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信:統一平臺是銀行應用系統建設的“通天塔”
在《圣經》中,人們試圖修建通天塔以揚名立萬,上帝覺察到了這一冒犯,于是將人們既用的交流語言打散,讓修塔者彼此難以溝通,通天塔的修建因此荒廢。在山東農信科技部主任康東看來,山東農信在在過去的IT系統建設中,某種程度上正是由一群“語言不通”的人在修建“通天塔”。
從1996年與農行分家,山東農信初期基本繼承和沿用了農行原來部署的IT系統,IT建設基本上是白手起家。由于編制所限,山東農信科技部只有50來個正式員工,其中熟悉程序設計開發的人員不過半數,這與國有大型銀行動輒上千人的IT團隊難以相比。因此,山東農信的應用開發系統只能外包給不同的開發商。由于開發商們的開發平臺、技術架構路線和實現方式千差萬別,人手不多的山東農信科技部很難熟悉每個系統。更有甚者,一些特殊且重要的應用系統組件,除了開發者本人外,山東農信的科技人員根本無從理解和消化。一個具體的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山東農信請一家軟件公司做系統咨詢,原有系統的一個登錄界面由于編寫思路過于復雜,連這家軟件公司的資深程序員也花了一下午才看明白。
十多年來,康東一直想帶出一支能自己開發、運維、做深層次維護的技術團隊,但開發商五花八門的技術架構顯然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道障礙。康東認為最可行的辦法,就是使用一套統一的基于應用的開發平臺,技術人員只需要集中精力學好一種技術,就能夠通過統一開發平臺來應對上層應用的各種開發。
該選哪個開發平臺?
最近幾年,山東農信為了實現“大集中”,把地市級的IT系統集中到省中心。按照“小核心、大外圍”的思路,山東農信除了構建核心系統外,還需要開發幾十個基于應用的項目系統,并整合所有地市信息資源的外圍系統——這使得統一開發平臺一事更加緊迫。
然而,自己開發一套系統開發平臺顯然并不現實,山東農信打算公開采購一套現成的開發平臺。山東農信此時面臨三條道路可走:一是跟IBM這樣的大機構合作;二是選用某個系統開發商的開發工具;三是選擇獨立的專業系統開發平臺廠商。
在過去,山東農信的核心系統由IBM承建,但康東卻發現,應用系統的建設開發如果仍繼續選用IBM公司的產品方案并不符合地級農信企業效益優先的原則。首先,作為著名的跨國公司,IBM產品及服務價格昂貴;同時,由于IBM的產品服務機構過于龐大,對于中國本土的中小銀行用戶來說,IBM的本地化支持策略難以為繼——對方不可能完全依照中小企業用戶的需求作到細致的系統開發量身定制及最快速的服務響應。
對于第二條道路,雖然國內的系統開發商們在以往開發過程中積累了一些開發工具,但它們是否成穩定可靠、體系健全、是否可持續發展卻值得懷疑。更敏感的是,這會打破各家開發商之間的平衡,造成各類原有項目系統資源建設的浪費。
于是,選擇獨立的專業開發平臺廠商成為***的選擇,這主要是因為獨立專業的平臺開發商所開發的平臺符合業界認可的技術標準和規范而不是自家的“家規”,采用了這種開發平臺,無論是山東農信自己還是其他開發商,都能在之上方便地開發各種應用,并且山東農信可以順利地完成系統知識產權的遷移工作,實現對自由應用系統的完全掌控。也就是說,在山東農信看來,統一的開發平臺是他們最想要的那座“通天塔”。做出選擇之后,一家叫做普元的開發平臺廠商進入了山東農信的視野。
與同樣是獨立廠商的金蝶等公司相比,普元的名聲并不響亮與IBM、甲骨文等大型的跨國商業軟件巨擘相比,普元的名氣當然遠沒有其響亮,但在更為細致細分的SOA國產中間件平臺領域,由于更為了解中國本土用戶的系統建設需求,并能夠提供卓越的本地化實施服務能力,這家叫做“普元”的公司幾乎是這個行業幾乎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的國內代名詞——通常,專業化公司的產品會更細致周全。而且,這家公司的經驗看上去***: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都是它的客戶。
