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對黑客來說是個好消息
科技公司、政府和保險業需要聯合起來應對物聯網日益增長的安全威脅。
全世界正在準備將數千萬輛聯網汽車投入使用,還將數億臺智能電器放在我們的家中,并建造了多達61座核電站為城市供電。
僅在亞太地區,預計到2023年物聯網設備數量將增長300%,超過其他任何地區。
中國和日本一直是物聯網市場的最大貢獻者,在2013年占據了78%的市場份額。他們在2017年繼續主導市場地位,印度緊隨其后。印度在亞太物聯網市場的份額將從2013年的2.9%增長到2017年的10%。
物聯網的規模令人難以置信,即使在創新的早期階段,設備的多樣性也在不斷增加。然而,它作為網絡攻擊媒介的潛力也只會越來越大。縱觀歷史,網絡罪犯始終都能跟上創新周期,物聯網也不例外。
以早些時候感染了許多企業的WannaCry勒索軟件為例。雖然它沒有針對物聯網設備,但許多連網設備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可能沒有經過修補來應對最新的攻擊。想象一下醫療保健等重要部門數據被黑客鎖定索要贖金可能受到的損害。
另一方面,2016年,Mirai被用來發起專門針對基于Linux物聯網設備的分布式拒絕服務( DDoS )攻擊。
盡管Mirai和WannaCry吸引了全球的關注,但IT專業人員的意識并沒有跟上這種惡意軟件的發展。研究表明,企業和IT專業人員“非常關注”網絡攻擊,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出足夠努力來保護他們的物聯網設備和應用。
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制造商們急于在他們的設備中推出新的功能,而在設計階段卻沒有對設備安全給予足夠關注。當這些設備抵御現有漏洞和風險時,網絡攻擊將演變成新的復雜程度。
亞洲可能是最脆弱的
網絡攻擊的頻率、規模和強度預計會逐年增加,尤其是增加組織攻擊面的物聯網設備。
技術部門、安全公司、政府機構和保險業應該聯手應對快速發展的安全威脅,尤其是對連網設備的攻擊,這些攻擊對政府和企業以外的家庭和個人構成了巨大威脅。
物聯網呈現了一個互聯但又復雜的世界,面對威脅,可能沒有100%的保護。唯一的防御策略是隨時準備。
IT行業需要繼續保持警惕,企業必須準備好充分的業務規劃和恢復戰略。網絡已經進化得更有韌性和彈性,人工智能等的新技術發展可以通過自動恢復功能幫助降低風險。
亞太地區的國家正在投資、倡導和傳播有關物聯網的意識,因為它們的目標是連接數百萬臺設備,以改善生活和企業生產力。不久的將來預示著一個有趣的時刻和令人難以置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