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塹變通途 看華為邊緣計算如何CROSS物理與虛擬世界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如果問2017年最火的幾個ICT關鍵詞是什么,那么“邊緣計算”絕對是其中不容忽視的一個。就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2017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網絡研發部總裁、邊緣計算聯盟副理事長劉少偉,就與記者分享了華為和合作伙伴在物聯網中如何利用邊緣計算挖掘客戶業務價值的重要創新實踐。
邊緣計算如何穿梭于兩個世界
對于很多傳統OT企業而言,物理世界受限于位置、距離、供電、體積、空間等多重限制,要想實現數字化轉型,勢必需要借勢虛擬世界的諸多技術。劉少偉告訴記者,華為認為邊緣計算就是幫助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聯接的最重要節點,“我們總結了邊緣計算的五點價值即連接、實時、優化、智能、安全,五個單詞首字母剛好組成CROSS(穿越)這個單詞,我們希望邊緣計算能夠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穿越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間的溝壑。”
雖然業界對邊緣計算的價值已經有足夠認識,但是真正應用起來也存在不小的難度。劉少偉認為,邊緣計算還面臨五大挑戰:
***點是連接方式,由于不同應用場景,需要的接口類型和協議都不相同,未來需要創造更多連接方式,低時延低帶寬,才能實現更智能的連接;
第二點是運維管理,由于物聯網時代將擁有海量網關和終端設備,包括網絡在內的各種資源都需要統一管理,***的網絡設備管理、***傳感器和終端的管理是未來標配,這對技術的挑戰非常大;
第三點是邊緣計算平臺,它需要支持非常多的協議,傳統的路由器甚至網關的功能都要支持,實現單節點***優化,以及有一個編程框架;
第四點是邊緣與云的協同,應用需要在云和邊緣按需部署和協同;
第五點是應用的遷移,要能夠實現可重置運行,行業中間件對輕量級的需求更嚴苛,要避免用戶的投資浪費,設計出一個易遷移的框架,或者讓新應用運行在云上和邊緣。
***一點是安全性,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實現邊界模糊的數據安全,保護用戶數據資產,都對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
邊緣計算落地后 與企業發生哪些化學反應?
其實華為對于邊緣計算的實施已經從去年就開始落地。在2016年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就曾經介紹過“梯聯網”,實現百萬電梯的聯網和管理。
劉少偉介紹到,今年華為邊緣計算的實踐更豐富了:在電力行業,實現了配電網絡的聯網接入;在照明產業,實現路燈的智能照明;在餐飲行業,實現食物來源的遠程聯網;在交通行業,實現了對特殊車輛,如油罐車的物聯網維護和設備安全防護……
在發布會現場,華為還邀請了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峰現身說法。楊峰介紹到,威派格過去是做高端樓宇供水設備的傳統設備商,現在正轉型成水務行業的一個科技物聯網的企業,可以幫助城市水務公司管理整個城市的加壓泵站、水廠、管網、水質在線監測。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威派格面臨的***困難就是如何將傳統自控化設備統一接入網絡。
“由于每家水表廠都不愿意自己的數據被同行竊取,所以對通用的水表協議做了修改。如果一個城市用了四個水表廠的數據,那么這就等于建立了四個信息孤島,各自用自己軟件采集數據,難以整合。更何況水務的物聯網還不只有水表,還有水質分析儀、流量計、各種儀器儀表,PRC控制的設備等等,其統一難度可想而知。”楊峰表示,后來與華為合作開發邊緣網關,終于解決了數據東西向互通的問題。所有設備上傳的數據完全按照威派格標準化定義好的標準數據格式,這樣一來從底層就開始實現數據的標準化,再到上層解析,數據管理變的非常容易。
華為的邊緣計算解決方案還解決了故障診斷的問題。楊峰解釋道,威派格在邊緣層實現了樣本的采集,分析完故障之后,把故障結果發到云端,數據量非常小,避免了常規的把樣本級數據都存到云端做法,減少了存儲量。而且華為的邊緣網關植入安全策略,與底層互動,實現安全的下控。“現在從水廠制水到管網輸配水,再到龍頭終端的加壓設備,整個過程當中水質在線監測、各種流量和水表監測的所有數據全部整合在一起,更方便用戶的管理。”
華為交換機與企業網關產品線企業網關領域總經理李先銀補充道,一個應用當然可以全部在云端運行,也可以全部在邊緣運行。但是考慮到網絡的可靠性、網絡的時延、網絡的帶寬、網絡的抖動,還有業務運行的可靠性要求,所以***的做法是在應用分層建模,決定把哪塊業務放到云上,哪塊放到邊緣計算。他舉例到,如果應用需要一些實時計算,那么放到邊緣做效果更好。因為云一般是標準化的硬件系統,而邊緣層可以借助一些邊緣特征相關的硬件配合做計算,更高效,更降低成本,用戶體驗也更好。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