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想要在互聯網上賺錢,請先讀懂這三個道理
《學習金字塔理論》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學習內容留存率最高的方法是主動學習中的教授給他人,而最低的是聽講!

意思就是那些平時上課最乖的孩子,但是不善于言談,不與人交流,學習效率也是最低的,相反,那些愿意幫助其他人,與別人探討并且愿意分享自己的收獲和學習成果的人,反而是留存最多的。
想一想還真是,教才是最好的學。
看看互聯網上,學賺錢的沒賺到錢,教賺錢的,反而賺錢到錢了;那些學技術的沒學好技術,反而那些教技術的是技術最好的。
一個人學習很快,但是你會發現,這個內容學完就沒什么事了,你能用上多少呢?
比如大學里學的東西,到了社會上,用得上的東西根本就沒有多少,而且用不了多久都忘記得差不多少,再想重新拾起來也特別難。
有人會說,大學里學的其實是學習的方式和思維。
這句話倒是沒毛病,一些好習慣一旦養成那肯定是終生受益。
比如凱文·凱利有一個著名的“1000鐵桿粉絲原理”:一個人只要有1000 名鐵桿粉絲,就可以衣食無憂。
這句話說了很多年了,也被驗證是確實可行的。但是大家往往會糾結在怎么去獲得這1000個鐵桿粉絲上。
獲得1000個鐵桿粉絲真的很難嗎?
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說難是因為你一無所長,憑什么去吸引粉絲呢?
所以,先讓自己有一個牛逼的技能,然后你可以把這個技能教給別人,當你輸出的價值足夠多了,你的粉絲自然就來了。
而通過互聯網去輸出價值就容易多了,比如寫文章,拍視頻,做直播,或者只是把聲音錄下來也可以。
哪怕每天只能吸引到一個粉絲,積累1000個粉絲也不過是短短三年時間而已。
所以說,當自己賺不錢的時候,并不是說真的錢很難賺,只是說自己沒有那個能力罷了。
這些在互聯網上都有很多案例,做社群的,做培訓的,做廣告的太多人做到了,所以我們只需要解決粉絲的問題和自己的能力問題,然后賺錢這件事就會變得特別容易。
道理很簡單,看起來也不難,但是為什么還是有很多人賺不到錢?
第一,自己給自己設限。
之前有個讀者私信問我:請教一下,我沒有產品怎么變現呢?
我說:網上別人賣的產品那么多,直接拿一種自己熟悉又可操作的來賣就可以了。
結果他回復我:可以給我舉個例子嗎?
我剎那間愣住了,我不知道怎么去說,但是我知道有些人可能是永遠也點不醒的。
別人在賣的所有產品或服務,都可以自己直接拿過來售賣。我說的是全部。
只要你想,就這么簡單。
比如寫文章,拍短視頻。有人問我:我可以寫文章賺錢嗎?
有人規定誰不可以寫嗎?
不會寫?學呀。沒內容,買本書,照著別人的思路去模仿不就可以了嗎?不知道去學嗎?
有一類人的思維永遠是成長型的,對他們來說,一切皆有可能,只是賺點小錢而已,又不是叫你他造飛機、火箭。
再比如說網絡上非常暴利的占卜、心理類項目來說,根本不需要用到什么高深的技術,就一套話術罷了,很多人想去學,結果連最簡單話術都不愿意花心思去學透,那你還想怎么賺錢呢?
還有什么起名、星座、生辰八字、心理分析等等,這些不過是工具而已,每個項目的核心還是在于人與人之間的認知較量。
很多人總認為賺錢是很復雜的事,其實對于知道其中的門道的人來說,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旦捅破它,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第二,學會特立獨行。
大文豪莎士比亞曾說過:“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可能是對個性的最高的贊美。可惜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或有意無意,總是在掩飾自己的本色本性,很容易被別人所左右,被別人所改變,而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很多都是特立獨行的。
用一句流行語說,就是“不做下一個誰,只做最好的自己。”
他們敢于做自己、堅持做自己,保持獨一無二的本色,始終在走自己的路,而不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第三,主動去分享。也就是文章開頭說的教,其實教就是最好的分享。
讀完一本書,學到一個內容,去實踐,實踐之后再去分享,如果沒經過自己的實踐,那你不過是照搬別人的內容,這樣子分享意義不大。
比如在網絡上,很多平臺都可以看到有人分享的賬號,這樣的賬號有什么用處呢?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做呢?
仔細觀察一下,我們不難發現,不管是分享好物、知識還是技能,都會吸引很多人的目光,有人免費給你分享東西,誰不喜歡呢?
用分享的形式來引流,這樣子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只需要選擇一個熟悉的自媒體平臺建立一個賬號就可以開始了。
把結果分享給越來越多的人,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粉絲,賺錢還會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