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的簡歷17.4萬拍賣,HR看了想打人……
前不久,喬布斯當年的求職信以17.5萬美元的價格被拍賣,這份簡歷長啥樣呢?
HR看了想打人!

喬布斯給惠普公司的求職信原件
港真,這份簡歷換作今天,一個面試都拿不到!
“Steve Jobs”中的字母“J”沒大寫就算了,居然連應聘公司惠普的名字都寫錯了。
最搞笑的是,日后把智能手機賣給全世界的喬布斯大神,在電話號碼一欄寫了“無”。 看來喬大神當年那句“Stay foolish”,可能真的是字面意思…
簡歷/求職信到底該怎么寫? 今天就從古今中外的大佬們身上,學習反思。
那些牛逼大佬的簡歷長什么樣? 相比之下,達·芬奇在450年前寫的簡歷就讓他成功獲得了米蘭伯爵的垂青。
達·芬奇是真心想要去米蘭,所以對求職的認真度會100%體現在你的簡歷上,根本造不了假。
與喬布斯的“隨便寫寫”相比,達·芬奇的態度是很直觀的。
達·芬奇求職信原件

達·芬奇求職信中文翻譯 via知乎答主@warfalcon
無獨有偶。近幾年,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賣手機講段子,幾乎讓人忘了2000年時,他還曾經是新東方學校的任課教師。 當時羅永浩給北京新東方學校校長俞敏洪寫了一封求職信,在兩次試講失敗后,給了他第三次試講的機會,終于成功。
當時羅永浩寫給俞敏洪的求職信也可圈可點:
- 針對雇主的招聘需求,有的放矢;
- 風趣躍然紙上,實力詮釋“幽默感”;
生動有個性,容易脫穎而出。

羅永浩求職信 via知乎答主@趙凱
好的簡歷不是贏在字多,而是能夠找準公司的需求,言簡意賅地說明能力。
而簡歷的范本還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看看大詩人屈原是如何用文言文完爆職場的。

