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小程序來了!可能是馬云宣布卸任后,阿里最重磅的戰略!
互聯網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在未來,平臺將要吞噬世界。 騰訊、阿里、京東這些互聯網公司,都已通過開放自身成熟的基礎設施與能力,賦能開發者,構建起一個可高效率、多維度服務用戶的平臺。未來用戶僅僅需要在幾個平臺里,就能滿足大部分需求。 騰訊憑借著微信小程序拔得頭籌,上線一年多,已有100多萬開發者入駐,日活達到了3億,成功建立起一個成熟的平臺生態。 與微信小程序的大步向前相比,屬于阿里系的支付寶小程序顯得不徐不疾。 2017年9月20日,支付寶小程序正式面向C端用戶開放公測,一年后的今天(9月12日),螞蟻金服才宣布支付寶小程序結束公測,正式上線。支付寶小程序負責人管仲說,小程序將是支付寶未來三年重點的戰略之一。 在支付寶正式上線前夕,曉程序觀察曾與管仲進行一次近兩小時的交流,關于為什么一年后才發力?代表著未來三年支付寶戰略的小程序究竟長什么樣?和微信小程序有哪些不同?…這些問題都有了明確的答案。 公測一年后 支付寶小程序野心初現 在今天的螞蟻開放日小程序專場上,支付寶小程序負責人何勇明(花名管仲)宣布了支付寶小程序公測一年來取得的成績: 小程序數量達到了2萬+、累積DAU1.2億+、累計用戶超過3億、合作伙伴超過100萬+、活躍服務商10萬+。小程序平均7日留存率為29%,多個類目平均成交轉化率超過15%。 可見,一個生態的基本雛形已經形成。 為了將成績推向更高一層,支付寶還宣布成立了小程序事業部,為開發者和商家帶來“三重大禮”: 開放支付成功頁入口,打通從服務、拉新到留存再到促活的完整閉環; 全面對接阿里生態,實現一次開發多端運行; 3年投入10億創新基金,助力開發者和商家深入升級各類服務場景,目前已陸續開放工具、零售、生活服務、旅游出行與交通、公益、金融、教育、醫療、政務等九大類目。 更重要的是,在入駐方式上,可以選擇“自主開發”、“模板開發”、“定制開發”三種方式,實體門店最低只需要9.9元甚至可以免費擁有自己的支付寶小程序。 一系列舉措似乎在說明,支付寶小程序接下來將要全面發力,這與之前緩慢的發展步伐大相徑庭。 公測一年 支付寶小程序做了什么? 事實上,和微信小程序相比,支付寶小程序屬于“后來者”。令很多人不解的是,支付寶小程序公測整整花了一年時間,以至于有人評價:支付寶節奏太慢了。 究竟支付寶小程序這一年在做什么? 據管仲介紹,支付寶小程序這一年主要在兩個方面進行探索: 夯實小程序基礎技術 尋求自身定位與平臺差異化 表面看似簡單,其實并非易事。拿“尋求平臺差異化”來說,這里的“差異化”主要指的是和微信的差異化。 首先要看,支付寶與微信這兩大生態的屬性并不相同。 微信生態以社交為核心,再慢慢走向信息、內容、營銷,微信小程序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其基于社交關系的強裂變屬性。 而支付寶的生態以商業為核心,體量越大,風險管理越重要,所以對于開放一直保持謹慎的態度。 “支付寶共有7億的活躍用戶,這些用戶幾乎都是商業用戶,這巨大的用戶價值都由我們來承擔,比如一旦微商出了問題,第一責任人可能不是微信,但支付寶出了問題,第一責任人一定來找你。用戶就是因為信任你才來,這種商業的尊重需要我們保護,我們的開放意味著我們要把這些用戶開放給整個生態了。”管仲如此表示。 因此這一年多,支付寶小程序一直在通過公測吸引開發者入局,引入更多合作者,一方面留出時間夯實基礎設施,另一方面也能通過合作者探索更多的玩法和方向。 在管仲看來,正是這種生態屬性的不同,支付寶小程序必須要走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方式。雖然目前來看仍有一定阻力。 因為對大多數用戶來說,支付寶僅僅是支付的工具,其他場景里很難想起支付寶,這種認知阻礙了其構建平臺的愿景。 破局的關鍵,就在小程序上,支付寶就從支付這個環節開始,用小程序延伸支付寶的商業價值,使其成為在金融、商業、生活服務等方面的“一站式工具箱”,從而改變用戶認知。 “回顧支付寶的發展歷程,它天然就是工具是服務,哪怕后面成為了平臺,它也是仍然是一個工具平臺,服務平臺。”管仲對我們如此表示。 因此,經過這一年多的探索,支付寶終于劃定了小程序的發展方向——圍繞“錢、商業、服務”,發揮支付寶和阿里集團的自身優勢,在新金融、新零售、新服務三大領域全面發力。 如何玩轉新金融、新零售、 新服務三大領域? 眾所周知,支付寶有著非常強的金融優勢、工具屬性和服務心智,而支付寶小程序也將從支付寶這三大最具優質的領域入手。 新金融是支付寶小程序的基石 事實上,支付寶是離錢、離服務、離信任最近的一個App,信任是支付寶的基石。 管仲表示:“我們從2007年建立服務、信用和商業體系,也一直在開放一些能力,比如說信用能力、支付能力,后面可能還有安全各個方面的能力。”