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遭反壟斷罰款!巨頭們的蠻長時代要結束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大飛碼字」,作者水影月 。轉載本文請聯系大飛碼字公眾號。
1
2019年10月的烏鎮,秋高天暖。一年一度的互聯網大會如約而至,然而,不管是互聯網的大佬們,還是微末的互聯網從業者,心里卻暖和不起來。
烏鎮還是那個烏鎮。那些黛瓦白墻,見證了行色匆匆的互聯網大佬們,也見證了這個瘋狂與冷靜、希望與失望并存的互聯網時代。
19年的烏鎮大會上,丁磊的飯局仍在繼續,但參局者只有李彥宏和丁磊兩人。當時正值“十月小陽春”,兩人穿著短袖。
言笑之間,孫丕恕加入進來,李彥宏說了句:“今天有點冷,咱們喝熱的吧。”
這似乎是一個隱喻:凜冬將至,互聯網行業陷入時代的不確定性漩渦。
2
一百多年前,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一百多年后,人們仍然在時代的希望與失望中博弈。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人們瞬間跌入了魔幻的2020。
5月,“鋼鐵俠”馬斯克的SpaceX,成功將兩名宇航員送入太空。3個月后攜“腦機接口突破”成果再度亮相;
而與此同時,一場因基站傳播新冠病毒而被焚燒5G基站的大戲正在上演。
12月10日,馬斯克的 SpaceX 再次發射了編號為SN8的大型星際飛船 Starship 。
雖然以失敗告終,但馬斯克并未因此感到沮喪,轉而發了一條推特說:“ 火星,我們來了!”
而放眼國內,割裂的故事,同樣以不同的流速在演繹。
前段時間,有專家說樓市或長期橫盤,房產企業將進入寒冬;而國內一些二線城市的售樓處,搶房大戰進行得如火如荼。
魔幻的2020,時代的前進與倒退,在時空的交替中迭代。
國外疫情肆虐,經濟萎靡;國內已是復工復產,報復性消費盛行;
馬斯克正忙著火星計劃,而太平洋的彼岸,互聯網巨頭們,此時正在忙著搶占國內的社區團購市場。
2020年的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培養了全國人民在線上買菜的消費習慣。
社區團購,這個看似“新瓶裝舊酒”的概念,讓互聯網公司看到了寒冬里的一束光。
今年以來,各大互聯網公司嗅到了商機,紛紛破圈下場。
3月,滴滴開始密集地討論社區團購,4月進入湖南調研,成立生鮮電商部門;
6月,國美電器入場;
7月,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進入社區團購賽道;
8月,拼多多旗下的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正式在武漢和南昌兩座城市上線;
9月,阿里旗下的盒馬組建盒馬優選事業部,正式進入社區團購賽道;
11月,連宇宙條都要下場了;
11月底,劉強東在京東高管在會上提出,親自下場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隨后迅速宣布7億美元戰略投資社區團購領域的頭部公司興盛優選。
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發微博稱,馬斯克正在一步一步,把未來世界的幻想變成現實,而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們,正忙著搶社區小販們的飯碗。
希翼與失望,在時代的不確定性漩渦中盤旋。
3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騰訊傳》中提到一個觀點:美國的互聯網企業創始人喜歡思考如何改變世界,而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更多的對于賺錢盈利有著一種焦慮。
經過多年的發展,互聯網世界的流量入口增長均已接近見頂。尤其是近年來,阿里、京東、拼多多三足鼎立,在電商的公域流量領域的地位難以撼動。
但,流量乃是互聯網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互聯網巨頭殺入社區團購背后,便是這種流量焦慮。
2019年,社區團購大洗牌,遭遇著史上最嚴重的考驗。
除了松鼠拼拼,2019年底,生鮮電商呆蘿卜陷入危機;京東和蘑菇街共同投資的社區團購平臺“鮮來多”撤出社區團購市場......
