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通過自己的電商體系,海量收集了全民數據,以解決信任痛點切入,憑借龐大的阿里電商生態,螞蟻推出了多種場景化產品(如支付寶、余額寶、花唄、借唄、相互寶等),其業務已延伸至信貸、理財、保險等傳統金融領域。
螞蟻站在數據的富礦上,產生了巨大經濟效益。這個數據的采集由我們每個網民完成,這個數據已經產生巨大經濟效益,這個數據難道只能為阿里所用?它是否該屬于民眾?或者說屬于整個金融業?
這些問題讓人陷入思考?;蛟S我們可以開放數據?
01開放數據?
在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大數據服務商都希望獲得更多的數據,讓政府和BAT等巨頭把數據開放出來,這樣我們才能去做數據的挖掘和分析。
但是政府層面開放數據會擔心侵犯個人的隱私、商業的秘密;企業層面BAT等巨頭把數據資源當成是自己兜里重要的資產,都不會輕易開放出來;因此,數據的開放、共享、交易、流通,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和簡單。
那么,有沒有一種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的載體作為數據資源流通的一個手段?
02區塊鏈可以!
大數據和區塊鏈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新興技術,但是它們有著很大的可以結合的空間。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它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不可篡改的、全歷史的、分布式數據庫存儲技術。
所以區塊鏈技術能夠令更多的數據被解放出來,區塊鏈技術的可信任性、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從根本上保證了大數據的安全性。
同時,區塊鏈技術能夠推動數據的海量增長。龐大的區塊鏈數據集合,包含著每一筆交易的全部歷史。
所以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迅速發展,數據規模會越來越大,不同業務場景區塊鏈的數據融合,會進-步擴大數據的規模和豐富性。
區塊鏈技術能夠保障數據的私密性。政府數據開放是大勢所趨,這將對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推動力。但是,數據開放的主要難點和挑戰,是如何在保護個人隱私的情況下開放數據。
基于區塊鏈的數據脫敏技術能保證數據私密性,為隱私保護下的數據開放提供了解決方案。
例如,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英格碼系統(Enigma),在不訪問原始數據情況下運算數據,可以對數據的私密性進行保護,杜絕數據共享中的信息安全問題。
區塊鏈的可追溯性,使得數據從采集、交易、流通,以及計算分析的每一步記錄,都可以留存在區塊鏈_上,從而令數據質量獲得前所未有的強信任背書。同時也保證了數據分析結果的正確性、和數據挖掘的效果。
區塊鏈能夠保障數據的相關權益。對于個人或機構有價值的數據資產,可以利用區塊鏈對其進行注冊,交易記錄是全網認可的、透明的、可追溯的。明確了大數據資產來源、所有權、使用權和流通路徑,這對數據資產交易具有很大價值。
區塊鏈能夠進一步規范數據的使用,精細化授權范圍。區塊鏈提供的是賬本的完整性,數據統計分析的能力較弱。而大數據則具備海量數據存儲技術和靈活高效的分析技術,能夠極大提升區塊鏈數據的價值和使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