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是一種演化,不是一場革命
顯然, 有許多機構和行業從業人員都在積極倡導數字貨幣。據報道,作為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試點項目的一部分,深圳有數百萬人報名參加了數字人民幣的紅包抽獎,而由Facebook主導的天秤座(Libra)則希望能夠整合各個國家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s)。科技公司、銀行、非政府組織和咨詢機構都在爭相搭乘下一波創新浪潮的快車。
顯然, 有許多機構和行業從業人員都在積極倡導數字貨幣。據報道,作為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試點項目的一部分,深圳有數百萬人報名參加了數字人民幣的紅包抽獎,而由Facebook主導的天秤座(Libra)則希望能夠整合各個國家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s)。科技公司、銀行、非政府組織和咨詢機構都在爭相搭乘下一波創新浪潮的快車。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截至到今年早些時候,全球80%的央行已經開始概念化和研究央行數字貨幣的潛力,40%的央行正在建立概念驗證,10%的央行已經部署試點項目。而在其中,中國人民銀行數字化貨幣項目處在領先地位。
央行行長們認為,數字貨幣將央行貨幣的安全性與電子貨幣的便利結合起來,可以成為他們工具箱中的有用補充。安全的電子貨幣很難說是革命性的。對于發達經濟體中的大多數人來說,擁有存款保險的優質銀行服務都是免費提供的。
盡管如此,人們仍擔心,如果出現超級安全和便利的新型數字貨幣,可能擠出銀行存款,擠壓經濟體在正常時期的信用貸款。而在不安全時期,恐慌將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并最終引發一場超級銀行擠兌,畢竟人們很容易把儲蓄轉變成數字現金。
首先,央行數字貨幣將確保,隨著我們的經濟走向數字化,普通公眾仍能獲得最安全的貨幣形式——作為永遠不會破產的中央銀行的債權而持有。這將是一種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由使用的形式。
央行數字貨幣將是一種數字現鈔,因此可以滿足比紙幣更多的使用情況,而發行者作為中央銀行,可以支持流動性、結算最終性和對貨幣價值的信任。因此,它可以促進支付多樣化,幫助加快跨境支付,降低支付成本,促進金融包容性,甚至在危機時期促進財政轉移。
平衡這些機會和風險將是一個重大的實踐性和技術性挑戰。國際清算銀行(BIS)和加拿大、歐元區、日本、瑞典、瑞士、英國和美國的中央銀行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列出了一些基本原則,并提供了在這些未知水域航行的指南。
那份報告還提出了相當于貨幣方面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承諾任何潛在的央行數字貨幣都應“不會損害”央行的貨幣和金融穩定使命。事實上,它更進一步指出,央行數字貨幣應該在一個培育創新和私人競爭的新貨幣生態系統中, 補充——而不是取代——現金和安全的私人資金。央行數字貨幣不僅僅是另一種支付方式, 它們可以成為新的、可公開訪問的平臺的進化基礎,以鼓勵銀行和金融科技的多樣化生態系統,避免如今在日常數字生活中看到的“贏家通吃”網絡,并確保創新惠及多數人,而不是少數人。
央行數字貨幣具體的設計將因司法區域的不同而不同,央行數字貨幣將在何種程度上尋求成為一種中立的支付手段或實施貨幣政策的新方式?答案會因中央銀行的不同而不同,很多具體設計選擇也會不同,而且可能會涉及到與私營部門和公眾的廣泛磋商。
但是,如果央行數字貨幣是一個民族國家如何選擇的問題,為什么(以及如何)各國央行應該跨國界合作? 這就是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及其創新中心的作用所在。國際清算銀行為全球60多家央行所有,并為其運行。國際清算銀行始于1930年,但始終關注未來。
國際清算銀行對探索建立各領域信任銀行體系持嚴肅態度,因為各國央行認識到,這為匯集知識和資源、建立相互補充的體系、幫助跨境支付更快、更透明、更廉價提供了重要機會。
國際清算銀行創新中心正與各國央行一起建設技術能力,幫助各國央行設計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應對新出現的挑戰。到今年年底,國際清算銀行計劃與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一起發布第一份大規模央行數字貨幣概念驗證報告。
這將為零售型的央行數字貨幣構建模塊,并為其試驗鋪平道路,其中可能包括與現有支付系統的相互連接、用于分銷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數字身份軌跡、合規監控、網絡和反偽造能力以及離線功能。為了實現這一點,國際清算銀行創新中心將發展自己的區塊鏈能力。
這項工作是針對實際的解決方案,而不是近年來的概念研究。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帶來一個繁榮的時代,也不會解決大量的社會問題——這超出了任何貨幣的范圍。它們本身既不是革命,也不是目的。然而,它們可能是實現一種更具包容性、更容易獲得、更安全、更方便的貨幣形式的一種方式。它們可能會支持一個更加多樣化的支付生態系統,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如果發展得當,還會提供一種新型的全球公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