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App Store模式看中國軟件商店
iphone推出,APPstore順勢而來
2007年6月29日,iPhone如期發布,其強勢的綁定分成模式曾遭到了來自各路分析師的質疑,然而這些都沒有擋住它的熱銷,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底,蘋果在全球范圍內共計銷售了約1200萬部iPhone ,整年銷量增長245%,是全球智能機銷量增幅最大的手機。
2008年智能手機市場份額
進入2009年,依然無法擋住它的快速擴張步伐,第二季度最后一個月才推出的 iPhone3GS在僅賣了幾周之下 ,就協同 老款3G (價格削減一半,至每部99美元)使當季銷量 達到520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626%(去年同一時期蘋果賣出了71.7萬臺iPhone)可謂驚人。
蘋果App Store已達15億次下載量
2008年7月10日蘋果App Store開張,當時一些人并不看好在iPhone上的游戲體驗,更對于喬布斯“這將很快成為一個價值5億美元的市場,突破10億美元也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的說法充滿疑慮,畢竟無論是手機行業的大腕還是軟件領域的霸主都沒有將在線軟件銷售塑造成一個成功的應用模式。
今天的現實則證明了,從軟件商店上下載的游戲設計精妙、引人入勝,在iPhone上的體驗也非常出色,作為軟件商店里最暢銷的應用程序種類,游戲占到了應用程序總體數量的1/3多。目前蘋果App Store已擁有逾65000款應用軟件及100000名注冊開發商,而高達15億次的下載量恐怕會讓全球所有傳統手機公司汗顏。
廠商寄望移動互聯網 iPhone意味著什么?
回到文章開頭,當蘋果事實上掀起了人人都開軟件商店的熱潮時,這個的背后也許預示著整個產業的一種革命性變革,一個從未做過手機的公司把握住了移動互聯網的契機,可以說加速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對于國內眾多希望依托移動互聯網契機翻身的傳統廠商,設計公司來說,iPhone到底意味著什么呢?簡單的模仿?大批已經在熱火朝天的干了,國內市場引以為豪的設計創新為什么讓iPhone比得相形見絀,我們到底缺少什么了?iPhone+APPstore就沒有缺陷嗎?國內市場的機會在哪里?
我們在展開分析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不妨了解一個小插曲,由于iPhone的綁定銷售策略,iPhone破解版幾乎人盡皆知,而這些是無法為蘋果帶來收入分成的,平均每百萬臺手機蘋果要損失3-4億美元的收入,因此最初象iTune這類軟件在破解版中是無法使用的,但是很快的連同APPstore在內的軟件都開放給了破解版用戶,這里面的深意值得我們推敲,移動互聯時代,到底什么是你最關注的?我們認為是用戶體驗。
可以想像,如果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觸摸技術吸引,沒有簡單方便的手機上網體驗,iPhone也只不過是每年上市的新手機中的一員,何以短短時間占領如此令人側目的市場份額,正是有了眾多的用戶的體驗基礎,APPStore的上線才如此順理成章,iPhone上市附帶的網絡應用讓手機用戶感知并認可接受了移動互聯的概念,那么提供一種發現更多類似應用的渠道基本就是用戶的需求延續了,從這種意義上說蘋果的APPStore本質上還是一個網絡應用,當iPhone已然培養起用戶的移動網絡體驗時,APPStore即順勢而來,除了利用移動網絡以外,它的營銷策略基本還是沿襲iPod+iTunes。
諾基亞為何起個大早 趕晚集
反觀諾基亞推應用不可謂不早,基于其S60、S40的應用不可謂不多,然而從來沒有因此產生過如此規模的市場效應,為什么?
其實原因很簡單:用戶體驗,針對手機的應用設計過于復雜,上網又如此之難用,用戶怎會有興趣關注,因此即使諾基亞先于蘋果推APPStore,也是不會成功的。
簡單、小巧、與網絡相連但又很少用戶主動參與設置,這些當初被不懈一顧的小應用思路,恰恰抓住了手機用戶的眼球,再加上全新的操作體驗,成就了iPhone的革命性,也為整個手機產業鏈帶來了概念性的顛覆思路,小應用將是手機里的重要內容和承載方式。
iPhone+APPStore真的完美嗎
那么iPhone+APPStore真的就完美了嗎?不一定,iPhone在給產業鏈帶來如沐春風的同時,也走進了自己的封閉堡壘,手機產業不同于PC,沒有微軟、intel、IBM訂立行業規范一統天下的優勢,它先天已然形成了諸侯割據,OS混雜的局面,再多添加一個OS,本質上改變不了什么,因為成熟的商業模式總是很容易效仿的,尤其對于巨無霸企業來說,眾多巨頭都在爭奪未來移動互聯網的制高點。
單靠一款產品是無法形成長期競爭力的,看看風光不再的moto,和如今每況愈下的諾基亞,也許APPLE正當時,然而它的封閉也許將制約它的進一步發展(APPLE不是沒有這種教訓),移動互聯網,同樣的,開放才是硬道理,這一點A n droid貫徹的很好,商品市場從來就不是一家商店能夠承擔和繁榮起來的。
國內市場:風景別樣紅
回到國內市場,在移動互聯被認為是國產手機行業整體翻身的最佳契機不絕于耳時,我們需要冷靜的思索一下,我們該怎么做?
中國廠商重來不缺乏創意,植根于本土精細把握消費者需求的能力,增值服務其實可以看成是APPStore模式的前身,只是SP們沒有想清楚移動互聯來了如何轉型?而且我們從來都沒有解決核心技術支撐問題,iPhone網絡小應用的成功告訴我們,這次的機會也許并不復雜,不是OS系統層面的問題,而是基于小應用業務的移動互聯解決方案,說穿了,就是業務平臺,所有的應用,包括打電話、SMS、MMS等等都可以小應用化。
最近備受市場認可的Open Face widget平臺無疑是國產廠商合作移動互聯戰略的最佳技術方案,它承接了iPhone+AppStore模式的精髓,但是其遵從開放規范標準的widget應用開發模式很容易適應多操作系統,多平臺的手機模式現狀,手機內容的繁榮也許是需要全體手機用戶參與的,這一點與PC互聯網無二致,甚至更勝之。
因為手機更加個性化,私人化,手機內容也將更加獨特和豐富,OpenFace既可以為廣大的自由開發者提供制造自己專屬小應用的工具環境,也可以為立志軟件商店的SP們提供傳統增值服務widget化的專營店解決方案,這樣在運營商為主導的手機應用大市場中,產業鏈相關各方的定位便可平滑的過渡到移動互聯的媒介基礎上,甚至發生創新性的業務提升。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