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社群討論活動總結三】云上數據庫的是是非非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今日話題(262)數據庫只有上云才是出路嗎?
數據安全無小事,云時代,數據庫是自建好還是上云好?歡迎從以下方面進行討論~
1、數據庫遷移至云端能否幫助您節約成本?
2、如何確保數據受到保護?
3、數據庫是否始終可訪問/可用?
4、如何確保性能優化?
5、數據庫是否可擴展?
6、是否該將部分應用/數據保留在內部設施中?
以下內容來自51CTO開發者微信交流群的討論分享
何不智:
1.數據庫遷移至云端能否幫助您節約成本?
主要減少硬件成本和硬件運維成本,但其他成本應該不會明顯的減少
2.如何確保數據受到保護?
安全保護:云平臺和操作系統防火墻/IP訪問策略/操作系統和數據庫審計/權限/操作系統和數據庫日志/堡壘機
數據保護:RAC+DG,DB_ULTRA_SAFE 參數、透明數據加密
3.數據庫是否始終可訪問/可用?
上云后,云平臺自身成為額外的故障點,云平臺通常并不能實現其承諾的可用性( 比如 DDOS、光纜割接導致的線路中斷或受影響、騰訊云磁盤靜默錯誤、雷暴導致 Azure 云宕機 ),也往往將不可用歸咎于不可抗力,難以索賠,即使發生問題后云平臺提供補償,補償額也往往不足以覆蓋企業的損失
4.如何確保性能優化?
上系統前:
合理規劃硬件配置
充分的性能基準測試、模擬生產環境壓力測試
上系統后:
持續的 SQL 審核、性能監控和調優
5.數據庫是否可擴展?
Oracle、MySQL家族 目前都支持橫向擴展了,其他的不清楚
6.是否應該將部分應用/數據保留在內部設施中?
應該,因為云平臺自身就是一個單點故障風險點
***定期將云平臺數據備份到本地,或是在本地搭建 DG,異步同步數據和作為備機
明明:
1、 數據庫遷移至云端能否幫助您節約成本?
這個要看公司的量,在一個量以內,能節省,否則。。。
2、如何確保數據受到保護?
多備份冗余
3、數據庫是否始終可訪問/可用?
必須的,如有可以,雙活分布式
4、如何確保性能優化?
根據監控,高并發等,根據業務調優
5、數據庫是否可擴展?
這個要考慮,但不一定是必需,因為有些數據可以備份
6、是否該將部分應用/數據保留在內部設施中?
這個看公司安全要求,有些數據只能放在內部設施中,在以后,如果量大,云和本地同時部署
成本
Angie.Z:
如果不考慮成本,自建數據庫在安全方面、性能方面、自主可控性上都會高于云服務。
何星:
但是企業要生存,都會看成本的呀,尤其中小企業
Angie.Z:
云數據庫是趨勢
歸真返璞:
但是云數據庫影響因素太多,尤其是高響應,對系統反應時間要求高的系統。
Angie.Z:
那就要看性能優化了
何星:
可能影響數據庫性能的因素包括配置、數據庫擴展、數據庫設計、編碼質量以及數據與用戶量等。。
Joshua Zheng:
低成本,小公司可以考慮雲數據,但是大企業一般的內部信息都自建內網訪問
狂暴小鋼炮:
小企業來說云數據庫AZ 多Region 的的方案是可以有效節省成本以及數據保護的。大企業來說還是自建對成本節省比較多吧.
Angie.Z:
為什么自建節省成本呢?
