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替代勢在必行,本土CRM如何破圈?
2020年,全球疫情的爆發對經濟和企業發展帶來巨大壓力。特殊形勢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面臨嚴峻挑戰,數字化轉型成為了企業發展與競爭的關鍵。對于現階段傳統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技術和數據驅動的客戶數字化運營,這其中,CRM成為企業數字化不可或缺的一環。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作為專業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經歷了從傳統CRM向SaaS化CRM到移動CRM的轉變。如引領全球CRM行業發展的Salesforce,其通過云端部署改變了以往本地部署CRM的方式,從而更便捷、更高效的讓企業與客戶建立聯系,為全球眾多知名企業提供服務。
伴隨CRM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近年國內CRM發展迅速。以國內CRM領先企業銷售易為例,不僅借助CRM產品幫助客戶實現了企業內部的連接,還讓企業可以對外連接經銷商、服務商、設備和終端用戶,為企業客戶打通完整的價值鏈。同時,產品與技術的創新,也使其得到客戶與資本的青睞,不僅獲得紅杉資本、經緯中國、騰訊的多輪投資,更在2019年獲得來自騰訊的E輪1.2億美金投資,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CRM賽道的最大一筆融資。回顧銷售易的發展路徑,我們來看本土品牌是如何得到全球知名企業的認可?又將如何成為世界級CRM企業?
“以客戶為中心”,代表中國CRM走出去
史彥澤擁有20余年的銷售和銷售管理經驗,在創辦銷售易之前,曾擔任SAP中國商業用戶部總經理,在過往的軟件從業經歷中,他發現,傳統管理軟件與最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嚴重脫節,“如何用移動、社交等新型互聯網技術改變中國CRM市場?”這是史彥澤常思考的問題,亦是其創業的初衷。
2011年,史彥澤創辦銷售易,用新型互聯網技術變革了傳統的CRM軟件,幫助企業實現同客戶互動的全過程數字化、智能化,從而提升客戶滿意度,實現可持續的業績增長。
史彥澤希望做一家崛起于中國的世界級CRM企業。“2011年,我們就在思考這樣的問題:企業運營最重要的應是與客戶的緊密連接”,雖然早就意識到CRM的本質是連接,但受限于彼時的市場成熟度及初創期的資源限制,史彥澤決定先從to B端銷售流程管理做起。
創立之初,銷售易匯聚了一批來自SAP、華為、搜狐等企業的專業人才,秉承“讓銷售更容易”的理念,為企業搭建數字化的銷售管理平臺。
2012年,銷售易1.0版本上線。一年后,銷售易推出移動端APP,這款云端產品融合了社交、移動等當時最新型的互聯網技術,從銷售人員實際需求出發,徹底重構了傳統CRM。不同于國際品牌的是,銷售易移動CRM更加符合中國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普遍在移動端進行業務操作與信息獲取等本土化的使用習慣。同年,銷售易獲得云天使基金的天使投資、紅杉資本A輪千萬級投資,成為國內首個獲得TOP級風投青睞的移動CRM品牌。
盡管以銷售管理為業務切入點,但銷售易始終堅信真正的CRM應該是覆蓋從營銷到銷售再到服務的客戶服務全鏈條,因此銷售易不斷堅持產品的創新與研發,從銷售云產品出發,先后推出伙伴云、客戶服務云、現場服務云、智能分析云及營銷云等優質云產品。同時,為了支撐中大型企業定制化、個性化、靈活化的業務需求,賦能不同行業的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銷售易于2015年便開始投入研發PaaS平臺,是中國CRM領域最早推出PaaS平臺的企業。變革性的產品與服務,讓銷售易逐漸得到大型企業的認可,如騰訊云、沈鼓集團、WPS、中外運、分眾傳媒等行業頭部企業先后成為其客戶。
團隊、資本、創新產品與服務優勢,讓銷售易站在了國內CRM的領先位置。在與全球CRM廠商的比拼中,銷售易亦取得了漂亮的成績,全球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的評選中,從2017年開始,銷售易已連續四年成為唯一入選GartnerSFA全球魔力象限的中國CRM企業。2020年的GartnerSFA全球魔力象限評選中,銷售易的多項測評指標持平甚至超過了Salesforce、SAP、Oracle等國際廠商。
值得一提的是,銷售易aPaaS平臺也于2019年7月入選Gartner aPaaS推薦供應商名單,而中國僅有阿里云、金蝶和銷售易三家企業入選該名單。這意味著銷售易aPaaS平臺已經符合國際頂級行業認證標準,更預示著其距離成為世界級CRM企業又近了一步。
國產CRM,迎來危與機
