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崩潰對氣候環境來說是一件好事
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本應用作數字現金。相反,它們作為投機性投資變得流行。除了資源密集型和固有的浪費之外,加密貨幣還非常不穩定。最大的加密貨幣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價格在六個月內均下跌了 55% 以上,這導致一些人認為需要監管來遏制動蕩。
一些人將價格下滑歸咎于一種特定的傳染,一種名為 TerraUSD 的崩潰的“穩定幣”,它應該與美元掛鉤。但當前的加密貨幣市場崩盤更有可能是多種因素的結合。
多年來,利率一直接近于零,使得銀行債券和國庫券作為投資看起來很無聊,而與藝術品相關的加密貨幣和數字不可替代代幣(或
NFT)看起來很有吸引力。然而,美聯儲和英格蘭銀行最近以 2000 年以來的最大幅度加息。
加密的損失,氣候的收益?
污染最嚴重的“工作量證明”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坊和狗狗幣,每年總共使用大約 300 太瓦時 (TW/h) 的主要化石燃料電力。比特幣每年的碳足跡約為 1.14 億噸。這大致相當于 380,000 次太空火箭發射,或捷克共和國每年的碳足跡。
工作量證明采礦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浪費能源的受控方式。該過程涉及專業計算機反復隨機拍攝以猜測一長串數字。專門用于這項工作的計算能力稱為網絡的哈希率。
如果由于任何原因導致哈希率下降,例如由于停電或價格下跌,猜謎游戲的難度會自動調整,以確保網絡每十分鐘就能找到一個新的贏家。然后,每個獲勝者都可以驗證網絡上發生的交易,并獲得
6.25 個新鑄造的比特幣。
猜謎游戲是否有利可圖取決于采礦公司為設置計算機和運行計算機所付出的精力。2020 年的一項調查表明,為工作量證明采礦機供電的電力中有 39% 是由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這意味著大多數都使用化石燃料,其中煤炭是主要參與者。加密貨幣價格越高,越多的現金挖礦機構準備在這種電力上浪費,直到獲勝的成本超過回報。
隨著比特幣價格下跌,浪費能源開采比特幣的經濟動機應該會降低。從理論上講,這對氣候有利。
比特幣禁令或抵制
知名投資者可能會發現比特幣熊市令人厭煩。但研究表明,高價加密貨幣造成的環境損失更為令人不安。
比特幣挖礦造成的損害不成比例地影響貧困和脆弱的社區,因為挖礦公司和加密貨幣開發商利用經濟不穩定、監管薄弱和獲得廉價能源的機會。想要將這些資源用于生產目的的當地人可能會被比特幣礦工定價。這些社區也往往面臨氣候危機的急劇結束,加密采礦助長了氣候危機。
世界各國政府都希望熱衷于將加密貨幣作為經濟增長的工具。但這次崩盤表明,比特幣作為一種主流的交易手段和可靠的價值儲存手段都毫無用處,給大多數用戶帶來的痛苦遠大于利潤。
在 2008-10 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各國政府承諾打擊具有虛假估值的有毒金融工具。為了全球氣候和穩定的經濟,現在打擊加密貨幣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福音。但是,如果環境監管工作沒有在全球范圍內協調或影響深遠,加密貨幣的氣候傳染將繼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