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io產品VP于曉松漫談產品迭代的數據衡量
互聯網行業不乏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或應用,這些產品正改變著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其說是互聯網簡化了工作生活,不如說是萬千產品讓我們的工作生活更舒適更便捷。大部分互聯網產品/應用的開發采用迭代的方式完成,那么該如何衡量產品的迭代,并將產品打磨的盡善盡美,迎合更廣泛受眾的喜愛呢?諸葛io產品VP于曉松做客產品100直播間,漫談產品迭代的數據衡量。
什么是產品?
每個產品經理對產品都有不同的定義,于曉松給出的答案是“產品是一種可復制、可規模化的標準化問題解決方案”, 任何產品都是為了解決某一個或多個問題,并將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經過抽象、標準化的一種解決方案。對于創業公司而言,產品的表現決定著公司的生死,除了“解決問題”,產品經理也要站在更高的層面思考問題,從商業的角度看產品,將產品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其中很重要的兩點是可復制和可規模化。
因此,在于曉松看來,一直被產品經理看做重中之重的“用戶體驗”其實并沒有普遍認為的那么重要。“中國有句古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脫離了解決問題,脫離了商業,單獨只提用戶體驗的話,是站不住腳的。當然用戶體驗非常重要,是我們每個產品經理和設計師,以及產品線上的每個人需要努力去做的,但是要放在整個商業模式中去看。” 換言之,不能解決問題的產品體驗再好也沒多大意義。
作為一名在數據分析領域深耕多年的資深產品人,于曉松深知產品經理的痛點。產品團隊以及研發團隊,因為進度壓力大,幾次迭代之間,很多時候規避掉了“驗證”這一環節。其實產品開發的過程中,產品迭代實際上是在做實驗,需要關注每一輪實驗的結果是否達到預期。因此產品經理不僅要“埋頭做事”也要“抬頭看天”。堅持對每次迭代做衡量,來驗證想法。
該如何衡量產品迭代?
諸葛io調研過很多優秀的團隊,他們都在堅持做“衡量”。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于曉松總結出了一套方法,即,通過數據回答五個問題,全面衡量改版。1、分析這次新發布的功能、優化改進的功能是不是如預期受到了用戶的歡迎;2、了解用戶是否會重復使用新發布的或者優化過的功能;3、看新版本對用戶留存的整體影響如何;4、新發布或者改善的功能,是否按預期提升了轉化率;5、深入了解用戶到底是在如何使用產品,以及所改進的功能。這些問題都能夠通過諸葛io數據分析工具抽絲剝繭的找到答案。
如果產品經理此前完全不懂數據衡量,那么需要先了解一些數據指標。新增(Acquisition)、活躍(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傳播(Refer)等,對于互聯網產品而言,還有一個商業變現(Revenue)的環節。這五個環節,就構成了我們常說的AARRR用戶生命周期模型。將這些指標帶入到上述的5個問題,就能對此次產品迭代有了清晰的認識,而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做到如此還不夠,還要在此基礎上深挖一步。
想要利用數據來做好產品迭代的衡量,需要關注四點:新功能是否受歡迎;用戶是否愿意重復的使用,這兩點分別對應的是產品的功能活躍比和重復使用率;第三個要發現新版本對留存是否產生影響,是否按照預期提高了產品轉化率;第四是需要深入地了解用戶到底在如何使用產品,包括行為路徑統計信息以及對個別用戶詳細使用記錄的查看。
諸葛io用戶行為路徑分析可以輕松的看到用戶打開應用后做了什么、離開前做了什么,以及相應的百分比
***,于曉松總結道:“如果大家能夠按照這套方法進行每次產品的迭代衡量,***,你很可能會發現很多改版并沒有按預期那樣產生足夠積極的效果。第二,對于每次迭代,你如果按照這些方法做一些分析,可能會從中間總結出一些很重要的認知和經驗。”
今年5月份于曉松撰寫了《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實戰手冊》,想要免費獲取這本手冊,只需關顧諸葛io(zhugeio1)微信公眾號,回復“手冊”即可,此次分享的完整版也將同步發布在微信公眾號上。愿每一款產品能如您所期般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