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蘋果的優秀設計很難復制?
一系列令人目眩的成功,使得蘋果,連同它的產品以及領導者,正成為人人效仿的對象,國內許多IT大佬也是忠實的“果粉”,在業界公認的蘋果成功因素中,蘋果不落俗套的產品設計排名很靠前,但其他企業為什么不能通過學習其優秀的設計文化復制蘋果的成功呢?美國一位人機交互專業的教師認為,設計者在工程師文化盛行的IT企業角色相對弱勢,不能從根本上影響產品戰略是最大原因。
全文如下:
我于近日參加了微軟高峰會,這是微軟討論重大事件和戰略方向的年度會議,在一次討論中,微軟的一位設計人員提到兩個我之前有所耳聞但不太確定的數據:一、在微軟,開發者和UI設計人員的人數比例是50:1。二、這個比例優于其他任何公司。
就像所有教授人機交互的老師,我有興趣推動這個話題,于是我接著問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無論是從關聯和單獨的規模來看,微軟都擁有比蘋果和Google更多的設計者。但是,我想大多數人還是認為蘋果和Google的產品很好并更易用。這是個組織問題、流程問題還是技能問題?我如何向我的學生解釋這個問題呢?”
我要澄清的是我并不是專門要揭微軟的短,這實際是當下軟件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我們怎樣有效將設計融入產品?因為,坦率的說,現在的許多UI設計令人頭疼的差勁。
Nintendo、蘋果、Google和Amazon已提供了優秀設計的例子,為什么其他公司沒有效仿呢?也許真正的問題是,為什么其他公司沒能效仿成功?
就這個問題,我和這次峰會和硅谷的許多人進行了探討,上面我用了微軟作為范例,但我我認為同樣的問題,也適用于很多的企業。
人們提供給我五個解釋。
首先是統治著工程領域的“極客文化”,在大多數軟件企業,優秀的設計者從未得到最高等級的授權,而工程師則通常對產品特性和組件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發言權。
其次,公司內沒有一個人對所有產品的UI和用戶體驗負責。于是,用戶通常會感到整個系統沒有統一的規范和持續性。
第三、在產品打造的一系列流程中,通常設計者介入時已太晚了,經常是整個系統已打造完成,設計者只是完成一些表面工作。有人形象的形容為“為一頭豬抹口紅”。設計不僅僅只是可視化交互的表現層,還關乎理解用戶如何工作和游戲,怎樣將事物和人們的生活融合,人們是怎樣看和理解事物的,他們的問題是什么,如何精心制作產品以解決用戶的問題。
第四,在大多數的機構中,設計師并不享有真正的權利。他們更多的像個顧問,不能推動任何改變。
第五,從專業的角度,許多人并不真正懂得設計,他們認為設計只不過是做個漂亮的界面而已。對設計的普遍偏見源頭來自現在的計算機科學教育,更多的注重算法和工程,沒有為諸如行為科學、社會科學、人類學或各種形式的設計留出時間,當然受到忽略的還有工程設計、圖形設計或交互設計。
總之,以上談到的是一個行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靠招聘交互設計師或提高開發者和設計師的比例是不夠的,由于行業內的“設計思維”風,達到人機交互水平的程序和設計優秀的產品正在增加,人們開始意識到設計的重要性,但卻不知道如何用一種根本性方法將設計融入到軟件產品中去。但系統復雜到需要結合軟件、硬件和服務時,這個問題會更加嚴重,而未來這樣復雜的系統會越來越多。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