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心編纂IT人才體系“大辭典” ——專訪51CTO副總裁楊文飛
“身為IT行業培訓從業者,我自會為深愛的事業貢獻一份熱量。當下編纂的人才體系‘大辭典’不是起點,更不會是終點。”——楊文飛
二十年來,楊文飛只做了一件事情——幫助數字化專業人才更好地成長。
20世紀90年代末,楊文飛從計算機專業畢業后毅然選擇了教師職業,寄望將所學傳授給更多IT行業的莘莘學子。加入信息化部直屬的賽迪集團后,他負責旗下《中國計算機用戶》《網管員世界》等報刊的內容制作,致力推動計算機行業的信息交流。身處IT行業媒體一線的他,敏銳地感知到網絡媒體在未來的發展之勢。因此,在品嘗完入職6周年的蛋糕后,楊文飛離開賽迪集團入職在線教育平臺51CTO,全面把關線上內容頻道的選題,時刻為IT行業人士帶來最新的前沿資訊。
時光流轉,楊文飛加入51CTO已有十五載,如今已成為了51CTO企業學院的“掌門人”。從最初逐一突破解決企業所需,到當前編纂出IT人才崗位能力“辭典”,他傾注了所有精力。浸潤IT行業多年,雖早已游刃有余,但楊文飛明白“生有涯而知無涯”——處在飛速發展的IT行業,前方有太多未知在等待著他去挖掘和探索。
及時響應 建企業級學院
《培訓》:您曾在多個場合提及,“數字化專業人才培養已迫在眉睫,然而企業在人才體系建構上卻面臨重大挑戰”。就您的長期觀察來看,挑戰體現在哪里?
在短短十幾年間,數字化技術已給人類社會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3D打印機、物聯網已不是新鮮事,AR、VR也正在進入人們的生活。在這場遍及人類生活各個領域的“數字革命”中,數字化專業人才作為IT技術行業更高層次建設的專才,也從最初的幾十萬、幾百萬,遞增至如今的上千萬。
作為從事生產研發、產品設計的專業人群,他們是這個產業鏈上的關鍵群體——是他們將數字技術嵌入至現有的產品和服務中,甚至創造出新“物種”,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的競爭格局。
但由于數字技術發展迅捷,導致這類人群擁有兩大特征:
第一,分工精細。
依據“摩爾定律”,約每隔兩年就會產生一項新技術,特別在最近二三十年間,IT技術更出現了蓬勃發展之勢。快速更迭的數字技術導致每隔兩三年就會產生一個新“工種”。當前,IT行業技術人才的分工愈加精細,已經涵蓋十幾大類,共100多個崗位。
第二,成長路線復雜。
正是由于IT行業分工趨于精細化,身處風暴中心的IT技術人才并不清楚今日所學是否適合明日之需。因此,他們必須緊繃學習之弦,時刻做好知識更迭的準備。這與其他行業從業者完全不同,后者在入職后二三十年間的學習路徑基本是固定的,只是技能需不斷精益求精而已。
以上兩個特點相互纏繞,使得企業培養數字化專業人才異常復雜——按照傳統教育理論,從梳理崗位知識體系到形成教材,再到系統化教學,大概需要7年時間,但隨時面臨崗位變動、要不斷補充知識體系的IT崗位,此流程完全不適合。
《培訓》:面對這樣的挑戰,您帶領團隊采取了怎樣的應對舉措?
術業有專攻,51CTO本就是服務于IT技術人才成長的專業平臺,在發展的十幾年間,伴隨學習方式的變化,我們經歷了PGC、UGC、視頻等多種學習時代。過程中,我們積累了大量IT行業專業知識和內容分享者,這些已成為51CTO巨大的隱形財富。洞察到行業發展態勢,以及企業的培訓需求后,51CTO基于多年積累創建了企業學院,由我全面負責to B領域的數字化專業人才培養工作。
為了能夠全盤承擔起企業方的培訓需求,我在內外部組建了多個團隊。
首先,在最初便信任51CTO、愿意將自身知識分享出去的一批技術高手中,通過課程制作酬勞、視頻打賞、收益分成等形式,固定了一批優質專家資源,這是強大的“外援”;
對內來說,我不僅挑選了一批已跟隨51CTO多年、在技術內容運營上擁有資深經驗的員工組成專業運營團隊,負責對接平臺上的授課專家和企業方,還建立了自己的技術專家團隊,在梳理行業知識的同時,從課件開發、授課技巧等方面幫助外部專家成長為專業講師。
解圍之道 建構IT人才圖譜
《培訓》:為了解開企業IT人才培養之惑,您在成立51CTO企業學院之后,工作重心聚焦在了哪些方面?
