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
電子商務模式的類型:
中國電子商務經歷了起步、快速發展、理性發展等時期,其商業模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并且不斷趨于成熟。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商業模式主要有:B2C、B2B、C2C、O2O。
B2C是指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B2C就是企業透過網絡銷售產品或服務給個人消費者。企業廠商直接將產品或服務推上網絡,并提供充足資訊與便利的接口吸引消費者選購,這也是目前一般最常見的作業方式,例如網絡購物。其代表是亞馬遜電子商務模式。
B2B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B2B方式是電子商務應用最多和最受企業重視的形式,企業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網絡對每筆交易尋找最佳合作伙伴,完成從定購到結算的全部交易行為。其代表是馬云的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模式。
C2C是指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交易行為,這種交易方式是多變的。例如消費者可同在某一競標網站或拍賣網站中,共同在線上出價而由價高者得標?;蛴上M者自行在網絡新聞論壇或BBS上張貼布告以出售二手貨品,甚至是新品,諸如此類因消費者間的互動而完成的交易。其代表是eBay、taobao電子商務模式。
O2O是指線上營銷線上購買帶動線下經營和線下消費。從線上到線下,讓更廣泛的實體店分享線上洶涌的客流,同時又讓在線顧客以更實惠的價格享有線下商品和服務。O2O是繼B2B、B2C等成功的電子商務模式之后,第一個全面將線上虛擬經濟與線下實體店面經營相融合的商業模式。O2O的理念算不上新穎,但很重要。數據顯示,美國線上消費只占8%,線下消費的比例依舊高達92%;而中國的這一比例,分別為3%和97%。李開復曾經指出:“你如果不知道O2O至少知道團購,但團購只是冰山一角,只是第一步,中國的團購模式和O2O商業將會出現多家上市公司。”
誰能定義電商模式?
縱觀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歷程,從B2B到C2C、從B2C到O2O,這些錯綜繁雜的電子商務商業模式讓消費者們應接不暇,有不少行業人士也陷入了“哪種商業模式能夠達到發展與盈利的最佳平衡”的思考中。
由于C2C網站投入成本少,操作簡單,更為個人投資者青睞,2003年以來,C2C網絡購物模式一直保持穩定增長,但如今我國信用體系、物流體系發展不足,同時C2C市場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淘寶網上“A貨”、“假貨”、“山寨”指責不斷,盡管價廉卻不物美,缺乏充分的競爭也是制約其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原因。而B2C是當前互聯網發展最快的子行業,網站訪問量持續高速增長,訂單量穩步提升,同時伴隨著充足競爭,一批有分量的網上商城紛紛完成巨額融資。繼李寧、愛慕等推出官方獨立網上商城后,中國最大的女裝鞋零售商百麗國際在經過兩年電子商務試水后,正式對外公布投資創立獨立運作的電子商務平臺,此次投資是迄今國內鞋類電子商務行業所獲得的最大規模投資。這意味著我國B2C網絡購物進入快速增長期。
另外,隨著國內網民數量不斷擴大,加之網絡購物的低價、便利等優勢明顯,中國網購用戶日趨增多,購物網站訪問量呈現持續增長態勢。B2C增速明顯高于C2C,表明隨著淘寶、拍拍等平臺式購物網站從C2C為主向B2C為主的轉型,以及有實力的個人網店逐步轉向正規的企業化運作,中國B2C網絡購物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
對于哪種電子商務模式更適合未來發展并取得更好的效益,專家們普遍認為各種不同的模式有著各自的特點和優勢,難分仲伯。有專家認為不同的模式區分很大,但是卻互有滲透,沒有特定的區分界限。也有專家認為,電子商務模式也是各有千秋,C2C 模式更加靈活,但其受到來自品控和假貨等問題的極大困擾;B2C 模式具有品牌的信服力,但由于激烈競爭導致毛利率很低,因此必須控制好整個模式的周轉率。無論是哪種模式的電子商務,都存在著比較大的挑戰。利用企業本身的競爭優勢并彌補自己的不足,才是電商發展的根本命脈。
有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B2B電子商務服務企業達9200家,同比增長21.3%;B2C、C2C與其它非主流模式企業數已達15800家,較去年漲幅達58.6%,預計2011年將會突破2萬家。近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了10倍,目前增速在20%左右,其中B2B平穩增長,B2C/C2C高速擴張。產業資本助企業做大做強,但除了起步較早的B2B外,近年發展迅猛的B2C/C2C企業均未實現穩定盈利。從其競爭結構來看,B2B相對穩定,細分市場呈寡頭壟斷:C2C淘寶獨大:B2C面臨服務升級,企業直接競爭難言鹿死誰手,產業資本或向盈利與服務領先的B2C龍頭集中。預計未來三年電子商務市場將繼續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