在這些能力里,信用一直是支付寶的核心競爭力 。事實上,在支付寶小程序公測的時候,不管是OFO還是充電樁的案例中,「芝麻信用」都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比如用戶在公共場合,手機急需充電時,如果用其他渠道租賃線下移動充,可能要收取一定金額的押金。但在支付寶搜索「租賃」,可以看到多款相關小程序。在「芝麻信用」頁,主打的「無押力」也以各個租賃類小程序商品展示為主。 用戶使用芝麻信用,即可完成免押金租賃移動充。據了解,街電于2017年8月上線支付寶小程序。在引入信用借還等開放能力后,街電的支付寶訂單量增長了6倍,準入通過率提升了7.6%,整體壞賬率則降低了50%。入駐支付寶小程序一年來,已累計收獲超過5000萬用戶。 目前已經授信的商家總數已達到1700萬家商戶和企業,完成提款的達到數百萬家,給小微企業很大資金上便捷周轉信貸服務。未來通過支付寶小程序提供交易場景服務的商家和個人,都可以不斷累計自己的芝麻信用,提升授信額度,擴大規模或開展更多業務。 所以也不難理解,支付寶要把新金融放在重要位置。這樣的定位有先天優勢,無論是消費金融、理財業務、企業和個人信貸業務、保險業務,螞蟻金服均高速增長,其強大技術為依據建設形成了多樣的金融場景,有助于塑造出高效和智能的金融風控體系支付寶小程序。 小程序是阿里&螞蟻聯手探索 新零售的核武器 再來看新零售,事實上,自支付寶小程序宣布公測以來,業界都在討論其會用何種方式做電商,畢竟前不久支付寶首頁就為拼團小程序開辟了一片風水寶地。管仲也被多次問道這個問題,但明確表示:“公測階段在電商和新零售領域更多是阿里內部品牌,這是因為更便于對接測試。但毫無疑問的是,所有人都在關注和需要的新零售,我們肯定會開放。” 這一決定非常合理,畢竟阿里的強電商基因,不需要小程序來加碼,但新零售這個未來四年(2017年,被馬云首次提及)的大命題,卻需要阿里及螞蟻集團的多方努力探索。 這一年公測結果證明,小程序是新零售的助推器。從本次大會上提出的7大入口,詮釋了支付寶小程序對新零售的展望。 7大入口指的是掃一掃、搜索、朋友tab主入口、支付成功頁、小程序收藏、生活號及卡包。 其中,管仲特別指出,「支付成功頁」是特別重要的入口,由于大部分商家最在意的是復購,支付成功頁就是支付后在復購的開始,這個入口能很好的幫助開發者培育出全新的“支付即關系”的小程序用戶習慣,破解小程序用完即走的留存難題。 以線下門店為例,顧客完成交易后,門店可以在支付成功頁直接透出自己的小程序,通過關注即送優惠券等方式,引導用戶關注收藏,之后的日常經營中再利用生活號消息觸達、卡包卡券二次營銷等路徑,激發顧客二次復購。 按照支付寶團隊的設想,這7大入口將構成從服務、拉新到留存再到促活的完整閉環。 微信小程序強調連接線上線下,因為線上流量紅利基本見底,線下流量成為香餑餑,二者結合能爆發1+1>10的化學反應,一直深耕線下支付的支付寶當然也深諳此道,目前看,小程序則成為連接的核武器。 最高頻的服務應用 是支付寶小程序的“底色” 在與管仲的交流中,服務被屢次強調:“因為支付寶以及支付寶小程序做的是服務,而且是從商業的角度去做服務,這也是支付寶小程序的底色。” 如何利用小程序實現管仲口中的新服務? 一個案例可以說明:過去,出入境辦證都需要群眾到現場后使用自助設備或人工進行填表、照相、繳費,群眾在各個環節都需要排隊等待,在高峰期群眾辦理出入境證件一般超過3小時;后期也沒有途徑查詢辦理進度及有效期提醒。通過武漢通過上線支付寶小程序,引入支付寶人臉識別、線上支付、證件卡包等能力,將出入境辦理業務縮短至30分鐘以內。截至目前,使用人數超過10萬人次,收費金額超過6000萬。 這樣一款小程序開發成本極低。管仲透露,支付寶已聯合第三方平臺開發出包括餐飲、零售、景區、服務預約、醫院醫療、車后市場、城市服務在內的一系列小程序模板,極大地降低創業者、商家開通支付寶小程序的門檻。門店只要挑選組件、上傳資料,最低9.9元就搞定,整個過程比開個淘寶店還簡單。 新服務也是連接線上線下的巨大助力:比如在線下門店置放支付寶小程序二維碼,引導用戶直接掃碼繳費。除此,還可以促進“異業合作”,比如在超市放置“銀行支付寶小程序二維碼”、“自來水公司小程序二維碼”,引導用戶在排隊結賬時,直接掃碼繳費還款,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可以看出,雖然支付寶在強調與微信的差異化,但有一點二者達成一致的:都在對集團內部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小程序全面賦能給商家。 比如微信為小程序提供了騰訊云、微信支付等能力,而支付寶小程序也能接入蜂鳥配送等等。 相信2018年會是小程序的爆發年,因為AT兩巨頭都紛紛入局,而且他們都想的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