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中國研究院:全面關閉!
IBM 中國研究院,悄無聲息地關閉了。曾風光無限,見證了全球巨頭在華研發的盛世輝煌,如今卻悄然散做滿天星。
圖片來自 Pexels
IBM 方面對中國研究院「關閉」也給予回應,稱這是 IBM 在中國的研發布局調整,其中國開發實驗室 、IBM 中國系統實驗室和客戶創新中心也在同一棟大樓里,未來也會繼續作為創新中心助力中國發展。
IBM 全球 12 大研究機構之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研究機構——IBM 中國研究院,目前被曝已經全面關閉。
近日,據微博網友@馬力在微博爆料,IBM CRL(IBM 中國研究院)關閉了,并配以感嘆的文字來懷念這個曾經輝煌的研究院,悄無聲息。歷史車輪滾滾向前。該網友稱,自己過去在 IBM 工作,同事已確認。“主要是內部的調整,原來的大Boss退了,畢竟研究院本身很難盈利。”
IBM 中國研究院成立于 1995 年 9 月,如今已是 25 歲「高齡」,許多知名的科技成果都出自此部門,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人工智能程序「沃森」。
對于該傳聞,IBM 方面回應稱,正在變革其在中國的研發布局。“為了以最佳的方式支持中國客戶的人工智能和混合云轉型之旅,幫助他們把握國家投資于新基建和數字經濟所帶來的歷史機遇,IBM 正在變革我們在中國的研發布局。”
同時,IBM 方面稱,其在中國的專家將專注于與中國客戶和合作伙伴協作創新,提供實用的共創解決方案。
利用 IBM 中國開發實驗室、IBM 中國系統實驗室及其遍布全國的客戶創新中心和解決方案演示站點(包括在合作伙伴端),中國的客戶和業務合作伙伴將大大受益。
這可以理解為,IBM 默認了其中國研究院將關閉的消息。這樣的消息引起了科技圈的轟動。
一方面,在競爭日益白熱化互聯網時代當下,這樣一家知名度、技術含量都頗高的外企研究院關閉,不免令人唏噓。
另一方面,IBM 近日也公布財報,已經連續十季度營收下降,曾經的「藍色巨人」似乎已經東山不再。
IBM CEO 阿爾溫德·克里希納
這是一個時代的落幕,更是一代外企人的落幕,讓我們先從 IBM 中國研究院本身說起。
IBM 發展中國家首個研究中心,人才聚集,沃森的搖籃
IBM 中國研究院又稱 IBM CRL,它位于北京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的西北角,坐落在中關村軟件園內,是 IBM 在發展中國家設立的第一個研究中心。
2008 年,IBM 中國研究院上海分院成立。這二十多年來,曾有過百千名研究人員在該研究院工作過,其中絕大多數擁有中國甚至世界一流大學的博士和碩士學位。
來源:WSJ
IBM CRL 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系統和網絡、信息管理和協作、分布式計算和系統管理、下一代服務。
在認知計算領域,IBM 中國研究院最出名的成果,就是 2011 年誕生的沃森,它以 IBM 創始人 Thomas J. Watson 名字命名,是一個能夠回答自然語言提出的問題的計算機系統。
沃森研發過程有 4 年,全球有近 30 位研究員參與了開發,除了美國研究院,IBM 的中國研究院、日本研究院、以色列研究院等也參與其中。
沃森是一個集高級自然語言處理、消息檢索、知識表示、自動推理、機器學習等開放式問答技術的應用。
據研究人員介紹,沃森每秒可以處理 500GB 的數據,相當于 1 秒閱讀 100 萬本書。
2011 年該系統在美國的電視問答節目 Jeopardy!(危險之旅!)上擊敗了兩名人類冠軍選手,從此一戰成名。
這個研究曾被看好用作醫療輔助人工智能系統,它的前景看似簡單而實用:只需將患者個人信息輸入系統,系統便基于大量的醫學研究、醫學指南、臨床試驗等信息,推薦合適的治療方案,供醫生參考。
除了認知計算,IBM 中國研究院的研究領域重點研究領域還有:行業解決方案、運算即服務、物聯網。
不過,IBM 的支柱領域或許沒能帶來預想的效果,沃森率先入局醫療卻踏步不前,提出的「物聯網 3.0」也沒能收獲成果。
隨著不過國內互聯網公司的崛起,IBM 等很多外企在中國的角色也越來越邊緣化。這里有時代的原因,但可能也與 IBM 近年來的整體局面慘淡有關。
從沃森到物聯網 3.0,IBM 中國研究院發展 25 年
IBM 研究院在全球擁有十二個實驗室,其中三處在美國本土。
在美國本土之外的九處為:瑞士的蘇黎世、以色列的海法、日本的東京、中國的北京、印度的德里和班加羅爾、肯尼亞的內羅畢和南非的約翰內斯堡、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和圣保羅、愛爾蘭的都柏林、澳大利亞的墨爾本。
長期以來,IBM 中國研究院的研究領域橫跨多個學科及行業,重點研究課題包括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物聯網及認知計算的技術創新及應用,目前在環境保護、電力與能源、物流與供應鏈、醫療及金融服務等領域均有成功解決方案。
即便如此,令人沒想到的是,如同很多撤離中國的外企一樣,IBM 中國研究院也要說再見了。
外企在 2020 年后的中國,會不會越來越邊緣化?
縱觀近年來,外企、外資研究院與中國說再見的例子不少,似乎暗示著,外企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2015 年 3 月 19 日,雅虎宣布退出中國市場,雅虎北京研發中心宣布關閉。
2019 年,亞馬遜宣布退出中國。
同年,做企業軟件的甲骨文,在受到了云計算的沖擊后,正式關閉在中國的研發中心,并裁減員工約 900 人。
曾經高起的外企大樓,如今輝煌都以不在,很多人都在感嘆:外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那個外企員工穿西裝打領帶,喝咖啡講英文的靚麗風景線也已經不在。
首先,這是新時代中美科技脫鉤的局面下,外企們作出戰略調整的一種方式,就如同此次 IBM 對關閉中國研究院一事,作出了如下回復一樣,默認了其中國研究院關閉的消息:
另一方面,中國國內企業紛紛建立自己的研究院,也與之形成了鮮明對比,例如華為研究院等,或許這些植根于本土環境的研究院,更有優勢在國內長期發展。
對于 IBM 中國研究院關閉一事,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
有人懷念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夢中職場」:
但更多的是對時代的唏噓:
無論怎樣,致敬 IBM 中國研究院!然后認真地說一聲,再見。
最后小編想說,繼谷歌、諾基亞、摩托羅拉、甲骨文等國際科技巨頭接連關閉(大部分)退出中國市場后,IBM 也要退出中國市場了,很多人都在歡呼,“外企信仰”要終結了,國外科技不如國內了……
那么,IBM 等的退出對中國科技是利還是弊?
新智元(ID:AI_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