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后,世界將何去何從?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讀芯術”(ID:AI_Discovery)
回想當年,經濟大蕭條、東歐劇變還有距離不遠的2008年的金融海嘯,無一不給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危機中蘊含的轉機使危機本身成為“改天換地”的大事件。新冠疫情也是同樣,它注定會加速某些方面的發展,帶來巨大變革。
即使眼下世界范圍內的疫情危機依然尚未解除,但人類終將獲得勝利這一點毋庸置疑。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打擊,但終將恢復往日的繁榮景象。
然而,當一切回歸正軌,人們也逐漸摘下了口罩;彼時,疫情的影響將在我們的社會以及經濟行為上留下永久的印記。新冠過后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呢?
數字服務公司與電商平臺將長久受益
當人們都被迫“離群索居”時,那些能夠以“無接觸”的方式來為顧客提供商品或服務的商戶將是短期內最大的贏家。
此類行業所涵蓋的領域包括:云計算供應商(例如亞馬遜網絡服務)、遠程辦公服務(例如Zoom、Slack以及MicrosoftTeams)、VR技術公司(例如Oculus)、流媒體服務(例如Netflix)以及電競組織(例如Cloud9)。
雖然與平日相比,目前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的日流量大幅增加,但由于經濟近乎癱瘓,平臺上的廣告營收也因此而異常慘淡。可口可樂已經把各大平臺上的廣告全部撤了下來,其它企業也陸續下架了自己的宣傳廣告。
隨著各行各業廣告支出的急劇下降,各大生產企業、廣告代理公司、電視臺以及無線電臺都將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短期而言,各大電商平臺、外賣服務商以及物流公司收獲頗豐。等到經濟逐漸恢復之時,這些企業極可能會持續保有其優勢。因為到那時,人們的消費習慣已然發生根深蒂固的改變。
遠程辦公將被普遍接受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企業員工們都被迫在家工作。居家辦公,意味著他們需要適應工作方式的改變,例如不再需要穿工作服,無需通勤,工作安排與私人生活也能更加平衡而靈活地進行。
圖源:unsplash
逐漸地,許多人可能會習慣甚至喜歡上這樣一種工作方式。因此等到疫情退去,一些公司可能會發現,要想讓他們再次回歸職場,不僅異常艱難,而且成本也會成倍增加。
鑒于此,有些公司可能會充分利用其優勢,讓員工們繼續遠程辦公。隨著遠程辦公技術的逐步提高,原本需要面對面進行的會議以及各種職場交際,現今在線上即可完成。
然而,當各個公司都因此而選擇大幅削減其辦公場所的面積時,商業地產市場注定將陷入寒冬期。加之各種愈加嚴格的旅游限制令,以及外國人入境必須接受的強制隔離措施,旅游業以及涉及到商務出行的行業都壓力倍增。
遠程辦公的推行也可能會促使白領們逐漸撤出大城市。一旦遠程辦公技術得以提高并成功推廣開來,那么那些能夠遠程辦公的企業員工們就可以自由搬離擁擠的大都市,而選擇居住在生活成本更低的地方。
許多工作都將實現自動化或遠程處理
疫情之下,公司都在進行裁員;與此同時,它們也需要使各個部門、各個工種盡量實現自動化或遠程處理,來使工作將更加精簡高效。
此外,企業的員工數量較之前也會有一定的減少,因為在這樣一種全新的“后危機經濟”中,已經被自動化技術取代的工人們將逐漸被市場所淘汰。不可避免的,勞動參與率也會隨之降低。
中長期看來,那些已經實現遠程辦公的企業可能還會了解到,實際上這些遠程工作也可以交由那些低成本國家或地區的技術工人來完成。未來的工作方式首先將實現由“坐班”到“國內遠程辦公”的轉變,再逐漸過渡到“海外遠程辦公”的模式。
遠程醫療有望成為新常態
短短一周之內,美國先前對遠程醫療設下的種種法規限制就已然崩塌。現今,在HIPAA法案允許的范圍內,美國的醫生們在進行跨州遠程問診,通過郵件或視頻來聯系病患,并且這些費用均由醫療保險和健康保險公司承擔。
