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和技術風險被過分強調了
市場風險維度是任何新技術面臨的采用風險。代表這一趨勢的不是加密貨幣的批評者,而是那些根本不在乎的人。
技術風險維度是基礎技術的風險。這可能是最常被忽視的。有多少人能說他們理解為什么比特幣的SHA-256哈希函數是牢不可破的?
監管風險方面受到的關注最多,但人們往往對其細微差別知之甚少。這些細微差別——以及市場在把握它們方面的緩慢進展——在本周一連串的新聞周期中得到了體現。
上周是關于監管和技術風險的。看到評論員們從為中國的比特幣挖礦集中化而苦惱,到為中國打擊比特幣挖礦而苦惱,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本專欄最初發表于CoinDesk Research為專業投資者提供的每周通訊《Crypto Long & Short》。
這兩種風險都被過分強調了。除了驗證之外,挖礦也是比特幣的治理體系。比特幣使治理商品化:它拿走了治理的腐敗權力,把它變成了一種“沒有牙齒的商品”,任何能上網的人都能提供這種商品。在這場競爭中,唯一的優勢是更便宜的能源和更快的處理器。北美礦商已經證明了他們在這兩個領域都有競爭力。
現在,中國對加密貨幣挖礦的任何“打擊”都是北美礦工的數字黃金機會。如果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的言論代表了華盛頓對北美礦業的意圖,那將是別人的機會。(本周,巴拉圭的一名立法者友好地提出了監管建議。值得注意的是,巴拉圭控制著地球上第二大水電站45%的發電能力,卻很少使用。)
本周,加密貨幣市場對監管和技術風險表現出了更成熟的理解:他不理睬華盛頓和北京的挖礦驚雷,并對美國聯邦執法部門找到了從Darkside沒收比特幣的方法感到震驚。Darkside是一個犯罪集團,控制著殖民管道(Colonial Pipeline)的系統,以獲取贖金。
這是迄今為止從一個(可能是)復雜的組織那里截獲的此類案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FBI破解了比特幣的密碼嗎?市場的反應似乎是這樣。如果一家由三個字母組成的機構找到了破解密碼學難題的方法,那么比特幣和所有加密貨幣(以及其他)的根基就會被打破。但事實并非如此。
歐洲刑警組織(Europol)發布的一份新聞稿稱,在一項跨國行動中,執法機構建立了一種加密信息服務,并將其作為特洛伊木馬向犯罪分子營銷。令人費解的是,這些欺騙大師似乎把他們的比特幣私鑰托付給了這只告密鴿子。
對加密越來越好奇的世界有一兩件事需要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本周報道稱,比特幣“實際上是可追蹤的”,并引用“加密貨幣的名聲難以追蹤”。執法部門早就知道,加密貨幣不僅是可追蹤的,而且是永久性的。記者納撒尼爾·波普爾(Nathaniel Popper)在2016年出版的《數字黃金》(Digital Gold)一書中指出,一些愛開玩笑的聯邦政府官員將比特幣稱為“起訴期貨”。
美國政府破解SHA-256(由它創建)和通過鏈下服務提供商設置圈套之間的區別完美地說明了加密貨幣中真正存在的監管風險。市場對查封消息的反應——以及對周中比特幣哈希率下降或中國兩個省份(青海和云南)禁止比特幣的消息(有些是假的)的反應——表明市場對這一區別的理解有所提高。
華盛頓和北京將發現很難阻止比特幣挖礦,至少是直接立法。只要至少有一臺計算機在“運行比特幣”,比特幣就會運行。如果比特幣價格上漲,更多的礦工將會啟動,他們會受到回報的激勵,并提供與網絡價值相稱的安全。堵住蜜獾巢穴的入口,很快就會在森林的另一部分發現蜜獾。
政府控制加密貨幣交易所和其他鏈下服務提供商的權力存在更大的監管風險。5月19日,加密貨幣怪異而分散的流動性表現令人欽佩。但在下一次的資金減少中可能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取決于對交易所的監管方式。此外,對加密貨幣友好的監管也存在緩慢進展的風險,比如銀行監管和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批準。
并不是說采礦是賤民。進出口的監管風險會壓低價格,從而對礦業產生負面影響。這和影響比特幣本身安全的監管風險是有區別的。
市場似乎對加密貨幣的技術風險和監管風險之間的區別有了更好的理解。這是效率提高的跡象,至少目前是這樣。在由散戶和機構驅動的市場周期之間的波動中,這種動態可能會迅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