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文化領域的應用
近些年來,我國文化產業領域對于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愈發重視,呈現出文化和科技深度有機融合的發展態勢。現如今大熱的人工智能,其在文化領域的廣泛應用,就是印證。科技與文化碰撞帶來的火花,讓我們對歷史的表達有了更多可能。這既是高新技術的具體應用和不斷落地,也是提升文化產品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進而提高文化產業附加值的鮮活歷程。不斷進化升級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文學、影視、音樂、設計、游戲、傳媒、出版等文化產業的諸多領域,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動作用,在一些領域甚至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對于極為要求創造性的文藝創作領域,人工智能可使其使用者從程序、重復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使其有更多精力投入創意、設計、策劃、研發和創作等活動中,從而提高文化生產效率和創新速度。今天,就讓我們看看在文化領域,AI人工智能帶來了什么新玩法吧!
1、內容分發方面
AI可以基于不同的傳播場景進行分發以及基于用戶偏好進行個性化定制的分發。通過對分發系統進行培訓,再結合媒體的用戶行為數據,精準分析和洞察不同用戶群體的特征,實現針對不同新聞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和推薦,以使其適應用戶的特定需求。
2、媒體資產管理方面
智能媒體管理系統可以對所有可用媒體資源進行更好的管理。智能化內容存儲、檢索可以便于使用媒體所有可用的內容,從而節省時間并為受眾創建更好的內容。如抖音平臺利用人工智能幫助管理海量視頻資源,以改進用戶的注意力分配和流量分配機制。
3、影視、音樂與藝術領域方面
人工智能在剪輯、燈光、后期等很多流程上可以大大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我們均在探索利用AI創作出更加打動人心的藝術作品。在影視領域,可以自動將因光線過少引起的瑕疵糾正成光線飽滿而自然的圖像。在音樂領域,人工智能已經能夠參與到題材選擇、初步生成、編曲、聲音合成等各種環節。在藝術領域,人工智能也參與到文化藝術的創作、保護和實現等多個環節,這樣的文化先行引領和啟發了技術的發展,隨著技術的實現以及人類對客觀世界的不斷認識,促進了文化作品的邏輯性和真實性不斷的提升。
4、游戲領域
人工智能的應用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人工智能用于游戲內容的開發,比如制作游戲的各種素材如模型、貼圖、聲音、非玩家角色等。例如,基于機器學習與神經網絡技術研發多種游戲開發工具,其功能包括利用照片自動生成材質、將低像素圖片還原到較高清晰度等;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讓AI觀看游戲視頻,教它如何重新制作游戲引擎。
5、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
縱觀人類5000年歷史,從歷史的現場到觀念的在場,我們能夠借助人工智能來一一實現。人工智能可以通過收集數據、借助3D成像技術,對需要的對象進行掃描,形成虛擬現實的場景,重現幾千年前的歷史真景和人物形象。基于平時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接觸的機會不多,智能聊天機器人通過機器學習后具備自然語言的理解能力,利用大數據優勢能瞬間為用戶提供所要了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有效、有用的信息,這樣就彌補了傳統機器單向溝通的不足,增強了用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進而提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效率。除此之外,通過人工智能可以營造良好的個性化學習體驗,當用戶需要提供信息或者互動時,人工智能機器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回答或評判,可以讓用戶獲得良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體驗。
寫在最后
其實,文化產業與AI結合的遠遠不止上述傳媒領域,在影視制作、游戲、文學創作等方面,AI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技術的進步為文化產業各個領域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多方面的風險與挑戰,這也給產業中的各個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助力數字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亟待各方合力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