必須有幾句話要先說明,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爭議。首先小編在這里說的操作系統,主要是指商用及消費類的操作系統,關于軍用操作系統的情況,國內保密工作做得太好,小編無從得知。其次小編說的操作系統話題,不包括中國到底要不要做操作系統,做的過程有多少坑這個內容,小編認為這已經是國家既定的發展方向,沒有必要多費口舌。小編只想從一個從業多年記者的角度,拋磚引玉,吸引更多感興趣的人,一起談談如何讓中國的操作系統走得更穩更長久。
早在八九年前,小編就曾經采訪過國內一家知名的設備商高層,當時他對記者說,中國操作系統的崛起只是時間問題,在沒有實現完美逆襲之前,國內廠商們要做的,就是打好補丁,補好漏洞,加固好操作系統就可以了。
現在看來,時間問題恰恰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即便是經過八九年的發展,中國的操作系統也沒有出現可以媲美Windows、iOS和Android的“逆襲產品”,甚至連替代都談不上。
之前網上一則消息稱中國COS操作系統將于今年10月發布,小編等到今日,覺得這大概是一個謠傳。但也是這則新聞,又勾起了小編這幾年的積淀,覺得有必要談談自己的看法。
先要承認的是,小編非常認可中國對操作系統的研發決心。都稱未來要打造一個萬物互聯時代,萬物靠什么互聯?說到底還是靠操作系統來控制硬件和應用軟件的聯系,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統,上面可以關聯到CPU制造、高精尖制造領域,下面可以關聯到龐大的軟件帝國,與應用千絲萬縷聯系起來,盤活一個千億級別的大市場。一旦中國操作系統成功了,至于自主安全可控這個老話題,自然更加順理成章地將安全威脅各種漏洞消弭于無形了。
這里所謂的“成功”,自然不可能是產品研發面市這么簡單,而是生態圈的形成。網上關于操作系統設計的生態圈方方面面言論很多,軟硬件廠商們的支持,應用研發的加入等等,小編在此就不贅述了。咱們就來重點談談怎么才能“成功”。
在這里插一段不可考的IT八卦,可能對大家更有啟發。眾所周知,微軟是PC端操作系統當之無愧的老大,風河公司算是全球嵌入式軟件的王牌,當時微軟意識到嵌入式軟件操作系統的市場前景,試圖涉入這個市場,并且成立一個百人的開發團隊來與風河競爭。在微軟看來,有技術,有積累,有資金,沒有理由會失敗。
遺憾的是,結果以失敗告終。原因很簡單:對操作系統研發的戰略思維不同。微軟的操作系統思維是先以硬件資源的優化調度為主,不在意響應的順序。例如你在windows上點擊各種應用軟件,應用軟件的打開順序是以后臺資源的最優配置為主,而并非你點擊的順序為主。而嵌入式軟件應用的思維是必須以響應為先,因為任何指令的先后順序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結果,例如在飛機起飛時,飛行員會按順序點擊各種按鈕,如果先后順序有誤,那帶來的是不可想象的災難。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僅僅是一個戰略思維的不同,就可能導致操作系統的研發失敗。而事實上,一個成功的操作系統需要涉及的遠不止這些,技術的積累,長時間看不到結果的研發投入等等,而對于中國這樣的起步者,面臨的困難就更多,要想走得穩走得遠,就必須要聯合大眾,眾人扶持才能走得更長久。
其實很多人也指出,目前操作系統的局面其實也是中國操作系統的機會,一家獨大難免是眾矢之的,有那么多國家,那么多企業都是游離在主流之外的中堅力量。中國操作系統想的不應該是逆襲,而是順勢,承認目前的不足,聯合同樣弱小沒有話語權的人們,形成合力。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談合作,談生態,其實操作系統也是一樣,不僅僅是英特爾、微軟這樣的廠商在收購、合作,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的企業也更需要合作。國外也有弱勢的操作系統,為什么不能聯合呢?國內像BAT這樣的大企業,也在研發操作系統,也需要時間去積累,有些事情欲速則不達,不妨換一個思路,先聯合更多的企業和國家,為產業鏈的形成打好基礎。
小編認為讓大家共同擁有開源且免費的操作系統更加可行,比如Linux、GCC。既不依賴于別國的操作系統和編譯器(處于安全考慮),也不需要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從零開始做操作系統,而是積極加入到一個自由免費的操作系統研發中,與眾人形成一個新的生態圈。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