LrMissing:
這個要看就設備的服役年限,年限越長,投入均攤的情況下,單位成本越低
兔子 酋長:
得了吧,主要是安全,電算不算,地皮算不算
Angie.Z:
云數據庫的話是按需收費
LrMissing:
@虛擬化—兔子 酋長—北京 沒有數據計算之前,不要說的太絕對
LrMissing:
我只是陳述合理的成本計算方式,沒有把本地和云進行成本對比。你要是想反駁,建議還是以數據和事實說話,
兔子 酋長:
大型機房的電費和地皮費本來就是占運行的一大塊,我們自己在亦莊有個大型數據中心,四層大樓,每年的空調電費,機房電費就占很多,具體的不知道,但是真心不比其他的運維費少
LrMissing:
所以我說要看服役年限,設備的投入基本上是一次性的。配套設施的投入是周期性可預估的,
這些東西綜合起來計算,再考慮實際的情況和需求,然后對比云平臺的投入成本和維護成本,這樣對比下來會比較清晰
LrMissing:
舉個例子,假設我在IDC租一個標準機柜1.5W/Y,里面放8臺服務器兩臺交換機8*5+2*0.7=41.4W。然后服役年限預計5年,總成本是1.5*5+41.4=48.9W。然后每年的平均成本就是48.9/5=9.78W/Y。然后你再計算相同的服務在云平臺每年的投入成本是多少。。這樣比較可以對比了
兔子 酋長:
一個機房拉電纜很貴的
LrMissing:
那是機房的成本。不是我租用的成本
LrMissing:
我這里計算的是IDC托管
兔子 酋長:
傳統機房一個柜子3500w到頭了
LrMissing:
機房建設這塊我確實不懂。。
兔子 酋長:
根本放不了多少服務器,現在一個高配的服務器啟動就500w
兔子 酋長:
還有單獨建立變電站,人員值班室,人工,24小時值班
LrMissing:
你要考慮實際情況,租用機房的不一定都是大型企業
兔子 酋長:
托管多省錢啊
LrMissing:
而且自建機房的題量也不一定都是那么大的
何星:
出于成本考慮,如何權衡呢
明明:
如果數據不是特重要,或是沒有想像的重要,上云
LrMissing:
成本考慮得從公司經營層面看了,按營收的百分比來分配呀,預算不都是這么來的呀
LrMissing:
假如每年凈利潤100W,非互聯網公司,次年拿出80W做IT投入也不現實呀,即使是互聯網企業,也要看盈利的業務點在哪里,再權衡分配
LrMissing:
我感覺這不是個技術問題
IT-深圳白榮:
主要還是人防,是關鍵
LrMissing:
制度是技術的保障,技術是制度的支撐。人員管理是所有的核心。。
IT-深圳白榮:
對頭對頭
明明:
666
LrMissing:
制度再完善,技術再NB。一個高權限的DBA帶走你的數據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明明:
人員才是核心
IT-深圳白榮:
那就自己搭建模,開庫,架構,布局,不用太多的。權限自己把控
運維
凡夫俗子:
據說微軟的服務器是沉到海底的?
狂暴小鋼炮:
沉海底估計也是為了節約費用..一個是機箱扇熱。一個是潮汐發電?
LrMissing:
主要還是散熱
凡夫俗子:
是的啊,但是海底運維好困難;估計也不會運維,壞了直接替換
LrMissing:
困難在哪里?硬件維護?還是應用維護?
凡夫俗子:
換塊硬盤不會要運維人員也下到海底吧
狂暴小鋼炮:
你要更換配件怕是一個模塊化的箱子這樣拉起來?
LrMissing:
谷歌和微軟的我記得是機器人自動更換的
狂暴小鋼炮:
這個。。。已經超過我的想象了
兔子 酋長:
那個是半潛的吧
LrMissing:
谷歌微軟和亞馬遜的數據中心基本上可以代表地球***的水準了
狂暴小鋼炮:
民用的***水平吧...
LrMissing:
NONONO,軍用的也比不上
凡夫俗子:
鵝廠不是在國內挖山洞呢嗎
兔子 酋長:
以后的三沙市估計會用這種方式建立數據中心吧
狂暴小鋼炮:
我感覺像國內那種 軍用如果不計成本的玩 高大上的話 誰也比不上吧
LrMissing:
高大上是比不上
LrMissing:
但是這些東西不僅僅是硬實力還有軟實力呀
LrMissing:
早在2014年,谷歌公司就應用了當時***收購的DeepMind AI設備的機器學習,以幫助管理整個龐大的數據中心網絡的用電情況。
通過分析來自120個變量的歷史數據,如功耗、冷卻泵速、溫度,算法能夠計算和實施更高效的數據中心設備冷卻方式。其結果是什么?冷卻需求降低40%,能源消耗總體減少15%,可以大幅減少運營成本
LrMissing:
至于數據安全方面的考量,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安全
刀鋒:
數據安全一直不容忽視;不光是技術層,政策也要跟上,華為就是,下不碰數據,上不做應用,中間不融資
打雜-守望者-深圳:
華住被脫褲,上云估計不會發生,云數據庫一般都不讓外網訪問
彭寧:
云的安全性高還是傳統機房(即自建)安全性高呢……華住也算有頭有臉的公司,但是整個it建設實在是慘,假如公司建設完備,運維能力強,當然是自己搞更好,一般般的還是用云
LrMissing:
太片面了,華住的事情和是否上云沒有必然關系,云數據庫不讓外網訪問,難道自建或者IDC托管的數據庫就應該讓外網訪問了嗎?
