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瓦匠 5 年 Java 的成長感悟(上)
本來想寫點技術文。哈哈,今天有點靈感,就寫寫 Java 5 年來的成長感悟,大致包括下面幾點:
- 學技術的心態
- 學技術的學法
- 工作的心態
- 工作的硬技能
- 工作的軟實力
學技術的心態
大一搞 ACM ,一直搞了 3 年左右。還有大一下半學期加入葉老導師的曦點工作室,從讓我選擇 Java 還是 C# 開始(當時都不認識這兩個語言,只知道 C 與 C++),一路 Java 黑到現在。一路上歷程:
實驗室 3 年左右(B2P金融平臺 5imao.com)
杭州恒生電子研發中心半年多(組件化J2EE框架 - TinyFramework www.tinygroup.org)
杭州有贊商品服務化中心 1 年多
哦 特贊 ing (歡迎找我內推)
我這不是說我在炫耀自己的經歷,生來渺小。我的經歷算什么,在未來看前面,都是狗屁不如罷了。
回到主題:學技術的心態,我曾經也是個性子很急,很想馬上有產出的一個人。但是技術這東西,恰恰不是,那我曾經是咋樣的呢?大學的我,經常裝逼跑去圖書館借書,一借 Java 從底層到框架都借來,東看看西看看沒啥軟用。也沒長進多少,回想一下,對年輕人來說,沉下心,一頁一頁啃書確實難啊。這個急于求成的社會風氣,你說呢?
但是這并不是借口。實驗室 3 年,更多的是復雜業務的開發,但最后一年,我反復的迷茫。現在想想那年,仿佛提早在經歷現在剛畢業 1 年左右的技術小伙伴的迷茫期。迷茫能咋辦?最近在看鬼腳七的書《沒事別隨便思考人生》寫到,
「看書、網絡、與人溝通,這三種方法是我覺得獲取知識最快的途徑。」
恩,我也是這樣想到,看書沒能解惑。那就問 谷歌,百度,知乎。至少那些大 V 回答會讓我心靜點,不那么浮躁。在搜索答案中,我明白一個現在還受用的想法
「任何事情,你想了解清楚。千方百計,花時間去了解,至少不會一竅不通。」
注意千方百計吧。后來還有個想法也誕生:
「跟著你的偶像去學,只要你想做的,堅持下去花時間,至少不會沒有收獲」
好了,我去找我的偶像,后面遇到了我的師傅(https://my.oschina.net/ldcsaa),千方百計地讓人家做我師傅(自然做了很多苦力,翻譯技術文,維護代碼,維護框架等等)。師傅的好處,每一兩個月迷茫,就可以找他。他忙的時候,不會及時回復,但是會回復你很真實的話
「沉下心,一頁一頁啃書」
對就這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心態就是這樣慢慢成長,擼代碼不必多說,百分之99的汗水和百分之1的靈感。沒魯哪來的大牛。
學技術的學法
說完心態,做事有做事的方法。這是我的學法,你可以借鑒,但不需要復制。做最真實的自己,做最適合你的技術學法。
有時候,你不知道自己的學法,可以嘗試下,試錯后,堅持后,才會知道真正適合自己的方法。
1.我比較喜歡做計劃
雖然計劃趕不上變化,但還是推崇 listful thinking + lsitful plans 。列清單任務,學習任務一樣,然后完成會有成就感
2.我比較喜歡模塊化學習
學的雜,好。學的深,更好。那廣度要有,深度不可少。所以模塊學習比較好。比如 JDK 我從學 集合框架到其數據結構源碼、然后 IO 、然后 網絡通信.... 比如 HTTP 模塊,然后 Servlet & JSP 然后 Spring IOC AOP 然后 Spring MVC。。。
模塊化學習,讓人不會摸不到頭腦。自然選擇哪個模塊非常重要,其中肯定有試錯,及時調整即可
3.學會分享
每個人都有總結知識,謝謝曦點學長帶我在博客園寫文章。后來兩個字,堅持。博客的堅持帶給我很多好東西,首要的是如果沒寫博客我也不會寫這些東西。
總結知識,會讓你覺得知識更好全面,更要授予大眾。你會好好總結,總結給自己,順便
總結給別人。幫助別人總是開心的。
分享總結的知識,還會認識很多人。Vamei學長(他博客:http://www.cnblogs.com/vamei/)告訴我的一句話:
「而很多時候,所謂的選擇都是虛的,那是因為沒有出現最好的那個選擇。而沒有出現最好的選擇,是因為你還沒有強大到吸引來那個最好的。」
還有很多…
附一張,曾經實驗室的生活:
關于工作的,下篇寫
- 工作的心態
- 工作的硬技能
- 工作的軟實力
【本文為51CTO專欄作者“李強強”的原創稿件,轉載請通過51CTO聯系作者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