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白皮書》正式發布
以人為本揭開信息化建設新篇章,《走向以人為本的信息化——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白皮書》正式發布。
當今,日趨復雜而劇變的企業運營環境,給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2011年7月14日,北京賽迪傳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對外發布《走向以人為本的信息化——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白皮書》,在白皮書中提出:企業信息化建設只有從以流程為中心走向以人為本,才能有效地幫助企業應對復雜而劇變的內外部環境帶來的挑戰。此次研究得到了業界產業鏈中各個環節參與者的積極反饋和熱議。
在白皮書的調研階段,開展了歷經兩個月的“2011信息化建設痛點大調查”,通過面訪、電話呼叫、網絡調查、EDM等多種方式,對1664位信息主管進行了問卷調查,收到有效樣本1352個,為白皮書提供了數據支撐。在調查中發現: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沒有發揮人的決策力、無法利用非結構化數據、信息孤島等問題成為CIO最為頭痛的問題。
中國計算機報社執行社長、總編輯李樹翀表示:“當今企業面臨著多種不確定的外部因素: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產業轉型等企業自身無法左右的因素,福島地震等突發事件所具有的難以預知的因素,原材料、能源等雖然趨勢可知但企業卻無法控制,以及市場競爭等不確定度較大的因素等。”
與此同時,企業還面臨著內部的挑戰:如市場決策精度的提高、業務全球化后企業的跨地域和跨時區管理、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下企業的敏捷運營、市場拓展上的創新、塑造密切的客戶關系、提升員工的創造性等。
來自企業外部和內部多種不確定的因素動態交織在一起,急劇地提升了企業運營環境的系統復雜性。
歷經20多年的建設,中國企業信息化應用已經從起步階段的以PC、服務器和網絡等硬件產品采購為主,信息化的應用從部門級的辦公、財務、人力資源等初步應用,進入到以流程為中心,通過對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優化,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引入ERP(企業資源規劃)、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和CRM(客戶關系管理)等多種基于流程的應用軟件為特征的發展階段,信息化應用也從部門級拓展到企業級。
“人是信息的主宰者和使用者。 信息化建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每個員工的生產效率和協同合作。企業信息化在關注流程優化的同時,一定要賦予組織內部人快速形成決策,并在正確的時間采取正確的行動的能力,進而幫助企業敏銳地捕獲到新的發展機遇。 過往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并沒有充分關注到‘人’。未來,我們愿意幫助廣大的中國企業用戶通過‘以人為本’的信息化建設,充分挖掘IT的投資回報,成就企業創新發展,”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兼市場戰略部總經理孫建東說。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裁、惠普企業業務集團技術服務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葉健認為:“以流程為中心的企業信息化應用在提升業務的績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企業內部往往存在多種業務,基于特定業務的信息化應用之間難以做到互聯,從而形成多個信息孤島;而且,以流程為中心的應用強調流程的剛性,因為很難適應企業根據戰略發展或者市場競爭的需求對組織架構或者業務進行的調整,這也是造成ERP等企業信息化應用失敗案例屢見不鮮的主要原因。”
《走向以人為本的信息化——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白皮書》中提到:人和業務是企業的兩大核心要素,企業是由人來管理的,企業的業務也是由人來驅動的。以流程為中心的信息化應用,注重流程但卻忽視了人在企業活動中的關鍵作用,而以人為本的信息化建設就是通過強化人在解決復雜問題時的創造性、強化企業價值鏈上人與人之間的協同,有效應對復雜而劇變的企業環境帶來的挑戰,并從中獲益。
信息化專家吳文釗認為:“以人為本的信息化并非排斥基于流程的信息化。恰恰相反,以人為本的信息化建設是繼以流程為中心的信息化應用之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新階段,它強調的是基于流程的信息管理與以人為中心的信息管理的并重、互補和互動。”
以人為本的信息化建設強調充分挖掘和利用企業內外部的各種信息的價值,其中包括散布于企業各個業務流程中的結構化數據和在企業運營中由人產生的語音、郵件、辦公文檔、報表、圖片、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而非結構化數據是基于流程的應用無法處理但卻對企業至關重要的信息資源。
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馮國寬表示:“企業信息化應該以人為核心進行規劃實施,通過充分挖掘和利用基于流程的信息化應用產生的結構化數據和企業價值鏈上相關人員在業務活動中產生的非結構化數據的信息價值,來幫助企業應對復雜運營環境帶來的挑戰,最終幫助企業實現其商業價值。”
以人為本的信息化階段,將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被忽視的人的因素重視起來,用人打破原來的信息孤島,讓組織中的個體,能夠主動適應信息化,提高組織的效率。借助以人為本的信息化,企業可以具備快速的反應能力、敏捷的運營體系、密切的客戶關系和卓越的創造力,因而具備應對復雜環境的核心競爭力。
下載《走向以人為本的信息化——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白皮書》請登錄:http://ip.cio360.net/
附錄:
《走向以人為本的信息化——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白皮書》總結
以人為本的信息化對企業業務的支持,主要體現在如下六個方面:
——按照職責賦予全員以決策能力:提供高附加值產品與服務的企業,已經不滿足于提高全員生產效率,而是希望借助于充分發揮全體員工的創造性,希望企業所有員工都能夠在各自的工作中借助信息技術提供的決策支持來應對面臨的挑戰;
——提升企業執行能力:構建快捷、安全、成本更低的溝通方式,這種基于前后臺一體、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整合的協同機制,對業務的效率與員工和團隊的效率同樣看重;
——提升企業創新力:基于流程的信息化聚焦在提升企業生產、物流、銷售、管理等效率上,在以人為本的信息化階段,將會把通過信息化提升員工和團隊的創新力,進而把提升企業整體創新力放在首位;
——更密切的客戶關系:以人為本的信息化建設理念,希望打破組織的界限,把價值鏈視為企業邊界的外延,通過信息化應用將整個價值鏈打造成一個相互之間無縫相連的生態環境,讓整個生態環境共同來應對復雜而劇變的環境給企業帶來的挑戰;
——更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競爭,企業之間首先比的就是對與各種市場信息密切相關的非架構化數據的獲取和處理能力;
——更敏捷的企業運營:云計算將使企業信息化應用的部署、實施、使用和維護變得更為快捷和敏捷,從而有力地支撐企業的變革。
在以人為本的信息化規劃和實施中,應該注意:
——調動組織內外全員創造性:提高組織內外相關人員的生產力和溝通效率,并且通過協作充分發揮個體的創造性,高效整合個體創造性,加速企業的成長;
——借助商業智能應對復雜性:深度利用數據的價值,預測市場的走向或用戶的行為,為企業管理者決策提供依據和支持;同時按照員工的職責賦予其相應的決策支持權利,實現全員決策;
——構建密切的客戶關系:通過CRM和各種Web 2.0應用,構建更加密切的客戶關系,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發掘客戶潛在的需求;
——服務器與客戶端均衡并重:人與機器的通信是效率提升的重要方面,客戶端的建設是提升員工生產力的基礎手段。以人為本的信息化,需要彌補此前信息化建設對客戶端的忽視,采取服務器與客戶端均衡并重的建設原則;
——建立動態的企業信息化應用架構:動態企業信息化應用架構的建立,縮短了從企業變革決策開始到IT應用提供支持的時間,從而使得企業的信息化平臺能夠同步或者準同步地支持企業為適應復雜環境在業務上所作出的變革或者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