這是偷換概念,安全工作和手段沒有做到位導致的結果,如果不重視,上云與否結果都是一樣的
天馬:
這里要糾正一個概念,上云和信息安全是兩個概念,放云端的資料同樣可以做到信息安全,放內網的資料不處理好同樣也不安全;
何星:
確實
天馬:
任何企業都應該把信息安全放首位,但是國內沒有針對信息安全立法,華住程序員泄漏客戶資料也沒有受到任何處罰
looffy:
自營酒店的重點還是門店管理上,it是弱項,沒辦法,跟攜程那種不一樣
LrMissing:
技術架構沒做好,架構在其次,一般出問題的多是管理上的漏洞
何星:
云的安全性高還是傳統機房(即自建)安全性高呢
明明:
目前還是在自建安全些,云畢竟不是自已可以控的;但是為幾臺數據庫自建,成本又高,
LrMissing:
這個取決于公司的重視程度和技術實力
明明:
除非自己寫引擎,自己弄加密算法
LrMissing:
大白話就是在IT系統方面砸的資金量
明明:
MD5 SHA1都破了
LrMissing:
IDC托管也可以的
明明:
這倒是的
兔子 酋長:
私有云還是安全
Angie.Z:
不少企業會采用混合云方法,即將部分應用遷移至云端,而較為敏感的專有信息則繼續駐留在內部設施中。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仍能發揮DBaaS的種種優勢,且同時面對自己所熟悉的內部環境。
Hello CC!:
有備無患,只要備份好,放哪都是可以的
LrMissing:
聽過一句話,大概是:所有的問題都是管理造成的,沒有例外
是否考慮上云
何星:
IDC機房 有沒有想過上云呢
兔子 酋長:
沒事小企業誰上私有云啊
狂暴小鋼炮:
IDC機房其實應該算是云的基礎服務。我個人覺得
LrMissing:
本來就是
兔子 酋長:
上云怎么都得300宿主的規模吧
LrMissing:
任何云都脫離不了實體IDC
兔子 酋長:
我們單獨建立過云機房,成本是傳統機房的兩倍多
狂暴小鋼炮:
云機房和傳統機房有什么區別?
狂暴小鋼炮:
在基建上?
LrMissing:
你這多出來的部分其實是軟性的投入
兔子 酋長:
供電啊,網絡啊
LrMissing:
用來搭建和完善云環境的
兔子 酋長:
主要是供電和網絡
兔子 酋長:
高密度服務器放置,散熱也要單獨考慮
LrMissing:
我能說我前單位,用的移動的IDC。六個機柜都是免費的嗎
狂暴小鋼炮:
怕是贊助的把。哈哈
LrMissing:
差不多吧
何星:
說了這么多,有哪些好的、值得信賴的云數據庫呢?
LrMissing:
AWS木有之一
狂暴小鋼炮:
我也是說。值得信賴也就AWS了。沒有之一
兔子 酋長:
我們一些不重要的展示宣傳系統在公有云
LrMissing:
哥們兒,你們什么企業。。好大的體量
兔子 酋長:
只能說是一個省級的國企
LrMissing:
難怪
LrMissing:
民營企業有幾個能做到這個投入和規模的呀。。沒得比的
兔子 酋長:
私企投的比我們狠
兔子 酋長:
我看過萬科的機房,牛逼的無以復加
LrMissing:
果然還是眼界不一樣,吾等小公司難以望其項背
兔子 酋長:
其實要是一般企業還是上公有云,備份做好了就沒事;敏感數據還是內網好,丟的可能性不大
狂暴小鋼炮:
數據庫這玩意兒 我一直都說 不管在哪個云 只要你預算夠 絕壁要多可用區 多地區部署
小飯團:
云數據庫。 是指像阿里的那種RDBMS那種嗎。 感覺像我這里用MySQL的話 需求不大的情況下 自建會比較好 業務壓力也不大的情況。 阿里的那種RDBMSFor MySQL并不便宜。 而且前期我提交工單咨詢過。 線上RDBMS For MySQL并不支持主從之類的。 就拓展性當時來說并不強吧。 感覺。
羅俊呀:
幾種吧
羅俊呀:
1核2GB配置,500G存儲。。主從架構。、。。6700+ 挺貴的了。。
小飯團:
金融版好像蠻貴的 我記得
羅俊呀:
金融。??鐓^部署的。。
小飯團:
之前他有個試用版的 RDBMS 。 我就試過了。 撘不了主從。后面好像又可以了.
根據需求 其實很多不一定需要用到金融版吧。
羅俊呀:
一般的互聯網應用怎么可能用到那么高端的數據庫。除非是用戶、交易、訂單數據存儲到那還差不多。。
關門放😸:
不錯了,我們就用了個ssd。實現的主從更類似主備,從庫延時3個小時左右;主庫放在ssd上,叢庫丟到石磨上
小飯團:
咦。 我這里是 買了阿里云 的ECS 。 然后在上面部署MySQL這樣。 一般不是這樣么。
羅俊呀:
ecs部署mysql性能好像有點折扣,畢竟ecs是虛擬出來的玩意
小飯團:
嗯? ECS是類似Docker這樣子的東西嗎
羅俊呀:
不是的,虛擬平臺。。經過優化的虛擬平臺~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