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操作系統之中國爭霸
前言:就消費者而言,手機操作系統這個概念并不明顯。我們不需要了解哪個操作系統好使,我們只需要了解哪臺手機好使就可以了。但對于開發者來說,操作系統是他們戰斗的平臺,掙錢的平臺,夢想的平臺,選擇OS就像找老婆,因為離婚的成本很高。
大家都知道中國婚姻的“丈母娘經濟”成本,開發者選擇平臺也是如此。本文介紹了操作系統的發展歷程,以及在中國市場未來發展建議,爭霸結果尚需時日才能知道1。
主要手機操作系統發展歷程
1996年Palm公司推出了Pilot操作系統,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之戰的初期占領了絕對優勢的地位。1990年,微軟推出了ATWorkOS操作系統,但該系統在市場上沒有堅持多久就消失了。1993年,蘋果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PDA“牛頓”(Newton),但市場表現依然以失敗告終。1996年,Palm公司推出了Pilot1000和Pilot5000操作系統。到1997年,Pilot的銷售量超過100萬臺。1996年,微軟的WindowsCE1.0問世,但其在與PalmOS的競爭中完全沒有優勢。
1998年Symbian操作系統以手機制造商強勢聯手的方式推出市場,在手機操作系統的競爭中獨占鰲頭十余年。1998年,Psion公司聯合手機業界巨頭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聯合組建了Symbian公司。
2001年,全球第一款基于Symbian操作系統的手機,諾基亞7650發布。松下、西門子、三星先后加入Symbian聯盟,使得該操作系統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重要手機制造商。2008年6月24日塞班公司被諾基亞全資收購,成為諾基亞旗下公司。
2002年,ResearchInMotion公司(RIM公司)推出智能黑莓手機。黑莓手機著名的郵件推送服務以及卓越的安全性成為眾多企業用戶的首選。即使是RIM公司自己,也不可能在密碼手段之外獲取郵件的內容,這也意味著其安全性是獨立在任何權利機構之外的。由于其安全性太好,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國家開始禁用黑莓手機。其理由是,擔心恐怖分子利用黑莓手機的安全性組織恐怖活動。
2003年,微軟公司首次推出Windows旗下的WindowsMobile2003操作系統。WindowsMobile手機操作系統傳承Windows個人電腦操作系統的使用習慣。由于其頁面設計及使用習慣和個人電腦極為相似,很快被用戶接受。
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第一款iPhone,其iPhoneOS操作系統隨著iPhone及iPad的流行成為應用程序開發者的新寵。蘋果手機卓越的用戶體驗牢牢鎖定了全世界的蘋果忠實粉絲。其系列產品一上市就引來世界范圍內的擁躉連夜排隊,每每創下電子產品的熱銷奇跡。2007年,Google公司推出Android操作系統,Symbian操作系統獨霸天下的狀況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Google開放了Android操作系統的大部分源代碼。在80多個硬件商、軟件商、以及電信運營商的支持下,Android操作系統很快就成為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冉冉新星。
#p#
主要手機操作系統對比
Symbian操作系統通過與主要手機制造商的聯盟確定其初期霸主的地位;然而,后期不開放的政策導致其在高端智能手機方面發展大大滯后。從SymbianS60第三版開始,Symbian手機開始引入了證書、簽名這一概念,對普通用戶來說,易用性極差。用戶如果想要自己安裝軟件,需要找到軟件簽名及證書,對于用戶來說,如果不是專業玩家,基本缺乏智能手機的可用性。
對于第三方軟件開發人員缺乏重視,激勵極差。Symbian操作系統對于第三方開發的軟件不能開機自啟動,導致有統計的Symbian程序員僅有5萬余人。操作系統在升級兼容性方面做得極差,后面版本的操作系統對于前面版本的軟件不兼容,導致用戶忠誠度大大下降。
Android開放的政策奠定其成功的根基,其應用程序在短期迅速膨脹。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是全世界第一個采取開放源代碼方式建立的手機操作系統。開源意味著硬件制造商可以隨意修改源代碼來適應自己的機型。第三方軟件開發人員也在設計基于Android系統的應用程序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Android手機第三方軟件數量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高速增長的狀態,其增長速度很快就超過了蘋果的iOS應用軟件。
蘋果iOS首先開創了第三方軟件開發者通過AppStore賺取費用的模式,形成了良好生態系統。iOS在平臺推出之初,很快就公開了支持第三方軟件開發者的軟件開發包。通過在AppStore的下載量,軟件開發者能夠賺取相當的費用,開創了新的盈利模式。著名的憤怒的小鳥由iOS起家,推廣到多個平臺,成為史上最成功的游戲。
WindowsPhone7借助其個人電腦平臺的積累,在用戶使用習慣方便占了很大的優勢,但其與手機制造商的聯盟及對第三方軟支持都發展的較為落后。WindowsPhone7對第三方程序的限制較多,其開發者主要是微軟工程師。與蘋果iOS平臺或者GoogleAndroid平臺相比,微軟WindowsPhoneAppMarketplace的9000個應用數量顯得相當單薄。Windows7手機推出的時間晚,合作伙伴也僅HTC、三星、LG等幾家,而這幾家公司也早與Android結為同盟。WindowsPhone7不支持多任務,短信過濾、后臺電話等應用無法實現,因此性能大打折扣。
