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垮技術人創業的四大先天病
原創作者簡介:
趙磊,51CTO前任副總編,現任中科招商投資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移動互聯網行業總監,微天使聯盟副秘書長,北京創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OO。為眾多創業團隊提供過咨詢輔導、資源對接等多方面的幫助。其所在的“微天使聯盟”,為眾多創業團隊凝聚了來自投資機構、國內外上市公司、各大傳統企業、互聯網企業等多方面的資源,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后,為國內的創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扶植和幫助。
作為51CTO的前任副總編,我對于這里的讀者朋友以及注冊用戶有著深厚的感情,以前每次看見有讀者在文章下留言,有注冊用戶在論壇中提問,我都會感到自己的工作價值和意義。當我離開這個平臺,進入一個金融投資領域之后,我發現,換一個角度審視問題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在我新的工作當中,我接觸過很多創業項目,而在這些項目中,有不少是來自技術人的創業項目。在很多創業者眼中,技術創業者是令人羨慕的,因為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將自身的創業項目研發出來,他們可以承擔CEO和技術合伙人的雙重角色。但是,在投資人眼中,技術創業者也有著自己的先天短板和弊病。在當下眾多創業者眼中的“融資寒冬”階段,技術創業人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繞過哪些“坑”,才能夠讓自身的創業項目走的更加健康呢?我們今天來看一看。
技術人創業常見問題一:忽視項目的用戶驗證
我見過很多出身技術的創業者,他們再有了一個創業想法之后,馬上著手進行產品設計、流程設計,然后通過自身強大的技術能力把產品研發并上線。但是上線之后,卻發現自己的創業想法距離實際問題的解決辦法相距甚遠。舉個例子,我曾經見過一位技術人,發現去醫院看病掛號很難,而現有的網上預約掛號又不太方便,于是他自己設計了一套掛號流程,并且用了半年的時間,將這個流程以APP的形式展現了出來。他在做這個項目的過程中,向身邊的親朋好友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咨詢,自認為這個掛號的項目已經無懈可擊了,于是找到我們尋求投資。但是,當我們帶著他的項目去醫院進行咨詢的時候,醫院相關的部門給出的反饋起來一句話:“如果使用這套掛號體系的話,醫院自身的所有流程幾乎都需要調整修改,而如果把所有的流程進行了修改之后,掛號雖然方便了,但是整體的醫療流程會慢很多,所以這個項目不可能得到醫院的認可。”
這個例子說明的是什么?顯然,這位仁兄在創業的時候做錯了用戶驗證流程。雖然他調查了身邊所有的親朋好友,但是請注意,他在做用戶驗證的時候,把目標用戶定義成為了“掛號的人”,但是他所做的項目的實際用戶是醫療機構。弄錯了項目用戶,自身的項目失敗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這里多說兩句,很多創業者來尋找投資的時候,我問他們:“為什么需要投資?”他們給出的答案中,“為了把產品研發上線”是很多種子期項目創業者的首選答案。但是這個時候請大家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我為用戶提供的產品是一個網站、一個APP還是一類服務?”我像,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都會回答:“我的創業項目是一種服務。”是的,基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創業項目絕大多數都是以服務為核心,網站、APP實際上只是一個載體而已。所以,創業初始階段,請不要急于研發APP或者Web平臺,先用一個最簡單的產品模式來驗證一下自己的服務模式,有很多項目,其實早期僅僅通過一些QQ群、微信群,就可以有效的驗證自身的服務體系,驗證用戶需求的緊迫程度。再往后,一個微信公眾號其實也可以解決很多功能方面的問題。當用戶積累到一個當量的時候,在開始著手考慮APP等載體產品的研發,你會發現,這樣的過程投入小,見效快,而且更容易獲得投資。
技術人創業常見問題二:忽視資源積累凝聚
在資方眼里,一個具備投資價值的種子期或者天使期項目,從創業團隊的體系架構來看,應該是一個運營管理人才、一個技術人才、一個資深行業人才。前兩個比較好理解,資深行業人才是什么意思?說白了很簡單,你的創業項目是屬于哪個行業的,那么你的團隊核心人員中就應該有哪個行業的自身從業者。比方說你的項目是移動醫療項目,那么創業團隊中是否擁有資深的醫療行業從業者,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這是因為,一方面,資深行業人才能夠提前發現項目所屬行業的問題和驗證手段,另一方面,這個人可以提供多方面的資源支持。舉個簡單的例子,我見過很多做移動教育的創業項目,在這些項目中,能夠盡快運作起來的創業團隊中基本上都能夠得到教育部門的支持和幫助。我曾經對一個教育相關的創業團隊說起過這個問題,創業的小哥對我說:“我也知道如果有人能讓我獲得教育部的支持,那當然很好,但是這樣的人根本找不到。”我給他的建議是:“如果不能獲得行業頂級資源的支持,那么把眼光往下放,你能夠接觸到的最極限的行業人員是誰?比方說,能否有人給你介紹幾個中學校長認識一下?你能否說服這些校長,在他的學校里進行一下服務模式和服務質量的驗證?”實際上,通過這樣的手段一步步積累行業資源,是創業生命周期里一個不可逾越的過程。
技術人創業常見問題三:忽視股權等核心問題
很多技術創業者的股權分配都非常不合理,最常見的不合理模式是“股權均分”,比方說四個人合伙創業,每人各占25%的股權。這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做法,為什么這么說?第一,這樣的股權分配造成一個現象,當創業過程中,出現不同意見的時候,沒有人可以一錘定音,電影“泰囧”大家看過吧?在這個電影里,徐崢和黃渤兩個人對于項目發展產生了意見相左的情況,但是兩人的股權又是持平的,所以兩個人都要去泰國找那個從未出鏡的第三合伙人,希望得到他的支持。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外,還以四個人每人25%的股權為例,如果這個時候項目需要融資,資方提出要占20%的股份的時候,這20%股份怎么出?如果還按照股權均分的思路來考慮,這20%的股權應該是四個起始合伙人每人稀釋出5%的股權,但是如果這樣一來,我們會發現,最后結果是四個合伙人每個人20%的股權,然后資方20%的股權。如果資方再狠一點,提出要占25%的股權的話, 我們就會發現,最后資方成為了第一大股東,那么最后項目創始人被踢出局就是很簡單的事情。總而言之,即便是創業初期,股權也很重要,至于具體股份怎么分配,最好還是找專業人士幫忙分析一下為妙。
技術人創業常見問題四:過于重視產品,忽視運營和市場
這個問題可能很多技術創業者會不服氣,他們會說:“我們當然知道運營和市場的重要性”之類的話,但是從我看到的實際情況中,很多創業團隊中,技術比重過大,有的創業團隊中,核心人員中就沒有運營相關的人,導致產品做出來了,但是不知道如何尋找合作伙伴,不知道如何打開渠道,在運營相關的工作中沒有思路,這樣的項目就是純燒錢項目,運氣好的話,產品完善之后,有別的公司看上了,把項目進行并購,運氣不好的話就是創業失敗,賠錢賠時間賠精力。
其實,創業相關的問題還有很多,又豈是一篇文章能夠說清楚的呢?我所說的這幾個問題只是最常見的幾個問題,大家如果有什么其他的問題,歡迎大家通過51CTO這個平臺來聯系我,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