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柳傳志:富士康的問題提醒了我們
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
《郭臺銘:走出紫禁城》這篇文章很好,我買了20本送給聯想控股和集團的同事。文章對我有三點啟發。
***,郭臺銘對行業相關專業了解得非常透徹,但是企業怎樣為員工負責,把員工的追求融入到企業發展目標當中,這方面富士康可能是有缺陷的。郭臺銘在搭班子上的做法肯定也和聯想不一樣,他完全憑自己個人的能力,這反過來能襯托出聯想在哪些地方做得對,對的我們要好好堅持。
確實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不僅僅是讓員工住得像樣子,或者工資高一點,而是真的要站在他的角度去考慮。郭臺銘不是一個壞老板,但是他確實有想得不夠的地方,他對工人的理解還有點停留在昨天,這方面也值得聯想反省。
第二,聯想大量員工是80后、90后,他們有自己的特質,他們怎么看待生活?應該怎么看待他們?同時也提醒了我們,買聯想電腦、手機的客戶很多都是 80后、90后,應該怎樣去了解看待這個人群,需要跟大家交換意見。這篇文章是做了深入調查,配合一定高度,或者站得比較遠來看待這個事情。
第三,不是你們文章提到的,是我從另外一個角度想到的,就是不要拘泥于別人給你設下的條條框框。聯想自認為做得還不錯,但跟富士康相比確實還有差距,而在2000年前后富士康跟聯想的營業額還相差不多。富士康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郭臺銘應該講不信邪,沒有聽別人怎么說,認為走自己的路能夠做好。我覺得這方面要有創新精神,不要受某些人說的條條框框的束縛。就像今天還有很多人說聯想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我們當年不是愣是從做制造轉到做投資了嗎? 每人情況不同,不必被別人看待自己的眼光局限住。我也相信未必所有的人都能夠從做制造業改行做投資,但我們就是行,因為我們把這個事研究透了。最近我們在戰略上還要受到一些不明的質疑,那些議論的人沒有把事情想透,我們可以不必理會。我相信郭臺銘在做富士康的時候,真的是把人和機器融合一體,能夠非常充分地進行調動,當然,他在其它方面沒有想周全。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