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聯通讓傳統專線煥發新活力 華為甘做幕后網絡重構者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在第四屆全球超寬帶高峰論壇(Ultra Broadband Forum 2017,以下簡稱“UBBF”)期間,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表示將攜手運營商共同打造一個敏捷、體驗好的B2B專線業務,使能運營商專線業務增長。
雖然這是華為高層***次在公開場合明確表達對運營商B2B專線業務的重視,但實際上,華為早已和國內運營商展在實踐中開始不斷探索。今年1月,廣東聯通攜手華為在廣東率先發布了SD-UTN智能政企專線商用業務,經過這9個多月的發展,項目進展如何?又有哪些寶貴經驗可以分享?在會后,中國聯通廣東省分公司網絡建設部副總經理莊飚和華為業務路由器領域總經理胡偉共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各自分享了對于專線業務的理解。
感受到來自用戶的倒推力
莊飚指出,為了在競爭環境中保持增長力,整個通信行業都在積極轉型。廣東聯通的轉型有三個方向,一是向質效規模型發展,二是實現新型數字化服務的升級,從傳統簡單的通信業務如語音、流量、寬帶,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轉型,與行業高度結合;三是由傳統封閉轉向開放。
之所以將轉型的目光聚焦在B2B專線業務,是因為廣東聯通發現,ICT收入的增長非常之快,2014年ICT收入只有30億,但到了2016年就增長到44億。從業務結構看,廣東聯通傳統網絡業務2016年增長率只有8.5%,但政企業務增長達23.6%。在發展過程中,行業用戶數字化轉型對運營商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從下自上反過來促進運營商做出改變。莊飚將其分為三類:
首先是對專線需求一直非常旺盛的行業,如金融行業:過去2M或者10M帶寬已經不能滿足需求,金融機構動輒提出需要開設100M帶寬,不僅要確保專線,安全性要求也非常高。
其次是科教文衛行業,這類行業用戶往往分支機構很多,分布較散,但是對彈性帶寬的需要越來越明顯,例如醫療行業,有時傳送一些醫療檔案,2M帶寬就足夠,但是一旦涉及到醫療視頻教學,就需要立刻開通高帶寬服務。顯而易見,傳統通信業務的資費很難滿足彈性的需要。
***一類是商業樓宇,現在商業樓宇主要以上網專線為主打產品,傳統網絡的靈活能力與客戶需要之間往往有矛盾,亟待解決。
如何快速適配專線用戶需求?
如何應對專線市場的變化?廣東聯通選擇順勢而為,積極重構變革,快速適應行業用戶的轉型。莊飚從廣東聯通的實踐中總結了幾點經驗。
***點,傳統運營商要把網絡、光纖盡量貼近有需要的客戶。因為廣東聯通過去的組網主要以大眾家庭類產品為主,而圍繞企業市場的網絡架構則完全不同,需要更貼近企業市場的需求做有針對性的設計。
第二點,傳統專網是煙囪式的,各自隔離相對獨立,但現在需要運營商從基礎承載網開始重構網絡,在提升能力的同時,提高開放性。
第三點,運營商可以參照互聯網公司,進行迭代式發展,例如網絡的開放能力、彈性能力變成可迭代、可實施的形式,在重構業務流程的基礎上,能夠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產品,從而在市場形成真正的競爭能力。
廣東聯通B2B專線成長之路
莊飚告訴記者,在探索中,廣東聯通找到了很好的切入點,在UTN網上引入SDN,重構基礎承載網。最初,UTN是想作為一張綜合承載網,但過去幾年一直在扮演著移動回傳網的角色,跟真正的綜合承載網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須變革重構。SDN的引入提升了這張網對外開放的能力,在提升內部管理能力的同時,也實現了客戶和營業系統之間的流程串通,具備開放性。
眾所周知,業務的流程再造非常復雜,因為真正產品出來要穿透內部所有的環節,要真正能形成一個標準化的產品,然后才能支撐業務的發展。廣東聯通幾經嘗試,終于打通了這個壁壘。據了解,現在廣東聯通已經打造了業務端、客戶端穿透到云上BSS系統,再穿透到OSS運維系統的整個閉環,這個品牌就是SD—UTN智能專線,它真正實現了專線業務的敏捷開通、彈性帶寬的自主實時調整、主動維護,在流量、帶寬、時間各個維度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做彈性的產品定制,客戶也能對專線的質量進行實時的監控。以智享專車為例,客戶從原來的10M上網專線,每個月50小時的調速,可以自主調到100M專線。
目前SD—UTN智能專線的三大產品是互聯網上網專線、組網專線、云網專線。莊飚透露,經過這幾個月的發展,已經落地了一些具體的項目,如廣東環境監測行業環境監控數據,就是通過UTN組網的方式做承載傳輸;而云網專線的需求將更加廣泛,如:為廣東醫療行業提供生產系統上云服務,各級醫療機構通過SD-UTN智能專線滿足各種生產場景帶寬需求以及彈性的調整。
據莊飚介紹,未來廣東聯通將跟華為一起加快B2B專線業務的落地跟實施,包括商務樓宇的覆蓋,明年計劃繼續對全省商務樓宇加大覆蓋,提高整個覆蓋的深廣度,除此之外還將加深行業化的應用,包括科教文衛、政府、金融、醫療,加深這幾大行業組網專線和基礎網絡的提升。
網絡重構帶動商業重構
華為業務路由器領域總經理胡偉表示,在廣東聯通專線業務的發展過程中,華為扮演的角色一直是使能者,在網絡重構中發揮解決方案和產品的創新優勢。在SD—UTN項目中,基于UTN網絡豐富的末梢資源,新建CPE精準覆蓋目標政企用戶,網絡帶寬平滑升級滿足整齊專線帶寬需求 (如:UTN接入環從GE鏈路升級至10GE鏈路);同時,華為IPRAN解決方案提供的低時延、分片能力,實現移網業務和政企專線業務在UTN網絡上共承載,幫助SD—UTN開展一個平臺打造多種業務,真正實現商業重構。不僅如此,華為還引入開放架構的SDN管控融合層,提供API的方式,與外界采取通用接口的形態對接,實現業務迭代創新。當然,走得快也要走得穩,胡偉強調,新業務創新過程中要快,但也要注意標準化的問題,只有廠家、客戶整個產業生態鏈都走向標準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才有可能建立活躍的生態。
當記者問及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專線業務與運營商的專線業務有何不同時,胡偉認為兩者之間還是有較大區別,其中最明顯的差異就是互聯網公司缺乏廣覆蓋的網絡,沒有自己的“神經末梢”,而運營商的專線網絡則不同,利用運營商組網的天然優勢,可以實現端到端的全覆蓋,包括用戶業務運營、上云這些“神經末梢”,都可以提供可靠的網絡質量,甚至讓用戶實現“無感知”切換網絡。
他告訴記者,從華為的角度來看,當前在廣東聯通SD—UTN構建的能力,也可以被復制到中國聯通全國其他省份乃至國外以移動為主的運營商中,支撐全球運營商政企業務發展。胡偉舉例道,海外某國運營商光纖覆蓋率達到了100%,有三萬個基站為無線用戶服務,但是沒有很好地發揮這些用戶的價值,他們希望利用站點光纖做綜合接入,這個時候廣東聯通的方案就可以完整的復制過去,幫助他們發展B2B業務,延伸出去。“本質上來講隨著光纖化的進程,一纖多用,一網多用,***化IPRAN網絡價值才會成為現實。”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