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氣球互聯網」項目,燒錢9年,難逃關停命運
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終于,在多年燒錢卻仍找不到商業化途徑之后,谷歌曾備受矚目的「氣球互聯網」項目被宣告關閉。
最近,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一篇博文——“Loon的最后飛行”,發布了這一決定,并表示將逐步關閉負責這一項目的子公司Loon。

與此同時,Loon的首席執行官Alastair Westgarth,也發布了一篇名為“向Loon說再見”的博文。其官網顯示“即將關閉”的提示。

至于關閉原因,Alphabet發布的博文中提到:“通往商業可行性的道路比預期的更長,風險更大。”
Alastair Westgarth也表示:“盡管已經找到了許多愿意合作的伙伴,但是還無法找到一種方法,能夠將成本降低到足以建立一項長期、可持續業務的程度。”
9年Loon
谷歌的Loon項目,是希望利用氣球,為農村、偏遠和不發達地區,提供廉價的互聯網接入服務,或幫助受災地區恢復網絡。
該項目是,通過在大氣平流層放飛氣球,在其中攜帶無線網絡信號收發器,組成無線網絡。氣球在10km至20km之間的高空漂浮,為地面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

從2011年初期測試,到2013年正式開啟,再到如今項目關閉,歷經近10年時間。
Loon公司先后成立顧問委員會、與衛星運營商開展合作、共同創建HAPS聯盟、開發用于無人機系統的通信有效載荷。
也曾經歷負責人變動和多次氣球墜落事故。
谷歌對風預測模型、氣球軌跡、預測、導航、地面網絡不斷改進,并且利用先進的AI算法和氣象數據,不斷刷新高空飛行記錄。
2011年,早期第一次測試;
2013年,項目正式開始;在新西蘭進行小規模測試;首次實現wifi連接;行駛500,000公里;
2014年,在巴西首次實現LTE連接;達到穿越平流層300萬公里;
2017年,為秘魯和波多黎各的洪災地區提供連接;
2019年,為秘魯震后地區提供LTE連接;在平流層中飛行超過4000萬公里。
2020年,Loon的4G網絡服務在肯尼亞上線。
……
多重挑戰
事實上,這一出自谷歌X部門的項目,從一開始就遭到了不少質疑。
X,是谷歌公司最神秘的一個部門,專注于突破性的研發領域。在其中工作的人,都是科技行業的頂級專家。研究項目包括無人飛機、谷歌眼鏡、無人駕駛汽車等。
比爾·蓋茨就曾表示,該計劃沒有切中要害:“向貧困地區提供互聯網接入的做法,對當地的貧窮人群起不到實質的幫助。”
該項目還面臨巨大的技術挑戰,其涉及的技術不限于氣球、信號收發、地面控制、GPS、網絡監控、地面天線、電池和太陽能面板等。
雖然肯定其實現的可能性,但谷歌也曾坦言,這是一個高度試驗性的項目。
同時,根據許多關于空域的管理規則,谷歌需要得到相關國家政府的許可,以保證氣球能夠在平流層漂浮。
雖然“氣球網絡”發射的無線信號使用無需授權的頻譜,但是并不能保證一直可用。
此外,地表地形的復雜化,將很大程度上增加該項目的成本。
很多提供WiMax高速無線網絡服務項目都以失敗告終;而衛星網絡服務仍然相對昂貴,并且存在視線、能見度和成本等方面的問題。
對于這一項目的總預算以及員工數量等,谷歌并未公布。如果其成本高于衛星接入服務,那么對于終端用戶將失去意義,谷歌也難以獲得預期收益。
谷歌對此曾表示,Loon至少擁有大規模部署、提供價格適中的網絡服務的可能性。
Loon留下些什么?
耗費9年的人力、財力的Project Loon,卻難逃最終關停的命運,這樣的結果著實令人遺憾。
不過,項目團隊也實現了多項首創。
例如:找到了能夠在平流層中安全飛行數百天的工具;運用先進的算法研究氣球的飛行;建立了全新技術和業務的全球供應鏈;擴展了通信設備的規模,網絡覆蓋面積達到普通信號塔的20倍。
其中,研究「氣球在平流層利用深度學習自主導航」的論文,已經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介紹了整合風速、太陽高度等多種因素,并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幫助氣球導航和搭建網絡。

并且Loon的另一項技術成果「自由空間光通信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光束發送高速數據,已經獨立為X實驗室的Taara項目。
此外,Alphabet將提供1000萬美元的資金,以支持肯尼亞致力于“連接、互聯網、創業和教育”的非盈利組織和企業。
X公司發言人表示,希望Loon成為未來技術和業務的墊腳石,可以填補全球連通性地圖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