黑莓有著固定的用戶群,相對來說,程序開發人員也較為固定,但在其他智能手機第三方應用程序發展的比較之下,黑莓手機發展較為緩慢。黑莓的應用程序數量從2009年6月份的1千個到2011年3月份的2萬個,每年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50%以上,發展速度可謂按部就班。但相對于高速發展的Android系統和擁有強大基數應用數量的AppStore而言,這樣的速度顯得較慢。2011年3月,Android系統已經超過黑莓,一舉成為全美最有前途的智能手機系統。
#p#
手機操作系統發展關鍵因素
手機操作系統在發展初期一定要與強勢手機制造商聯盟,迅速打入市場。Symbian系統在初期有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等三家巨頭手機生產商聯盟,并陸續聯合和幾乎所有的重量級手機制造商。該聯盟是Symbian能夠在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中稱霸十幾年的基礎。Android進入市場時,聯合和近80個硬件制造商,同時開放源代碼,制造商能夠任意修改其代碼,開源舉措在最大程度上給予了制造商方便。該聯盟還在不斷擴大,這是Android迅速崛起重要因素之一。
手機操作系統與手機制造商聯合進入市場后,后期的發展應當是內容為王,第三方軟件開發的力量決定了操作系統是否能夠成為市場的最終勝出者。智能手機最能夠吸引用戶的就是有沒有好玩實用的應用程序,應用程序數量多少,是否精彩是用戶決定選取操作系統的基本指標。Symbian不關注第三方應用程序開發,將采納何種應用程序主要的決定權留在諾基亞公司的做法直接導致了Symbian的衰落。
Android由于其開放源代碼政策及對第三方軟件開發人員的種種激勵措施使得應用程序數量在短期之內急劇上升,成為最被看好的手機操作系統平臺。截止2011年三月,Android的應用程序已經達到25萬個。雖然數量上還不及iPhone的35萬,但其自推出后每三個月應用程序至少翻倍的增長速將很快使得其超過iPhone。
WindowsPhone在第三方軟件開發起步較晚,大多數應用程序開發者都已經加入iPhone或是Android的陣營。微軟推出對應用程序開發者提供物質鼓勵等方式,希望在未來能夠擴大其應用程序的數量。
#p#
在中國市場未來發展建議
Android發展建議
Android可進一步加強與手機生產商的聯盟,鞏固其已經取得的市場優勢;進軍低端市場能夠搶占未來的市場主要增長點。除了世界主要手機生產制造商之外,中國中低端手機制造商的力量也不可小覷。中國低端手機及山寨手機是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的主要力量。
聯發科的加入打通了Android進軍低端手機市場的渠道。2010年7月,聯發科宣布提供Android智能手機解決方案;中國山寨手機及低端手機使用的都是聯發科的芯片。聯發科的芯片的Android手機多為2G手機,成本價在500元左右,市場成交價在千元左右。
Android對第三方軟件開發者的支持是其未來發展的主要支撐。Google投入1000萬美元獎金,多次舉辦Android開發者競賽,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的優秀軟件開發者。從2010年7月到12月,Google的程序市場已從7萬個發展到22萬個程序,下載量達到10億次,增速超過蘋果的程序商店。未來如果能夠持續此發展態勢,Android的繁榮將成為大勢所趨。
iOS發展建議
在中國市場中,巧妙運用運營商的壟斷力量將大大助力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前進速度。蘋果和聯通的合作使得蘋果iOS在中國市場中的份額快速攀升。3G業務上,中國聯通通過與蘋果的聯營,贏得了相當的優勢。中國移動因此寄望與4G爭奪戰,搶先與蘋果達成合作協議,借助蘋果明星產品的優勢,期望取得4G爭奪戰的勝利。2011年5月,中國移動與蘋果公司達成協議,未來將推出TD-LTE制式(國產準4G標準)的iPhone手機。
蘋果手機的忠實粉絲將成為其發展的原始動力,未來支持其前進。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價格比美國市場高出1至3成;相對于當地居民平均收入,蘋果系列產品在中國走的是絕對高端路線。然而,高價格的蘋果并不能阻礙其中國忠實粉絲的熱情。蘋果新品發售時店前的通宵排隊的長龍證明:蘋果產品用戶忠誠度是其它品牌無可比擬的。
WindowsPhone發展建議
WindowsPhone可以考慮加強與主要手機制造商聯盟,拓展其中國市場份額。相對于Android與絕大多數手機制造商的聯盟,WindowsPhone的薄弱環節已經顯現。與WindowsPhone聯盟的手機制造商數量有限,這些制造商同時也支持Android。此外,Android與聯發科的聯盟展示其進入低端市場的意圖。WindowsPhone如果不能盡早迎頭趕上,很可能會導致其高低端市場盡失的局面。
黑莓發展建議
黑莓早期的高價位策略已經被市場證明為失敗。黑莓早在2006年就綁定中國移動來開拓中國市場。黑莓提供398元、498元、598元套餐,普通用戶很難承擔。其在中國市場中可供選擇的機型也非常有限,導致很難形成其忠誠用戶群。
黑莓最為推介的個人郵箱服務和中國本土用戶使用習慣有很大差異,很難形成消費亮點。中國普通用戶長久使用免費的郵箱,對于高額的付費郵箱服務并不是很感興趣。黑莓最為稱道的郵件推送服務在中國的市場不被看好,基本只有投資銀行等少量用戶對此服務有興趣。
黑莓未來可以借助電信運營商的力量助推其中國市場的發展。由iPhone進軍中國的策略影響,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認識到與強勢操作系統平臺及手機制造商聯營的重要性,紛紛開始拓展其戰略伙伴。三大電信運營商先后宣布與加拿大RIM公司達成協議,全部介入了黑莓手機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