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操作系統能否沖破阻礙,逆襲成功?
原創操作系統是中國IT業幾十年的痛,也是建設網絡強國最大的短板。而直到今天,對于大多數專家、業界人士和社會各界來說,一提起操作系統,依然毫無底氣。然而,最近,關于國產操作系統的話題又火了起來。這主要是有三個背景事件:一是堅持做操作系統14年的北京中科紅旗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破產、解散,并最終被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五甲萬京信息產業集團”以3862萬元的低價收購;二是媒體報道稱微軟的Windows 9將在9月15日發布預覽版,并將在2015年第一季度推出正式版;三是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宣布,我國今年10月有望推出支持應用商店的國產桌面操作系統新版本,并希望首先在桌面上實現國產化系統的替代,進而從桌面PC端拓展到移動終端。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老師稱10月份有望推出支持應用商店的桌面操作系統,并在1—2年內完成對XP的替代,3—5年內從桌面PC擴展到移動端。此言論一出,即刻引發了業內對于國產操作系統的爭論。那么這次看似更加具體的國產操作系統(至少目標已定)真的可以取得預期的效果嗎?
此次國產操作系統的推出更注重的是安全。倪光南老師說,我們發展國產桌面首先是為了信息安全。操作系統是最基礎的軟件,如果操作系統是不可控的,就會被人監控。我國很多重要部門目前面臨很大困難,比如開會手機不能用,電腦上很多病毒,還會造成郵件丟失。國產桌面系統的應用,應該能夠令我們國家重要的信息更加安全。同樣,對一般用戶,也有隱私權的保障。
在桌面操作系統市場中,微軟的Windows依然是該市場絕對的領先者,而微軟對于XP系統的終止更新,以及中國政府對win8的抵制(中央機關采購計算機不允許安裝Win8系統)對于國產操作系統的推出無疑是最有力的幫助,但國產操作系統能否抓住這次機會還得看最終系統的實用度。國產操作系統的穩定性、兼容性、用戶體驗一直被大家所詬病。比如,硬件兼容性差,很多廠商不提供Linux下的驅動,或者驅動效果不好,最突出的是主板、顯卡、無線網卡,很多都是windows only的。在用戶體驗上,如果還是Linux版本,對一般用戶來說太難用。大多數中國人只會Windows操作系統,對linux操作系統還很生疏,學習難度也大,用戶使用習慣難改。
從政府抵制win8系統和中國成立了80多家單位參加的全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來看,此次國產操作系統的推出國家是予以充分肯定的,既然自由競爭沒有競爭力,要推廣就只能政府強制,而能強制推廣的前提是你這個東西得能用。目前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發展時機。對中國政府來說,政府采購是可以直接控制的部分,政府機關中最簡單的打字、制表、統計所用的電腦,完全可以用自主操作系統和自主技術的主機來替代,政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統一培訓來完成過渡。從中央政府到各級地方政府,在電腦到期報廢升級后強制采購自主芯片和操作系統的電腦是可以做到的。幾年下來就會有千萬臺的需求量,這個量足以支撐起產業鏈。先是打字辦公的電腦被替代,然后就可以開發一些簡單的程序,逐步替代掉現有的程序。與政府相關的企業,為了兼容政府的系統,也會采購自主操作系統和自主芯片的電腦。這樣逐步擴散開,生態系統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然而,在信息領域,目前我國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包括網絡基礎設施、智能終端、高端芯片、操作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上仍受制于人。國產操作系統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一方面是本身研發對國外系統存在著嚴重的路徑依賴,另一方面國際廠商依然在操作系統領域占據著絕對市場地位,要真正實現國產操作系統的替代并不容易。
網上也有不少網友提出質疑,我們拿什么去替代微軟?現在普通人的電腦主要有四個作用:上網,聊天,打游戲,看電影,第一個問題不大,后面三個不用windows還真心不容易。Linux代替Windows來完成日常辦公,從OS層面看,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軟件,目前的辦公軟件,微軟還是一家獨大。家庭用戶,離開了Windows,還有什么選擇?難道你想不停的接到老婆、老媽的電話,電腦的系統不會用,你給說下在哪看電影,在哪關機,在哪下載?我相信你會崩潰的;有人愿意用嗎?操作系統又不像是原子彈,造出來就OK了。你搞個操作系統出來,要有人愿意用才行。在消費者市場,國家意志有什么用。如果可用的硬件跟不上,應用跟不上,出貨跟不上,資金回籠跟不上,結果不言而喻。連Windows 7、8對一些XP的應用還不兼容,主流的Windows應用要遷移到國產Linux操作系統上,談何容易,這需要巨大的投資和漫長的過程。而這也確實是國產操作系統需要面對的一些困難,如何才能讓更多的用戶接受我們的產品?
就現狀而言,國產操作系統的推出有利也有弊,關鍵還得看產品的實用度和國家的推廣力度。畢竟我們得拿實力說話,一味的強制是不會起到任何效果的。國產操作系統究竟能否沖破重重困難,逆襲成功,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