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應聘IBM中國研究院之感言:能力是一種態度
當我對著遠程的大屏,給北京的IBM中國研究院幾位面試官匯報完30分鐘技術報告之后,心里忐忑不安,這已經是終面了一關關拼得不容易,但卻很精彩!
在之后的幾天,很高興接到了來自IBM兩位高級經理的電話,分別給我介紹了他們部門情況和項目情況,表示我的報告印象深刻,能力很突出真的是非常感謝他們能給我這個機會!
訣竅
我不是聰明過人的人,但是我相信自己的研究能力,這來源于一個訣竅我悟出一條定律,那就是:能力是一種態度!
簡單解釋如下:這世界上不缺乏聰明人,但是缺乏懂得運用自己聰明才智的人。
今天的帖子,我希望通過7個真實的故事,去詮釋這條定律能力是一種態度!
1. 我通過qq在課題組做了一次試驗,將同一個問題群發給了6個成員,有3個人回復我:這個我沒遇到過,不會做啊;有2個去Google了下,大概告訴了解了應該怎么弄;有一個人,做程序試驗了不同方法的優劣,告訴我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多年以后,對很多問題都報以沒遇到過,不會啊的人,和能力在積累的人,雖然一樣聰明,但是差距就很大了。
2. 行人仿真系統研發的初期,我突然發現A*算法和Social Force Model特別有意思,就鉆了進去,花了一些時間把它們研究透徹當我興致勃勃給老板介紹完各種模型算法之后,老板說:你去給領導介紹這些模型算法是沒用的,他們要的是效果,模型是無止境的。當時我也很沮喪,但是后來事實證明,我的不務正業是對的!因為智能化的動態尋路能力成為了我們系統的核心創新點,也是每次項目介紹中最得意的內容。
3. 給北京做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輔助決策系統是要在08奧運前上線的,時間很緊,臨近系統調試的時候,北京測試人員突然打電話說發現某些車站之間候選路徑似乎少了一條當時大家都認為可能就是邊界條件問題,稍微改改就好了。我研究了下這個K短路算法(其他人負責開發的)發現竟是理論上的缺陷
一時半會兒又沒辦法給領導解釋清楚,我就決定重寫這個部分,用數據來說明。由于時間太緊,在北京回上海的火車上看這些很多文獻,憑借著良好的A*算法基礎,很快設計出新的算法。通過測試發現,老算法共丟了500多條路徑!(總共十幾萬條左右),這時候大家總算舒了一口氣了
但我并沒有罷休,因為匆忙,算法速度不快。繼續花了幾天,將北京軌道網絡中2萬多OD之間清分計算時間優化到10多分鐘,最后優化到1分鐘(在我筆記本上)。上線調試當天,領導贊嘆道:這算法可真是又快又準啊!
4. 還是上面這個系統的故事:當時北京路網基礎數據是一個碩士負責錄入的,他畢業以后,上海路網數據沒人弄了,老板叫我去做。雖然只是半天時間的體力活,但是心里很不是滋味
雖然有人勸說:花個半天搞定算了哦!但是我決心不用笨辦法我花了一個星期,憑借曾經開發的二維矢量圖形庫,設計出一個智能化的基礎數據管理子系統,只需要在圖上簡單點擊,然后拷入excel中的車站名稱和代碼,系統自動識別,然后再自動生成區間、換乘關系等等6張數據庫表需要的全部數據。后來課題組利用這個工具構建了很多路網,因為非常簡單,這個子系統也成為了后來863中網絡客流仿真系統的基礎。
5. 上物流系統課老師提到一個著名的NP問題Vehicle Routing Problem,要求大家回去寫寫系統設計書。我當時就決定要開發這個系統,后來的幾個星期,我發現遺傳算法和自然界的規律真的是如此的吻合,達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被女朋友嘲笑為:整天關在屋里下崽后來結果是,我設計的遺傳算法,不但能夠求解最少需要多車,還能找到總里程很短的方案。
6. 在斯坦福訪學主要是參與一個疏散仿真系統的研究。但是,由于有遺傳算法的背景,另外一個教授介紹我參加他們的一個課題辦公大樓改造優化方案的輔助決策系統。
剛開始我認為這是一個確定性問題,因此采用A*算法得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已經可以滿足項目需求了。我想為了作對比,又設計了遺傳算法,居然發現在少數情況下能變異到更好解。大量實驗后,我發現了兩種算法雖然原理差別很大,數據結構上卻存在內在聯系,能夠組合成一種具備通用性的框架,解決大量離散優化問題。
完全出于對科學問題本身的癡迷,我并沒有罷手自行設計了一種數據結構替換哈希表,將兩個算法性能同時提升10倍之多(在遺傳算法中提出了花名冊的概念),后來又發明一種交叉算法,再次將遺傳算法提升十幾倍。當時測試案例的人說已經完全跟不上了(已經讓他反復做了好多次了),因此最后我們paper里面的數據不是我最快的算法得到的。
7. 利用上面的離散優化問題搜索框架,我發現還可以解決《編程之美》中的許多問題。在大家都忙于找工作面試的時候,我卻整整花了一個月關在寢室里研究《編程之美》,有時候挑戰一個題目整整花去1天時間,當時我身邊的人都說我不務正業,我自己都有點懷疑了。可是事實證明,這份研究不但證明了興趣,還證明了我的算法能力,對后來找工作很有幫助。
結論
通過上面的故事,我想已經可以證明我這個定律了能力是一種態度。如果要問態度是什么,那么我想是一種單純的,沒有任何功利的科學態度,對問題本身的執著。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