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筆明白帳,為什么實施云計算?
眼下,“云計算”已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了。一個產品,不管其技術含量如何,如果與云計算沾上邊,仿佛其前景立刻就光明一片。于是,更多的人頭腦中設想的,是如何利用虛擬化實現云計算,是如何確定選擇私有云還是共有云。但他們可能全然忘記了,實施云計算到底是為了什么?
云計算的本質
云計算一定有自己的本質,這就如同SOA的出現實際上是為了解決互通互聯,消滅信息孤島一樣。這樣,到明白“實施云計算到底為了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還是要回到云計算的基本概念上。
從云計算的概念上,狹義云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廣義云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
而從云計算的來源看,它是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效用計算、網絡存儲、虛擬化、負載均衡等傳統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它旨在通過網絡把多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系統,并借助SaaS、PaaS、IaaS、MSP等先進的商業模式把這強大的計算能力分布到終端用戶手中。
分析這些技術和模式,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的共同特點在于降低成本。前IBM負責網格計算的高層就曾在私下里表示:“網格是將來企業級應用的必經之路,拋開它,企業的CIO就只能被忽悠著買進越來越多的服務器和存儲設備。”
但明白了云計算的本質之后,卻還有一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這就是我們采用了云計算的方法,就一定能節省成本嗎?也許可以,但卻不一定。
云計算按需服務的特性可幫助企業大幅節省成本,因為終端用戶只需按服務付費,而且其IT部門的供需模式將變得更為有效。然而,如果企業不開展成本效益分析以確定將哪些服務移到云,那么其實際成本仍可能上升。
云計算能省出多少錢
要判斷云計算是否能節省成本并不難,中國有一句古話:吃不窮,花不窮,算計不到就是窮。要判斷云計算能省錢,先要有一本明白帳。
云計算使IT服務用戶能按需購買,為實際所用服務支付費用。購買和支付的原則類似于電話服務,用戶支付基本服務費用,其余則根據電話呼叫數額及時間長度付費。這樣一來,就存在一個問題:并不是企業當中所有的IT服務和資源都適合在云端交付使用,原因在于某些IT服務和資源采用云端交付的方法并不經濟。接下來,企業就需要確定哪些IT服務和資源可以更經濟有效地在云端交付?
云計算環境主要有三種類型: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企業采用公共云即按小時租用虛擬機,可消除IT部門的成本開支。私有云基礎架構部署在企業內部,適用于需要額外計算或存儲資源,并實現動態供給的業務服務。私有云可幫助企業管理基礎架構,與公共云相比能實現更多地控制。混合云環境則由多個內外服務供應商共同構成?;旌显票泄苍乒澥〕杀镜膬烖c,同時可部分實現私有云所能提供的控制和合規遵從。
為明智決定將哪些IT服務遷移至云或是第三方服務供應商,企業必須了解自身提供同等服務所耗費的成本,從而確保決策經濟可行。決定采用私有云或混合云提供IT服務的企業需要深入了解自身的服務成本,否則將很難明確是否真正利用云節省了成本。更重要的是,除了計算服務成本的能力,企業還需要收取服務費并跟蹤隨收隨付式服務的購買。
由此看來,云計算遠不是一個忽悠人的標簽。在理解完一堆技術術語之后,還有一本經濟帳要算。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