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億保護費起作用了!高通正在游說美國政府讓其向華為出售芯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悲了傷的白犀牛」,作者悲了傷的白犀牛 。轉載本文請聯系悲了傷的白犀牛公眾號。
哪怕得到了高通的驍龍芯片,華為手機也未必能延續此前的輝煌。但是,華為當前的策略也只能是"先圖生存,后謀發展",只有活著,才有東山再起的希望。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余承東表示,由于美國對華為的貿易制裁擴大到使用或授權和美國技術的外國芯片制造商,這使得臺積電或三星無法為華為生產制造芯片。沒有了代工合作伙伴,華為的麒麟芯片也就如水中幻影。
據了解,華為 Mate 40 系列很可能是華為最后一款采用自家麒麟芯片的手機,也是麒麟芯片的絕唱。
沒有了麒麟芯片,華為手機將走向何方?
其實,華為手機并非一開始就使用自家的麒麟芯片,最開始的時候,麒麟尚未成熟,華為只在中低端產品上采用麒麟芯片,而在高端的旗艦手機上則采用高通的驍龍芯片,而后來隨著麒麟芯片越來越成熟,性能逐步逼近甚至超越驍龍芯片,華為才開始大規模甚至全面采用麒麟芯片。
如今,麒麟被封殺,即將成為絕唱,華為手機能否吃"回頭草",重新使用高通的驍龍芯片呢?事實上,華為早有此打算。
不久前的7月30日,華為和高通達成了一項協議,向高通補交了18億美金(126億人民幣)的專利費。據華為官方稱,這筆費用的補交解決了高通和華為的歷史專利糾紛問題,涉及到的費用主要是2/3/4G時代的預留問題。
事實上,華為和高通關于歷史專利的問題已經糾纏了很多年,早已成為一筆爛賬,在這個關鍵的關口,華為突然非常爽快地補繳了這筆巨款,意圖很明顯——這18億美元其實可以理解為華為向高通繳納的"投名狀",或者說"保護費",目的就是為了在未來麒麟芯片無法生產的時候,華為手機還可以使用高通的芯片,不至于無芯可用。
但是,補繳了"保護費"并不說明華為手機已經轉危為安,因為根據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禁令",高通不能自由向華為出售芯片及任何產品,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才行。
幸好,深諳綠林法則的高通遵守了"受人錢財、替人消災"的規則,巨款到手后迅速開始了行動——
據《華爾街日報》8日報道,高通告訴美國決策者,出口禁令不會阻止華為獲得必要的零部件,高通反而要面臨海外競爭對手通過向華為銷售組件而獲得數十億美元的風險。
高通這一套說辭十分高明,不直接說自己想跟華為合作,轉而說海外競爭對手將通過向華為銷售組件而獲得數十億美元,這將削弱高通的長遠競爭力。高通口中的"海外競爭對手"很明顯指的是聯發科,甚至還有三星。
而據國外媒體報道,高通近日一直在游說美國政府高通,試圖說服他們允許高通向華為銷售芯片。以高通在美國的影響力和財力,我斷定這事基本會成。
失去麒麟,重回高通驍龍懷抱的華為手機還能延續輝煌嗎?
麒麟芯片對華為手機的重要性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是成本,自產自銷的麒麟芯片自然比外采的驍龍芯片要便宜得多,舉個簡單的例子,一枚最新的驍龍865芯片在剛推出的時候,價格高達1000元人民幣,而同期一枚最新的麒麟芯片的所有成本加起來也不過是300元人民幣左右,剩下700元就是華為的利潤空間。
第二是性能,由于麒麟芯片是華為自研的,因此華為可以根據自身的產品需要對芯片進行合理化設計,以達到最佳的性能發揮,事實上近兩年來,麒麟芯片在性能上已經開始超越驍龍了。而如果未來華為手機和小米、OPPO、vivo一樣,都采用一模一樣的驍龍芯片,華為手機的性能賣點也就不復存在了。
第三是可控性,麒麟芯片自研自用,加上其訂單巨大,對臺積電等生產商的話語權較大,能夠很好地保證工期,以確保華為手機的穩定產量,相較之下,如果采用驍龍芯片的話,可控性就無法保證,畢竟過去幾年里,小米、OPPO、vivo都是捧著錢去高通門口排隊求購最新芯片的。
所以,哪怕得到了高通的驍龍芯片,華為手機也未必能延續此前的輝煌。但是,華為當前的策略也只能是"先圖生存,后謀發展",只有活著,才有東山再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