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戲嗎?創業者和投資人眼中的應用入口2.0
創業者篇——
自白:
李文華:“工程師爸爸”創始人
應用商店與垂直類商店將共同分割市場
目前市場上的垂直應用商店,主要是兒童教育和游戲。游戲有很好的盈利支持,人們對游戲的需求很多元化,而且游戲本身是一個大門類。
教 育這一塊兒就比較新,在PC端并不多見,而且移動端可以形成交互,而PC端的教育內容,小孩只有看的份,沒有玩的份。從某種角度來說,移動端把游戲和教育 結合到一塊兒去了。而且教育本身包含的分類非常多,和游戲一樣具有一定的規模性,但生命周期更長。家長在選擇內容的時候非常謹慎,如果用上一個軟件,會長 期地用它。
我最早只是個人愛好。女兒很小的時候就能夠玩iPad,就下載了很多兒童教育和娛樂的App,開了一個博客就叫“工程師爸爸”,來推薦兒童類App,后來有了移動端版本。有投資人找到我們,聊“垂直應用商店”,相當于給我們的模式下了定義。
我內心里面覺得,小孩玩太多iPad對眼睛也不好,工程師爸爸雖然在盈利模式上類似應用商店,但是產品上希望不僅有軟件,所以也有圖書推薦等其他內容,未來甚至希望能讓家長們在這里做交流。
垂 直類商店是有機會的。有了淘寶之后,人們會去一個統一的地方找東西,但他們的需求也會快速替換。一定會有人光顧某個垂直領域的商店,比如說就像賣鞋、賣鉆 石的B2C。垂直商店能夠給你提供更細的、更貼近你的東西。無論是淘寶與垂直類電商,還是應用商店與我們這樣的垂直商店,都難說誰會被誰替代掉。垂直一些 會做得很有特點。有的網商只賣43碼以上的鞋,也能夠做得很大,如果我的腳是44碼的話,我一輩子都會在這家店買東西。
但 是工程師爸爸不太會成為一個垂直類的應用聚合,它不會是一個求全的東西。家長并不會安裝太多應用,第一是時間有限,第二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各種應用的 實驗品。家長希望精選內容。我們去年收錄了將近3萬款iPhone應用,現在要壓縮到3000款之內。我不希望廠商隨隨便便地把應用拋進來,我們會先擋掉 一批粗制濫造的或者同質化的,然后內部再篩。
自白:
Dennis:Swably創始人
在中國難做App推薦,打算去美國繼續嘗試
我覺得可以把App分為內容類,比如音樂、文字、電影等,還有基礎工具類。后者數量有限,前者會越來越多。世界上的圖書總共有多少種?我想肯定遠遠多于App的數量,但因為有了圖書館檢索系統,有編目方式,還有各種書評,可以把它們分得很細,容易找到。
App這個領域也需要一種整理方式,或者引擎。Google搜索引擎的偉大在于它使互聯網有序化了,但這是機器的思路,還有另一種方式來馴服這么大的數據量,就是靠人,也就是Swably的辦法。
Swably 的模式類似于用Twitter的方式推薦應用。Twitter是我認為互聯網上最有創造力的公司。只要有一個人發現了這個App,利用Twitter的那 種機制,可以讓大家回復、轉發,信息傳播速度和效率就會非常棒。我們反對人力干預,人力的成本高,另外如果是人工干預的,就會成為一個生意,類似于中國這 些應用商店,還有什么“首發”——在我看來,在概念上已經輸了。
我曾經和一個應用市場老大聊,他說他們也在做“應用發現”,做的是搜索引擎,他覺得比社會化推薦靠譜。但為什么有了Google后仍然出了twitter、Facebook,而且還把Google弄得有點兒難受呢?因為人類智能并不是機器人能完全代替的。
但 做社會化推薦還要看兩大巨頭:蘋果是個設計公司,不會做社交化的嘗試;Google也沒有社區基因,Google+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它的絕活是搜 索。所以我做Swably絕對不敢做應用搜索。萬一哪天Google能進中國,我就麻煩了。而且我相信未來Google的Android會占領主流,蘋果 的App Store 市場份額會大大壓縮。Google Play的地位會比蘋果的App Store 高很多。
我 們這種模式在中國很難去運作,對中國這些應用商店會有破壞性,如果我們成功它們就得完蛋。正因如此,我們無法形成太大的影響力。我覺得我們更多的機會是在 美國。這個行業,每兩年就是一個世紀,我已經做好準備盡快去硅谷繼續創業。目前Swably有中文版和英文版,上面多數的App是國外的,英文版服務器在芝加哥,在美國訪問比在北京訪問快多了。
自白:
陸光遠:爪譜科技創始人