屈原求職信 via知乎答主@iYuanzh
能把簡歷寫成楚辭,真乃風流名士也。
當然了,不是所有大佬的簡歷都是正確的示范。
你寫的簡歷和HR想看到的簡歷,你確定是一回事嗎?(喬幫主就是最好的反例。)
這些簡歷誤區你必須知道
簡歷上別寫這句廢話:“負責XX日常工作”
看到這句話,HR能夠得出的唯一結論就是:你在這個崗位沒做什么。而通常這么寫的求職者也確確實實覺得自己的工作“沒什么”,大部分時間不是在聊微信就是在打王者農藥,見到老板走來秒切Word假裝在寫報告。可是相信我,所有人,上至一無所有王健林,悔創阿里的馬云,下到提筆的答主我,都經歷過含(水)金(到)量(bu)低(xing)的實習/工作。
但區別在于,我們迅速離開了這些浪費生命的崗位,并且把這些崗位的價值榨干,還在簡歷上狠狠地利用了一把,去尋找更好的機會。
以應聘銷售為例:光說你做過銷售,HR只會知道“哦,有相關經驗”。如果告訴HR你的業績如何,HR會說“不錯,能賣出東西,為公司賺錢”。
但如果你能告訴HR你不僅業績突出,還能夠總結自己的經驗培訓其他人,HR會說“看來這個人對這個行業的銷售方面有深入理解,必須叫來面試聊聊”。以應聘行業分析、數據分析崗位為例:
如果說你之前在某咨詢公司做過PTA(門檻非常低的兼職實習),那么你做過的唯一工作可能是打cold-call和在街上發問卷。但簡歷上決不能這么寫啊。打cold-call是在做什么?是尋找“專家訪談”,而在街上發問卷則是“收集數據”。只要寫出你在做的“小事情”背后的“大事情”是什么,就能讓簡歷不被扔進垃圾桶,而是進“待定”的那座小山。
而如果你能表現出不僅僅完成了任務,而且還主動做出了把任務總結,做出超額、超預期的結果,那么將會大幅提升獲得面試的機會。通常在這個時候都會有同學說:“老師我聽懂了,可是我做的工作真的很普通,每天就是端茶倒水、收發快遞和擦鞋拎包,這個應該沒辦法包裝成你說的干貨吧?”再低級、普通的工作,都值得去把你認為很“日常”的工作用認真負責的態度描述出來給HR看,不僅是對HR時間的負責,也是對你自己辛苦工作、辛苦投遞的簡歷負責。如果我是一個辦公室打雜的,我會寫:協調總經理每日行程,安排訪客到訪登記,參與每個訪客會議并進行會議記錄,負責跟進多個潛在合作方后續合作事項(擦鞋拎包+做會議記錄)。
負責各部門每周過百件快遞的收發,將文件拆分、命名、歸類,確保各部門能夠簡單高效地找到所需文件(收發快遞,把正確的快遞送到對的人手上)。
管理維護辦公環境,與冷熱水、空調等其他硬件供應商協調確保補給充足,通過合理安排辦公室擺設提高整體員工工作效率(端茶倒水+把飲水機從門外搬到門內)。所以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寫出具體內容,寫出結果,恰好才是最不浪費雙方時間的。
任何崗位,包括程序員,都同樣遵循這樣的規則。
你具體做了哪些項目,寫過哪些模塊,用了什么工具,什么語言,有沒有代碼可以展示。如果搬磚,搬得哪些磚,多少磚,用的什么材料,上沒上泥,你知不知道搬這個磚蓋的是什么樓,這樓能創造多少價值。所以相信我,世界上沒有“爛”工作,也沒有寫不好的簡歷經歷,只有不用心不動腦的求職者。 2、“簡歷造假”和“好好寫簡歷”別搞不清楚區別 舉個例子:(1)
簡歷寫:X年經驗做過XX 會用XX
- 面試:一問三不知
- 結論:造假
- 結果:趕出去 + 黑名單
(2)
- 簡歷寫:XX學校XX學碩士畢業
- 背調結果:XX學校其他專業碩士畢業
- 結論:造假
- 結果:開除 + 黑名單
(3)
- 簡歷寫:在XX公司實習3個月
- 背調結果:在XX公司實習1個月
- 結論:造假
- 結果:Offer 收回
(4)
- 簡歷寫:在XX崗位通過用戶分析、數據采集,提高用戶滿意度
- 背調結果:接客服電話,記到Excel,解決用戶日常問題
- 結論:正常
- 結果:順利入職
請不要把我說的任何一句話跟“簡歷造假”四個字放在同一個句子里,因為作為一個“HR”我相當痛恨造假。
但我也同樣痛恨簡歷上寫不清楚到底做了什么,很多人都把簡歷寫成了JD。
更替一些明明有符合招聘需求的經驗、技能、背景,卻在簡歷上完全體現不出來而被直接Pass掉的同學惋惜。
一份好的簡歷應該怎么寫 把簡歷上的“普通描述”升級成為HR眼中的干貨,只用記住兩點:
- 寫具體
- 寫結果
寫具體、寫結果,才能讓人知道你真正做了哪些事情,用了哪些工具,做成了什么成果。
任何一件小事,不同的人多可能都會用到不同的工具,得到不同的結果。工作內容是千篇一律的,你要體現的恰好就是這些不同,這就是你的干貨。
巧用STAR法則
求職者沒有人教如何理解STAR法則,沒有STAR法則寫好的案例作為參考,反而有可能會重寫之后獲得更差的效果:


可以看到,STAR法則是需要理解和消化的,不是直接扔給一個剛開始找工作的人就可以拿來直接用的。于是,我們對STAR法則進行了優化,總結出了真正適合寫簡歷的公式:
超級簡歷公式:
- 動詞 + 工作內容 + 方法 + 結果
實際撰寫形式如下:

因此參考超級簡歷公式,就不會將STAR法則寫成啰嗦的描述,而是簡單明了的戳中HR的需求。
通過問自己“為什么做”找到自己真正負責的“大內容”
重要的是要有“搞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的思維方式。
我用一個很俗套的冰山比喻解釋一下:很多人簡歷上只寫“負責AAA”、“負責BBB”、“負責CCC”,這就是最表層的“做什么”,加上一些使用的方法、運用的資源,算是加上了“怎么做”。而我在案例中給出的最深層的描述,那些在小白眼里的“語言包裝”,就是你作為一個人才對于自己工作職責和崗位的深層理解。
如果你真的搞明白了自己為什么在做一些很瑣碎、很無聊的事情,這些事情不但可以很生動的變為“干貨”呈現在簡歷上,而且甚至會變得不再瑣碎和無聊——因為你終于搞清楚自己為什么在做這些事情了。
如果你不能明白這種工作的態度和思考方式,相信你做什么工作都只能寫出個最簡單的崗位職責,回憶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是想了半天覺得什么都沒做。
另外,請明白一個更加簡單粗暴的道理:
- 面試都拿不到的人,是沒有資格思考“面試問到我怎么辦”這種高端問題的。
- 道理適用于所有行業,競爭越激烈,面試越難獲得。
- 對于競爭不激烈的崗位,說句心里話,如果來一個面一個,有時求職者甚至都不知道公司是做什么的,雙方還互相看不上,互相浪費對方時間。
所以請用以上技巧寫好簡歷,再考慮之后的生涯發展。人生是可以一步一步來的,但首先你要有上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