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互聯網哈哈榜之3:十大關鍵詞
有變動就會有新的機遇,2021年的互聯網科技圈,依然是波瀾壯闊的一年,腳步不停,探索不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中國互聯網的十大關鍵詞吧!
1. 數字經濟
隨著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將在不斷數字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也在不斷融合發展,我們正在迎接數字時代。
10月18日,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8月份,我有幸在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了《數字中國:數字化建設與發展》一書。
數字化正催生「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的價值是產業上下游數字化串聯的過程,未來,數字經濟的價值會進一步提升。
2. 元宇宙
2021年科技互聯網圈最火的詞,毫無疑問就是「元宇宙」了。
元宇宙一詞源于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尼奧·斯蒂文森撰寫的科幻小說《雪崩》,斯蒂文森在書中描述了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網絡世界——元界,即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運行的人造空間,是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 由AR、 VR、3D等技術支持的虛擬現實的網絡世界。
元宇宙無法完全脫離現實世界,它平行于現實世界,與之互通,但又獨立于現實世界,人們可以在其中進行真實的社交和工作。
這樣一個「前衛」的概念很快受到了資本市場歡迎,Facebook表示將在5年內轉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8月,字節跳動斥巨資收購VR創業公司;羅永浩表示,「我們的下一個創業項目,竟然也是一家所謂的元宇宙公司」。
期待「元宇宙」到來的一天。
3. 中國航天
2021年,可以說是中國航天完成多項壯舉,實現歷史性突破的一年: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拉開建造大幕、祝融號火星車完成火星巡視探測、航天發射次數再創歷史新高。
今年6月,聶海勝和劉伯明、湯洪波一起,成為我國空間站的首批乘客;神十二乘組平安歸來;僅僅一個月后,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踏上了飛天征程,開啟了長達半年的空間站生活,中國人在太空駐留的紀錄也將再次被刷新。
▲ 圖片來源于網絡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中國航天事業不斷超越,正在用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把夢想化作現實。
4. 反壟斷
2021年4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因違反「反壟斷法」被市場監管總局依法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其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4557.12億元4%的罰款,計182.28億元。
自2015年以來,阿里巴巴集團濫用該市場支配地位,對平臺內商家提出「二選一」要求,禁止平臺內商家在其他競爭性平臺開店或參加促銷活動,并借助市場力量、平臺規則和數據、算法等技術手段,采取多種獎懲措施保障「二選一」要求執行,獲取不正當競爭優勢,損害了消費者利益,構成反壟斷法。
10月8日,美團也因為反壟斷法,被市場監管總局處罰34.42億元。
能夠損害競爭的不是平臺規模本身,而是平臺的行為。是否存在有害競爭的行為是判斷是否該對互聯網平臺進行監管的依據,而與平臺大小本身并沒有必然聯系。
5. 個人信息保護
11月1日,《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開始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在過去的時間里,互聯網的到來可以說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移動互聯生態的崛起,更是讓我們所有人都被包圍在了一個由互聯網編織而成的世界中,電信詐騙、網絡詐騙等問題層出不窮,使我們的財產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了威脅,《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推出刻不容緩。
法規明確指出「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個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權益」。不少外媒在進行相關報道時都直言「這是全世界最嚴格的隱私保護法律」。
▲ 圖片來源于網絡
嚴格的規范對于個人用戶來說將會是一個很好的保障,但是對于互聯網公司及移動終端公司,以及整個信息網絡的公司來說,都將產生不小的影響。
6. 互聯互通
微信在群聊中開放電商類外部鏈接后,互聯網巨頭間的「拆墻運動」進入了新的階段:阿里系有望享受到社交流量的紅利,抖音用戶也可能將鏈接自由分享給微信好友……互聯網再次回歸「互聯互通」的精神。
工信部在幾個月前曾因「屏蔽網址鏈接問題」先后約談了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百度、網易等企業,并給出了「分步驟、分階段解決」的整改意見,互聯網的高墻被一座座拆除。
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月活躍用戶規模無限接近于適齡人口的天花板,其中短視頻行業的月活用戶已接近10億,想要告別階段性的增長困境,互聯互通可以說是「必經之路」。
7. 適老化改造
2021年,適老化改造的趨勢已來。
工信部將鼓勵智能設備提供「長輩模式」列入專項行動;「智能終端適老化三項團體標準」出臺,側重于解決老年人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支付寶、微信、百度、喜馬拉雅、高德地圖、滴滴等平臺,紛紛推出了「老年模式」,算是進步了一小步。
▲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互聯網老年人市場增量巨大,前景可期,但老年人對互聯網中的信息缺乏甄別能力,更容易上當受騙,也讓一些企業鉆空設計套路,趁機「收割」流量。
希望從業者,都用最大的善意,來設計老年產品,用更良性的方式促進商業價值的正循環。
8. 造車
「造車」是近兩年科技巨頭們都在紛紛行動的事。華為、阿里巴巴、百度、小米、360等公司紛紛開始了自己的造車事業。
科技巨頭紛紛投身造車領域,不僅是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的看好,更是在爭奪5G時代下一個超級流量的入口。眾所周知,汽車正向著「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汽車工業正面臨著百年一遇的大變革。
這部百年汽車變革劇,相信好戲還在后頭。
9. 宅經濟
疫情的持續,宅經濟真的愈來愈蔓延,直播、游戲、流媒體等板塊風光無限。
國慶期間,近三十部綜藝將扎堆更新,內容覆蓋戀愛、劇本殺、音樂競技等。游戲市場之上,各大類型也在百花盛放,如近日剛創下高收益記錄的《王者榮耀》冬季職業聯賽正酣。黑馬「永劫無間」的錦鯉杯、《哈利波特:魔法覺醒》MA......屏幕與屏幕的互動已成為常態。
隨著供給端媒介與內容的豐富,需求端的「宅」逐步演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宅經濟」并不是疫情背景下的一次性紅利,而是成為了一種愈發成熟的新經濟模式。
「宅經濟」永不消逝。
10. 網游防沉迷
今年,國家新聞出版署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 20 時至 21 時向未成年人提供 1 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等內容。
▲ 圖片來源于網絡
也就是說未成年人之后一周的網絡游戲是三小時,你經歷過在《王者榮耀》5v5的排位賽中,9個未成年玩家一起被強制退出嗎?
這當然是希望孩子們回歸線下,出門和朋友們玩游戲,眼睛不會盯著屏幕了,家長們也都放心了不少,但也有家長反饋,在每周允許玩網絡游戲的那三個小時,孩子一定會回到線上,因為這已經變成了每周限定的三小時,玩游戲的時間反而更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