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抓獲多名運營商基層!這些易發的職務違法操作,請遠離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強力部門開始實施有助于阻斷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網絡洗錢等違法犯罪行為的全國性集中執法活動,簡稱“斷卡”行動,目標是打擊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等違法行為,堅決鏟除滋生此類違法犯罪土壤。“斷卡”行動打擊對象為“兩卡”(電話卡、銀行卡)買賣鏈條上的所有人,包括通信和銀行等從業人員,重點是加強源頭治理。非法開辦并販賣電話卡,這是運營商人,特別是營業人員、渠道人員和客戶經理等崗位特別容易出現違法行為。實際上,除此之外,下面的這些違法行為,運營商人也要注意有效防范。
一、“斷卡”行動已經抓獲了多名運營商基層員工
根據媒體報道,多地警方主動出擊破獲了多起違法販賣電話卡、銀行卡的犯罪行為,抓獲了包括運營商員工在內的多名犯罪嫌疑人,收繳了涉案大量電話卡、銀行卡、手機等犯罪工具。警方偵查發現,不法分子通過拉攏腐蝕通信運營商內部人員違規批量開辦手機卡,短時間內即可迅速販賣至境外詐騙團伙手中。
來源于央視的報道稱,首輪“斷卡”行動集中收網,已經抓獲嫌疑人4600余名;第二輪“斷卡”行動,各地共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405名,繳獲電話卡、銀行卡共計4.3萬余張。媒體報道中尤其披露了,抓獲了違法犯罪嫌疑人中包括運營商北京分支機構的多名員工。
來源于媒體的最新報道顯示,截至2021年1月15日,全國共打掉涉“兩卡”違法犯罪團伙7816個,抓獲涉“兩卡”犯罪嫌疑人14.8萬名,公開懲戒涉“兩卡”違法犯罪嫌疑人5.7萬余名,累計治理行業網點、機構8869個,打擊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這些數字背后,有多少運營商人的身影,大家可以自行腦補。
在強大的KPI考核壓力之下,運營商基層員工尤其是有賣卡壓力的營業員、渠道員和客戶經理等崗位員工為了完成考核任務,自然不自然地放松了辦理電話卡的實名制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非實名制電話卡(俗稱“黑卡”)的買賣行為,自覺不自覺中觸犯了法律硬性規定。
在違法犯罪前面,不管行為人是否完全認識到行為的未返校,最終都是要接受法律的制裁。雖然很多運營商基層員工并沒有販賣電話卡的直接故意,但是其在履行職責中放松了法律明確規定的監管要求,這本身已經是違法。因此,奉勸大家,即便考核壓力再大,也要注意有效規避違法操作。
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極易出現在營銷活動中
運營商掌握著用戶的所有消費行為信息,而且在實名制的強制要求下,其中包括用戶身份證信息、家庭詳細住址信息等個人敏感信息。運營商雖然有各種規定明確限制違反查詢用戶有關個人信息的要求,但是這種硬性要求在單位組織的營銷活動前面就顯得微不足道。
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的多個公開案例已經充分顯示,為了開展營銷活動,運營商的員工在業務系統中查詢用戶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提供給第三方代理商,由其通過電話營銷、上門營銷的方式進行促銷活動。第三方在應用這些用戶信息的時候,保密意識不足,導致大量用戶信息被泄露。
上述案例僅描述了運營商員工工作行為導致的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實際上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公開案例指向運營商員工與外面的不法分子相互勾結,在收受好處之后到業務系統中查詢用戶信息。雖然這種典型的吃里爬外操作在前幾年比較多見,但是這種行為至今還沒有斷絕。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行為是包括營業員、客戶經理以及業務系統維護等比較容易接觸用戶個人信息崗位員工比較容易觸犯的違法犯罪行為。這里奉勸有相關工作便利的運營商從業者,一定要時刻繃緊用戶信息安全這根弦,千萬不可為了搞營銷因小失大,更不能有意去實施犯罪行為。