然而,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卻意外地拯救了掙扎在生死邊緣的社區團購公司。
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說過,社區團購再度興起,關鍵在于流量爭奪從公域轉向私域。“無論在互聯網或消費上都有這樣的趨勢,原本的商超、電商都想逐漸走向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的誘惑,讓互聯網巨頭們如癡似狂,將目光投向“社區團購”這塊啃剩的骨頭。
風暴之中,藏著巨頭們的希望。社區團購,死灰復燃。
4
“補貼--擴大用戶數量--培養用戶黏性--盈利”,構成了互聯網行業的模式與生態。
在激烈的競爭風暴中,互聯網巨頭們的玩法依舊與網約車、外賣等大戰中的思路如出一轍:大力燒錢,迅速擴張,收割韭菜。
“舊瓶裝新酒”概念下的社區團購,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
一是“團長”模式:平臺招募小區內的住戶或者周邊小店的店主成為團長,團長在微信群分享菜品,給社區居民推薦商品并提供售后服務,然后收取平臺的傭金。
一是“供應鏈”模式:平臺通過與線下商店合作,或在自有倉庫存儲貨物,并為消費者提供到家配送服務。
巨頭燒錢入場,團購的菜價往往低于菜市場。千團大戰中的大力補貼,更是讓消費者嘗到了甜頭。
“通過燒錢積累起來的用戶,是沖著補貼來的,一旦你開始收費,客戶就會離開。同時只要有新的玩家進入,通過燒錢搶客戶,那么競爭就又來了。所以在這個壁壘低、競爭無處不在的行業里面,雖說贏家通吃,但好日子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
這場疊加在互聯網平臺經濟反壟斷背景下的“大戰”,將會演化為一場殘酷的持久戰。
這是一場馬拉松,勝者為王。
5
資本的世界,從不缺乏故事。只有故事講得好,才能給投資人畫更大的餅。
小藍杯“劫富濟貧”,割資本主義的韭菜請國人喝咖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美國,華爾街對硅谷說:“你們必須繼續虧損,這樣才說明你們在搞新的點子出來,投資者才會信你們的故事,買你們的股票,你們的股價才會繼續上漲。”
在國內的情況也類似。
2017年,可以說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高光時刻。
然而,就在當年的5月,悟空單車破產清算。
2018年,小黃車陷入退款泥沼。隨著退款人數的暴漲,ofo不得不搬出中關村,在泥沼里慢慢下沉。
隨后,是網約車、充電寶、信用借傘、小貸、P2P、互聯網金融……
潮水退去的勢頭,猛如海嘯。
黑格爾曾說,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苦果終釀成。
2020年當真過得如夢如幻。
P2P爆雷清零,螞蟻暫停IPO,蛋殼公寓醞釀嚴重的社會后果......
互聯網無遠弗屆的特點,決定了它的邊際成本極低。這種極低的邊際成本,容易引發無限擴張的沖動。
而這種沖動,在資本的驅動下,尤其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卷進去之后,一旦“雪崩”,就會帶來難以估量的后果。
猶記得,蛋殼在上市時,創始人高靖飽含情懷的說:
“希望為每個身處異鄉的人都能提供一個溫暖的殼,孵出自己的夢想。”
而如今,異鄉人還沒孵出自己的夢想,就要面臨在寒冷的冬夜,被房東驅趕,無家可歸,露宿街頭的局面......
各地人去樓空,蛋殼已碎,資本圈錢跑路,被困住的租客,在寒風中瑟瑟。
沒有人在乎普通租客是否還有夢......
前事之鑒,后事之師。
6
互聯網反壟斷的利劍落了下來,中國互聯網迎來反壟斷新時代!
12月11日,中央公開表態: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
當晚,《人民日報》潑了一盆“冷水”,勸誡互聯網巨頭:
“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不要癡迷于急功近利、不熱衷于短期變現;在科技創新上要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瘋狂歸于寂靜。
12月14日,中國反壟斷法正式打響!
阿里、騰訊、順豐成為了第一批被壟斷利劍“擊中”的互聯網巨頭!
《反壟斷法》中最常見的壟斷形式是經營者集中,表現為VIE架構的互聯網企業的并購。
而這恰是這三家公司被罰的違規行為。
這是《反壟斷法》生效12年來,第一次劍指互聯網巨頭。
所有的割韭菜,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創新帶來無限可能,但任何事物都要有“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互聯網也并非法外之地。
阿里等3家超級巨頭被罰,預示著中國互聯網迎來反壟斷新時代!
最后
2020年,“黑天鵝”事件,重塑了時代的模樣,也重塑了世界的格局。
基辛格說,全球化已瀕臨瓦解,國際秩序不再是從前。
吳曉波曾這樣描述2020年:充滿著戲劇性,偶然性,不確定性和巨大的激蕩感。
中國互聯網激蕩20余年,浪潮如夢。如今,又在新的秩序中前行,駛入新的不確定的風暴之中。
雖然互聯網的明天充滿變數,但撕裂意味著重塑,穿越舊的秩序,才會有新的征途。
雨洗之后,世界又將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