“發現引擎”將嫁接上支付環節
我們的產品叫爪譜,即手機上的應用圖譜,正在準備上線。爪譜會通過數據挖掘來做應用的“發現引擎”,有搜索的成分,也有推薦的成分。
我也非??春糜螒虻葍热蓊惔怪睉蒙痰?。工具類App不太需要垂直商店,你用了哪些產品往往就不會換了,而音樂、文字、游戲為代表的內容類App會經常更迭,需要垂直類商店。爪譜會更注重對游戲的發現。
爪 譜還有一個出發點,希望輔助完善Android商業鏈,尤其是支付環節,成為一個容易找App也容易買App的平臺,形成應用購買和應用內購買,甚至通過 貨幣化形成一些游戲間的切換。蘋果生態系統比較完整,很大的原因是有統一賬戶以及統一的便捷支付,App Store連接用戶郵箱,不需要多次確認。Android現在的收入比蘋果差很多,分散的市場以及支付系統是重要原因之一,幾年后Android手機數量 會很驚人,這個時點需要考慮收入了。那么該怎樣做呢?先把產業鏈架構搭得與蘋果一樣也許是一種辦法吧。
我認為在移動互聯網上將會出現一些新的入口,“應用商店”這種模式正面臨瓶頸。作為內容分發渠道,每家都差不多,如果強也是強在運營能力上,業務沒太大區別。一個模式到了每家都差不多的時候也就要改變了。
但 很多投資機構對我們從事的領域的判斷較為保守,做投資很容易變成事后諸葛亮,因為對風險的承擔能力不一樣,一般革命的都是窮人嘛。很多成功的投資案例都是 建立在“過度”投資的基礎上,不縱容大量失敗的創新,就不會有成功的創新出來。我們作為創業者,只能自己慢慢來,先做出來一個再說。
投資人篇——
點評:
某天使投資人:
用戶需要的是更方便、更傻瓜,而不是復雜的推薦
現在的App太多,很多開發者的產品根本不見天日,所以會有App的發現與推送。但最好的時機已經過去了。
首 先,四大Android市場本身就是應用推薦,是先發者,只不過產品是1.0版本,更像媒體的“傻瓜式”。它們已經牢牢占據了這個玩法的“坑”?,F在這個 玩法又開始朝垂直化、細分化、個性化發展,或者以微博信息流式社會化推薦的方式來做,但是能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格局么?用戶真的需要這么個性化、細分化的 應用推薦么?用戶真的到了已經完全不知道區分好壞產品的地步?
我倒是覺得,中國的用戶最需要的不是個性化甚至社會化推薦,自己朋友裝了什么應用沒那么重要。大部分用戶,都是手機上有哪些App就直接用,不考慮其他App的絲用戶。大家需要的是怎么更方便、更傻瓜、更精準地讓自己下載到想要的東西,而且還是不花錢的。
加上現在又有了微信這種龐然大物,人家做一個公眾賬號就直接秒死一大批App,自己就是一個入口,也不用耗流量,你說App推薦的意義有多大?
而 且我懷疑App本身也會滅亡,大量質量不高的App都可以被微信的公眾賬號所取代。但是又不能武斷地說,新的App入口就不會再有。IT行業永遠有變數, 這就是這個行業的魔力所在,也是一批批互聯網才俊前赴后繼,死了一批又一批還來玩的原因??傆幸蝗喝藭l明出更具創造力、更有穿透力的玩法或模式。
點評:
劉二海: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
上游太強勢,搜索和推薦不易開展
伴隨著蘋果的崛起,Android的跟進,App得以迅速發展。搜索和推薦是否有機會?另一個與創業相關的問題是,APP將來有可能發展成一個大公司嗎?
蘋果的APP,人們自然會到蘋果商店里去下載。安卓的平臺里原來曾經有很多應用商店,未來應該會統一到少數幾個。而且,大的手機廠商很可能會自己建立應用商店。結論似乎是應用商店不會有很多家,這時候搜索和推薦的上游可能具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導致這個業務不容易開展起來。
那 么App能否出現大公司?這需要與具體行業相結合。畢竟,App只是一種形式,人們需要的是App后面的服務。一個旅游網站做成APP是可以的,但更重要 的是旅游本身是否有吸引力。是打折,還是增加了GPS,還是像Priceline一樣有最后一刻的好折扣?這種依托于行業的App,要看后面的行業機會。 在這方面,中國存在著廣泛的機會。
或許,會出現在通信、媒體、社區等所謂基礎網絡領域。大家沒人否認微信也是App吧?這類伴隨App迅速發展而出現的機會往往是顛覆性的,也是創業者所追求的,但往往很難預測未來的結果?;ヂ摼W的巨頭也都在此部署了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