三、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高技術犯罪屢見不鮮
隨著運營商越來越重視招聘并培養DICT等技術人員,相關的違法犯罪活動也呈現了多發態勢。來源于中國裁判文書網的公開案例顯示,全國范圍之內,已經有多起運營商員工實施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俗稱的“黑客”)的違法犯罪案件。
相較于外部計算機技術人員,運營商的計算機高手更容易取得業務系統秘鑰,也更了解業務系統中的漏洞。運營商內部的一些計算機高手,在金錢利益驅使之下,與外面的不法分析勾結,或者甘于被外面的不法分子圍獵,在業務系統中植入“木馬”等程序,盜取用戶信息或者上網流量。
一般情況下,這種有點高科技含量的違法犯罪行為不容易被發現,畢竟運營商的絕大多數員工不具備反“黑客”的技術能力。然而一旦發現,這種違法行為必將會產生巨大的涉案金額,不但給用戶造成非常大的困擾,也給運營商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損失。
針對這種易發的高技術手段違法犯罪行為,運營商的各級管理者都應該加強對重點崗位和重點技術能手的教育和監督力度。一方面要不斷強化全體員工尤其是計算機高手的廉潔從業意識,另外一方面也要加強對員工日常行為的關注,比如有無明顯超過個人收入水平的不正常消費等。
四、部分崗位的“監守自盜”犯罪至今還時有發生
相對于其他行業,運營商人所處的通信行業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比較高,各種基礎管理相對來說也比較規范。雖然有各種防范風險的措施在線,但是這并不能有效制止部分運營商員工的“監守自盜”行為。這種“監守自盜”既包括盜取光纜、電纜等有形物品,也包括手機流量等無形業務。
大家對于員工盜取有形物品的犯罪行為比較容易理解,畢竟順手牽羊的事,很多時候并不容易被發現,尤其是那些螞蟻搬家式的偷盜行為。實際上,從嚴格的法律意義上講,利用職務便利的盜竊,應該定性為職務侵占。如果大家了解職務侵占,那么對于盜竊無形流量的操作也就容易理解了。
包括公開的媒體報道,以及中國裁判文書網的多個公開案例都已經顯示,部分運營商的員工利用給用戶辦理業務的職務便利,實施了盜用用戶流量的違法犯罪行為。從查詢到的公開案例看,很多盜取用戶流量的案件涉案金額巨大。因為這些員工將盜取的用戶流量進行二次銷售獲利。
對于企業用戶來說,保存在運營商業務賬上的流量,如果發生被盜用的情況,企業自己一般不容易發現,除非運營商通過各種內部檢查發現,否則這種盜用操作將會長期持續下去,這既給企業用戶造成了經濟利益損失,也給運營商自己的聲譽造成了巨大傷害。
五、貪污受賄等犯罪行為也有了低層級趨勢
2015年前后,運營商的很多高層管理者因為涉嫌貪污受賄被追究法律責任,比較知名的幾個相信大家都知道。從公開的媒體報道看,運營商人實施的貪污受賄行為中,涉及高層管理者的影子已經很少,但是中低層管理者和基層員工的貪污受賄行為卻越來越多。
為什么出現這種變化呢?這其中可能的因素都至少以下兩個:第一個因素是高層管理者廉潔從業意識越來越強,即便有貪污受賄行為,也變得更隱形;第二因素是運營商內部整治貪污受賄的操作也越來越嚴格,很多案例都是運營商自己發現的。
運營商管理層級太多,涉及的業務鏈條太長,而且聚集在身邊的第三方供應商太多,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之后,極易放大其中的管理漏洞,這就讓廣告管理、工程管理、采購管理等關鍵崗位員工有了可乘之機,而且在利益驅使之下,很多人就走向了違法犯罪的不歸路。
減少管理層級、加大監督力度、縮短業務流程,這些操作都將成為運營商未來改革的重點方向。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除了互聯網公司的在前引領之外,運營商的銷售轉型本身就意味著管理層級的縮減,而且其中風險防控也是推動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激情工作快樂生活,開開心心上班來、快快樂樂回家去。干工作把自己的職業生涯搭進入非常不值得,而且還會把犯罪的影響延伸的孩子和周圍親人身上,這種事就更不值得了。外面的夜景再美好,也不如睡個踏實覺實在。各層級的運營商人都應該牢固樹立靠廉潔從業的理念,遠離近在咫尺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