近年,國產替代被頻繁提及。早在2012年,阿里率先提出“去IOE(IBM/Oracle/EMC)”,畢竟,國產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和辦公軟件涉及到更多的核心數據,因此其替代聲音相對較高,起步也相對更早。如今,以阿里云、騰訊云為代表的國產云服務廠商加速IT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國產替代”成為事實。
今年疫情影響下,國內企業面臨嚴峻挑戰,數字化轉型成為必然。一時間,傳統企業紛紛尋求數字化變革,銷售易成為眾多企業的首選。但如何成功接手這些國際企業服務龍頭廠商,這無疑對本土CRM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么多年,我們終于有能力和機會去做國產替代這件事,并且也證明了國產品牌是能夠做到的。”銷售易創始人兼CEO史彥澤說到。
對于史彥澤來說,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
在銷售易的客戶名單中,如聯想集團、海康威視、上海電氣、滴滴等頭部企業,“他們以前都是與國外CRM廠商合作”。在一連拿下多家知名企業的訂單之后,銷售易不僅證明了自身實力,更證明了國產品牌替代國際廠商產品的可能性。
以海康威視為例,在與銷售易合作的最初也存在信任問題,“像海康威視這種全球500強的企業,他們在CRM選型中是非常謹慎的,他們有自己的一套選擇和使用標準,一旦服務商搞不定,那海康威視會立即止損,這也就意味著稍有差池我們很快就會出局。”正如史彥澤所說,接下這些全球化企業客戶的時候,面臨著巨大壓力。
“海康威視的業務覆蓋全球,這就對CRM的國際化能力,如語言、時區、貨幣等提出了需求。同時,此次項目將覆蓋全球這么多國家和地區,我們的云服務要放在哪也是此前服務國內客戶時極少考慮的問題。”
所有問題都是全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共同指向同一點:本土品牌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這是銷售易面臨的質疑,亦是銷售易的自我挑戰。“當所有人質疑的時候,你只要堅信這個路徑沒錯,對自己的實力儲備有信心,然后剩下的就讓時間來證明”史彥澤說。
事實證明,銷售易做到了。“我們沒有想到國產軟件已經能做到這樣的程度。”這是海康威視客戶的合作感受,史彥澤告訴創業邦“就像他們自己說的,這次項目讓海康威視對我們有了全新的認識,除了產品和能力以外,也證明了中國本土公司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態度。”
除了服務出海公司的全球業務,在疫情的倒逼之下,國內傳統企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勢必也要進行數字化革新,而企業數字化轉型又為CRM廠商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下一代的客戶關系應該是人和科技進行互動的客戶關系,我們的初心就是連接,是希望通過‘連接’的能力重新來定義CRM,通過CRM來幫助企業與客戶進行互動,讓企業能夠轉型成為一個全新型的數字化運營公司。”對于史彥澤,這是他創建公司的使命,而在國內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節點上,也終于迎來了新型CRM發展的新階段。
如何為下一個節點,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借助與騰訊的合作,銷售易強化了自身的外部連接能力,打通了B to B to C的前端業務。11月19日,銷售易在“Engage 2020品牌戰略發布會”上推出了面向to C企業的,以CDP為核心的消費者洞察體驗套件,將CDP的底層數據與分析能力和DMP、營銷自動化、企業微信、積分商城等業務模塊的軟件能力進行整合,服務C端企業客戶從“品牌感知-興趣-交易-服務”的全周期。而順勢發布的兼具to B + to C能力的“雙中臺型CRM”,則可為全行業企業提供全觸點的客戶連接,以及從引流獲客、銷售轉化、售后服務到忠誠度管理的360度客戶旅程數字化支持。
與此同時, 銷售易還發布了全新品牌形象,包括英文名“Neocrm”、品牌吉祥物Neo,并啟用了全新的品牌標識“Neocrm 銷售易”,進一步通過“Neo”一詞來寓意銷售易將成為新型CRM的代表,在下一個節點上通過新型互聯網技術,打造符合新數字化時代企業新需求的新一代CRM產品,給客戶提供新的CRM選擇,傳遞新的產品價值。而全新的英文名“Neocrm”的也顯露了銷售易準備進軍國際市場的計劃,銷售易將滿足更多企業的全球化業務需求,幫助企業出海拓展。
針對此次品牌煥新升級,史彥澤提到,“這是一次品牌的全新升級,是銷售易面向下一階段重要節點的啟程”。
疫情使經濟環境前所未有的嚴峻,倒逼企業尋求經濟求精的運營方式。正如史彥澤所說,新時代的企業必須依靠數字化的管理實現與客戶的連接,新型CRM恰恰成為洗牌期的關鍵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