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向“鏈”而生
導讀
區塊鏈作為推動金融領域去中心化交易的底層技術,其價值和潛力迅速得到國內科技投資圈的普遍認可。商業嗅覺最靈敏、產業拓展最靈活的互聯網巨頭,開始一窩蜂地擁抱區塊鏈。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中,區塊鏈被提及十多次,特意強調了區塊鏈成為拓展數字化發展空間的重要基礎設施。區塊鏈作為互聯網廠商賦能社會經濟的重要數字技術工具,服務能力將在“十四五”期間得到顯著增強。
01“十四五”區塊鏈賦能將顯著增強
在傳統互聯網紅利即將觸及天花板之時,互聯網企業部署區塊鏈與部署云、AI一樣,是重要的戰略先機,意欲獲得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重生”。在這方面,海外的科技巨頭似乎更重視區塊鏈技術的長期效應,而非短期利益,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引領了全球區塊鏈產業的發展方向。
作為能為國家信息技術事業貢獻血液和活力的互聯網廠商,布局區塊鏈的戰略意義應大于攻城略地和市場拓展,國家和產業發展需要他們將最初在區塊鏈應用“試水”的經驗和能力,轉化和輸出為一種具有更高易用性和標準化的通用產品,在數字化升級中起到核心支撐作用。
02區塊鏈技術原則決定走向
區塊鏈的本質是分散式分布式分類賬,它主要依賴于區塊鏈的分布式網絡、加密算法和共識機制。
1.分布式網絡: 全部區塊鏈網絡中的每臺計算機都有相同的賬簿,該賬簿是完全開放和透明的,任何人都可以保留帳戶。每次區塊鏈批準一批交易時,交易都會記錄在每個人的賬簿中。
2.加密算法: 如果有人可以在區塊鏈網絡上記賬和注銷,則無法保證存儲數據的安全性。因此,區塊鏈使用基于加密的加密算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只有突破復雜的加密技術,我們才能篡改賬簿和修改數據。
3.共識機制: 區塊鏈上的網絡節點可能無法相互理解和信任,但是區塊鏈的分散性允許不同節點的用戶相互信任和合作,以共同維護數據安全。如果有人篡改了分賬類數據,被篡改的數據將在整個網絡中同步到每個人的賬簿中。只有超過一半的人同意這種修改可以寫入區塊鏈,否則它將不會被網絡識別。因此,節點越分散,數據安全性就越高。
03區塊鏈應該存在“一多一少”特點
“一多一少”特點之一:區塊鏈注冊企業多,但真正運行的企業少。
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區塊鏈的企業注冊數量快速增長,2017年是2016年的3倍,2018年又是2017年的3倍,達到1.6萬,2020年以后達到2萬多。應用也呈現出“多點開花”的情況,數據的存證、防偽、溯源、供應鏈金融占了多半。區塊鏈知識產權的應用也在不斷積累,數據顯示,已經有6000多家企業擁有區塊鏈相關的專利。主要是集中在安全的技術、聯盟鏈技術、共識機制和智能合約方面。
不過,真正運行的企業、經營的企業很少。從注冊備案的情況來看,只有1000多家。
“一多一少”特點之二:安全隱患多,防護手段少。
區塊鏈的安全問題時有發生。一是技術機制,區塊鏈本身設計存在缺陷;二是基于區塊鏈的應用也存在安全問題,如智能合約存在漏洞;三是用戶使用不當導致安全問題,管理不當丟失密鑰等等。
區塊鏈應用在發展的同時也要看到其帶來的新挑戰。如自主可控的技術和基礎的平臺仍有欠缺。以國外的主導的區塊鏈技術平臺為主,自主的相對比較少,國內的部分企業也推出了一些區塊鏈的平臺,但是比較小,還需要進一步地完善和推廣。同時,技術本身也存在一些瓶頸,跨鏈互通還存在難點和瓶頸。
因此建議從三個方面加強對區塊鏈的引導與管理:一是積極參與國際聯盟鏈的項目,推動國產優質項目走出去;二是推動區塊鏈發展自主可控和開源建設;三是呼吁關注區塊鏈技術安全。
04數字化發展離不開技術的保障
區塊鏈技術在未來數字化發展和搭建元宇宙經濟系統上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區塊鏈技術發展受制約的因素在于其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如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并不完全可靠。區塊鏈的特點是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的前提是默認交易雙方的信用都沒有問題。但是,在實際的交易中,這一前提并不能得到完全保證。而且,如果某一方信用存在問題, 交易是無法及時撤銷的,這一漏洞將會導致嚴重的社會經濟秩序問題。
中心化的好處是認證、管理機制明確統一,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效率高;而弊端是管理、仲裁工作龐雜,機制上的任何缺陷都會造成問題,同時缺少權力的制約,從而出現不堪重負或者集中力量辦壞事的情況。所以就有了以去中心化彌補中心化不足的需求。那么區塊鏈是如何在技術上實現去中心化的呢?核心主要是下面三種技術。
加密技術
密碼技術體系有多種分類。基本上來講,可以將密碼技術分為對稱加密體系和非對稱加密體系,兩個體系各自有不同的使用場景和技術路線。
點對點通信技術
點對點通信技術(Peer to Peer通信技術),是一種對等連接的互聯網技術,依賴網絡中參與者共同的計算能力和帶寬,而不是把依賴都聚集在較少的幾臺服務器上。這類網絡可以用于多種用途,各種檔案分享軟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P2P技術也被使用在類似VoIP等實時媒體業務的數據通信中。
分布式共識技術
由于點對點通信的原因,分布式系統或者點對點網絡中,每個節點是按自己的規則運行的。為保持整個系統數據的一致性,需要借助分布式共識技術。傳統的分布式技術中,由于本身的技術特點并不需要數據的一致性,更多的是數據的準確性,包括主從、Sharding技術等,但是在點對點網絡中每個節點之間并沒有依賴關系,所以就更需要數據一致性的機制。
05拓展數字化發展的重要設施
得益于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相關政策的推動,如今的區塊鏈已經進入產業化和批量化落地階段,一大批能夠賦能實體經濟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和項目應用不斷推出,主要聚焦于金融、政務、司法領域,溯源、工業、醫療、農業等領域也在逐步成熟。
“區塊鏈的基礎設施規模化輸出必須落在應用上,而這恰恰是包括互聯網企業在內的整個產業面臨的困境。造成區塊鏈目前難以在更具本來價值領域深入應用的原因,技術不扎實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更為關鍵的在于,互聯網時代‘一家獨大’的商業模式跟上去中心化/多中心化的思維,在短時間內很難實現,需要逐步推進。”
雖然談區塊鏈場景的價值量化還為時過早,企業間的競爭也還遠遠沒有開始,但這并不意味著區塊鏈不具備想象空間。相反,隨著數據要素流通需求的不斷提升,區塊鏈及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也將迎來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下一代互聯網的形態很可能是多中心化的,將極度依賴區塊鏈建立一種可信的運行模式,這一方面符合國家賦予區塊鏈的技術價值期許——為實體經濟帶來正向激勵,另一方面區塊鏈會成為挖掘數據價值的良性工具。因此,未來互聯網企業間競合風向可能就此轉向,產業鏈也可能會開辟一種全新的同業業務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