企業學院成立三年間,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從體系層面提升企業IT人才“選用育留”的效率問題,這也是梳理IT人才崗位能力“辭典”的初心。
正如之前所說,經年累月間,我們已積淀了16000門IT技術領域專業課程,這些都是經過市場檢驗,獲得數百萬學員認可的內容。因此,我在51CTO企業學院成立之初信心滿滿,自認為能夠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培訓服務。
但當企業真正前來采購課程時,現實問題也隨之而來——雖然他們清楚自己的數字化專業人才需要學習哪類IT知識,但無法回答出員工目前水平如何、不同層級的員工掌握的知識應該達到何種程度,因此,我們也無法提供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企業有需求,我們就必須幫助他們解決。過程中發現,要系統化解決所有問題,并非見招拆招即可,必須梳理出當前IT技術崗位可能涉及的所有技能點,形成簡單易查的表格清單。
歷時兩年多,經過七輪艱辛迭代,目前這份清單已基本成型。幾乎IT人員達到一定密集度的企業,都可以以此為參考,像查閱辭典一樣精準匹配員工現有能力,進而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和評估舉措。
《培訓》:具體而言,這份IT人才崗位能力清單的內容包括哪些維度?根據清單,企業可以如何精準匹配IT員工現有能力?
這份清單主要包括兩大體系圖譜,分別為崗位體系和技術體系。前者以“人”為目標,按照初、中、高三個級別,為不同的崗位職責匹配所需技能項;后者以“知識體系”為本,將IT技術分為20多個大類、近200個細分技能項,每個技能項都有對應的技能標準和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當企業有員工培養需求時,可以先對照崗位體系表找到所需技能項,之后再對照技術體系表,勾選員工需要學習的知識點和掌握程度,進而形成定制化的學習圖譜。
51CTO企業學院部分技術圖譜
學習圖譜只是“考試大綱”,還必須配備教材和測評。以此IT能力清單為基礎,我們提煉出了能力標準體系、能力培養體系和能力評估體系,構成了系統的“數字化專業人才培養三大能力體系”,將員工的測、學、練串聯成線,真正落實到企業對IT員工的選用育留上。
《培訓》:有了完整的學習體系,51CTO企業學院采取了哪些學習形式助力學員更好地成長?
在線學習本身就是51CTO的專長。因疫情原因,51CTO企業學院今年在此前已經開展的混合式學習基礎上,更開發出多種學習方式,主要包括線上體系化學習、線上非體系化自學、在線直播和面授。
前兩者主要針對企業中級及以下員工,兩者的區別類似于專業課與選修課的差異。線上體系化學習指為確定了崗位等級的學員,設計好當前職級以及晉升至上一職位的知識地圖,方便學員按序掌握相關技能;另外,我們借鑒大學的選修課方式,為IT員工安排了諸多對成長助益較大的線上非體系化自學內容,每位員工可以根據自己所處崗位靈活自選。
企業高管作為決策層,對企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對于這群人,我們開展定制化學習,學習形式為在線直播和線下面授兩種。根據企業自身需求,擇其之一或二者兼而有之。
勇猛前行 擴張人才培養版圖
《培訓》: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術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科技,正在深刻改變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在您看來,當前企業對于數字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和認識處于怎樣的階段?
加強數字化人才選拔與培養,已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當前,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中國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做好轉型升級的根本是擁有合適的配套人才。縱觀整個IT人才培養領域,大多數行業都非常重視這類專才的培育。
首先當屬互聯網公司和數字化創新科技公司,他們不僅是IT技術人才的重點培養行業,更為其他行業輸出了優秀IT專業人才。
在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下,銀行業對IT人才的重視可以說是顛覆性的。此行業領先者所屬的科技部門,其規模基本相當于一家中型互聯網公司,IT員工過萬的金融科技公司并不罕見。在員工培養和資源投入方面,他們也不吝惜付出。
在數字化浪潮的帶動下,電信運營商普遍在向數字化企業高速轉型,能源、制造業、房地產等多個傳統行業也都開始全面轉向數字化,大幅提高了對IT技術人才的培養重視程度。
《培訓》:面對當前外部現狀,您將帶領團隊往哪些方向深耕和發力?
讓IT員工的成長更簡單、更高效,這個宗旨我們不會改變。針對外部企業對IT人才的認識程度,以及我們自身的規劃,未來會在縱、橫兩個方向砥礪前行。
縱向提升服務精細度。當前,IT技術知識體系已經梳理完成,但需要繼續細化顆粒度的地方還有很多。例如,同為數據分析員,身處互聯網行業還是金融行業,所需知識存在較大差別。我們會密切關注數字化經濟的發展,持續細化IT知識精細程度,為客戶帶去更貼心的定制服務。
橫向擴張行業覆蓋度。接下來,我們將以服務過的優秀案例為依托,幫助亟需提升IT人才能力的金融行業、能源行業、房地產行業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在擴張人才培養版圖的同時,更助力這些企業更好地發展。
總體而言,我們當前只是編纂了一本“小學辭典”,距離編纂IT人才行業的“現代漢語大辭典”還很遠。這條路很長,但在清晰的發展規劃的指引下,我們必將抵達終點。
關于51CTO企業學院
51CTO企業學院是51CTO面向企業推出的教育服務平臺。針對企業IT技術人才的培養、優化、選拔、招聘等服務需求,51CTO企業學院通過線上和線下學習服務、課程資源服務、在線測評服務、人才咨詢服務等模式,為企業IT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51CTO企業學院服務體系
超過10000家企業的選擇
51CTO企業學院為全球10000+企業、全國1200余所高校提供IT人才成長服務,涉及行業包括互聯網、電信、金融、能源、制造、房地產、教育、醫療、政府等。
51CTO企業學院部分合作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