雖然官方宣稱這些措施只是臨時性的;但是大眾在感受過遠程醫療的便利高效實惠之后,很多人是不愿就此放棄它的。當危機消失之時,人們仍舊可以獲得遠程醫療服務,這會成為一種新常態。
圖源:unsplash
此外,醫術高明的醫生也能借此技術以救治更多的病患。截至目前,諸如Teladoc之類的遠程醫療服務公司股價飛漲,這表明大眾對疫情后的遠程醫療行業抱有很高的期望。
此次疫情將帶來慘重的人員傷亡與巨大的經濟損失,而這也將促使國家與政府投入“國防”級別的預算來資助遠程醫療技術、醫學成像與診斷企業以及病毒學研究的發展。
隨著家用測試與診斷產品,以及可用于實時監測各種癥狀的可穿戴式設備的改進,遠程醫療服務也將不斷地蓬勃發展與壯大。未來,各大中心城市都將安裝上固定的疫情監控系統;許多商業機構與體育場也將配備實時的危險監測系統以及專業的測溫人員,用以篩查疑似患者。
線上高等教育使學生負債率大幅降低
疫情迫使各大院校不得已進入“網課時代”,許多學生也因此而提議學校退還學費以及各種學雜費。如果直到今年下學期,各大學還得繼續在線上教學,并且收取和疫情出現之前一樣數額的學費,到那時還有多少大學生愿意再去報到呢?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遠程教學模式仍處于試驗階段;如果后期成功推廣,那么線上大學教育將有望以極低的費用而達到與線下同樣的教學效果。
如果這一切都得以實現,那么傳統的大學教育,尤其是那些錄取率高的院校,將經歷革命性的變化,因為傳統的四年制寄宿教育模式已失去競爭力,學生們也會重新權衡其利弊。
圖源:unsplash
重壓之下,學校方面也不得不“節衣縮食”。最終,許多大學可能會采用一種混合式的教學模式,把線下學習限制項目小組的范圍之內。不僅可以有效削減開支,也能讓優質的教師資源惠及更多的學生。
過去由于各種條件限制,比如教室與校園的空間局限,能夠有幸進入那些頂尖高校讀書的學子鳳毛麟角,遠程教學技術的助力有望降低其入學門檻。
跨國商品與人員流動頻率及自由度會降低
疫情爆發后各國都選擇立即關緊國門,加強邊境管控,國際貿易量也因此而銳減。為了能順利度過這段漫長的經濟自我封鎖期,各國政府必須竭力提高本國的制造水平,并適時對主要供應鏈上的冗余員工進行裁員處理。
實際上,即使是在此次疫情出現之前,這一趨勢早已顯現。中國人工資的逐步提高,國際貿易戰的頻繁打響,以及半自動化工廠的普遍應用,已經迫使各個企業變革了自己的制造方式,使其逐漸轉移至國內的研發中心。
然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只會加速這一趨勢的演進。逐步地,企業將會退出高效的全球化經濟體系,而選擇適應力更強的集中化國內供應鏈。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與全球化供應鏈的體系下,各國所獲得的共同利益無法得到有力保障,20世紀構建的全球多邊治理體系也將逐步開始瓦解,即使可能是暫時的。
圖源:unsplash
有的政府在非常時期獲得特殊權力之后,開始應對危機,加強邊境管控;當危機散去之后,他們可能并不樂意就此放棄這些特權。于是,各國政府將會對其國民進行更加嚴密的監控,甚至越權實施監測以應對病毒威脅。
在各個邊防檢查站,政府將會布控更加嚴密的生物特征掃描系統,用以實時檢測危險的病毒。此外,從某些特定國家入境的旅客還必須接受一段時間的自我隔離。
凡此種種,都可能會給外國旅客帶來不必的麻煩,甚至引發國際摩擦。因此可想而知,此次疫情危機后,甚至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航空、酒店以及旅游業都將處于漫長的寒冬期。
孤立主義氣氛散去后,多邊合作將重回主流
初期,各國可能會為自保而選擇暫時退出全球化體系;然而,之后它們也必定會意識到,無論是科技挑戰還是病毒威脅,都是無法避免的,人類唯有通過國際合作來與其對抗。
因此,秉承著一種務實的國際主義原則,各國將共同致力于建立國際規范,研發監測與報告系統,以及制定協調對策與應急預案。等到疫情再度襲來,全球監測與報告系統就能及時將其發現。
制定好的全球協調對策也將大顯身手,使自我隔離令的發布更加及時且有效。這一系列舉措不僅能大大縮短經濟停擺期,也能挽救更多生命。
圖源:unsplash
這場波及全球的疫情必然會帶來巨變,但無論是技術方面的變革,還是經濟與政治格局,最終都將回歸世界各國攜手合作,構建起屬于人類共同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