在做出選擇之前,康東決定還是實地看看同行的使用情況。 2008年6月,康東走訪了一趟交通銀行,深入了解了交行項目合作成功的經驗。在了解到普元的EOS平臺通過“搭積木”的方式大大加快了交行的建設系統速度之后,康東最終下定決心試試普元的產品。
統一平臺:山東農信找到了自己的“通天塔”
2009年,山東農信實踐統一平臺的機遇來了。當時,山東農信需要建設一套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康東決定在這個項目里試用普元的EOS開發平臺,但他故意只撥了兩個剛畢業、缺乏項目實踐經驗的研究生來做開發,以便看看普元的能耐。
普元指定了一名工程師現場指導,另一名在必要時前來支持,花了大約一周來培訓這兩個研究生,這個項目由此開始。由于學習使用這套統一開發平臺并不困難,雖然兩名研究生對普元EOS所根植的J2EE并不熟悉,但也很快上手。2個月后,這套系統順利宣告完成。這讓康東多少有點吃驚,因為他做過測算,如果用傳統的開發方式,開發這套系統至少需要三四個月時間。
同時,山東農信還收獲了一個意外之喜:用普元EOS平臺開發出的這套系統似乎質量更高。從開發完畢至今,這套系統還未出現任何故障。康東由此放下了對普元EOS平臺是否好用的擔心。他打算繼續采用普元的統一平臺,接來下的問題,則是怎么讓這套平臺物盡其用。
為了給山東農信做出更有效的架構體系支撐戰略,普元派了一支六、七人的咨詢團隊,前后花費了一個月為山東農信做系統咨詢。在從對省中心到地市分支、從科技部到業務部門的一輪實施溝通中,普元團隊發現:山東農信對各個系統的管控力度不足,不僅僅源于原有開發商“五花八門”的技術路線,還有企業自身應用需求不夠明確、對開發過程缺乏規范要求的原因。這在實際項目建設中直接導致了原有系統開發文檔不全,與實際情況不同步,甚至后期系統維護艱難,各個系統間難以對接的直接原因。
一個典型的案例很能說明問題。一直以來,山東農信的工作人員要使用不同系統時,都得在各個不同的頁面下登錄,從未統一過界面。這看似只是個無關緊要的小麻煩,但對有近6000個營業網點的山東農信來說,業務人員在這上面浪費的時間累加起來也十分驚人。普元的EOS平臺自帶一套項目管控的工具。開發時該填寫哪些需求、開發過程中該怎么控制,這套管控工具都有安排。例如,在開發過程中,一旦程序超過一定行數,EOS平臺就會提醒開發者做監測和封裝。普元的咨詢團隊提醒康東,管控工具終究只能起輔助作用,管控系統開發終究還是一項由人操作的事情,更依賴于項目管理者的做法。
在對山東農信現有的應用建設狀況逐一分析后,普元咨詢團隊做出的判斷是:如果善加利用普元EOS平臺自帶的運維分析系統,可以大大緩解山東農信后期維護吃力的問題。為此,普元為山東農信引入、部署統一平臺規劃了長期的、清晰的應用路線(如下圖所示)。
圖釋: 統一平臺在山東農信的應用路線規劃
未來,當山東農信陸續開發更多外圍系統時,使用這個統一開發平臺的好處會更加明顯。由于模塊化和松耦合的特點,用EOS開發完成的系統中的模塊可以被拆分出來,開發下一個系統時,可以直接拷貝上一個系統的部分模塊,縮短開發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由于開發效率的提升,康東對未來山東農信的新系統開發充滿信心,IT快速響應業務需求已經成為康東和他的團隊們的一種嫻熟的能力。未來,由于農信行業業務范圍和模式的變化,農信行業會越來越朝著商業銀行轉變。以往以服務“三農”為主要工作的山東農信,也向網銀等這類新業務拓展,相應的也會產生這些業務的系統開發需求。但有了普元的EOS統一開發平臺,無論是在在未來的大規模使用規劃級階段還是過程改進和提升回歸級階段,康東和團隊們都有把握能做的更快、更好。用康東的話講,統一開發平臺就是用同一種語言溝通和開發,有了這個做基礎,上層應用系統的“通天塔”修建起來將更為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