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醫療成就國民健康新方式
國家對于醫療大數據也早已做了頂層設計,2014年衛計委發布了“46312”工程,對國家衛生、計生資源整合做了頂層設計規劃,其中的“3”就是指三大數據庫,分別為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電子病歷數據庫和全員人口個案數據庫。
醫療大數據:因健康活動而產生的“醫療數據”
從這三大數據庫的數據來源看,醫院是醫療大數據的主要來源,其中電子病歷數據庫的數據商業化價值***。
人口數據庫:主要包含人口信息,數據來源于各大部門(衛計委、公安、民政、統計、人力社保、教育等)交互共享。
健康檔案數據庫:主要包含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體檢記錄、衛生服務過程中的各種服務記錄、專題健康或疾病調查記錄。數據來源于體檢機構、醫院和基層。
電子病歷數據庫(EMR):主要包含醫院診斷治療全過程原始記錄,數據來源于醫院,其商業化價值***。
而院內醫療大數據的匯集主要依賴于院內信息化建設的程度。我們對中國醫院的信息化建設發展路徑進行了歸納,認為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階段:管理信息系統(HIS)建設,醫院初期進行信息化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規范和細致的管理,所以HIS系統成為***,HIS系統獲取的數據是為了更好的幫助醫院進行管理,目前幾乎完成全覆蓋,但市場較為分散。
第二階段:臨床信息系統(CIS)建設,以病人管理為核心,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患者安全,所以基于電子病歷的臨床信息系統成為投資熱點,但由于系統模塊眾多,標準不統一,使數據無法有效串聯,在院內成為孤島。
第三階段:院內集成(開放)平臺,由于醫院越來越重視醫療數據的價值,為了打破院內的數據孤島,實現院內數據共享,投資建設院內集成(開放)平臺,目前處于高速增長期。
第四階段:區域醫療資源信息平臺,單個醫院的數據價值仍然是十分有限,為實現區域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必須將區域醫療大數據互通互聯,未來區域醫療資源信息平臺建設將會處于高速增長期。
前兩個階段的信息化建設能產生醫療大數據,后兩個階段的信息化建設主要共享醫療大數據。就醫療行業來講,現有的數據是不能夠直接拿來分析的,因為醫院結構非常復雜,到目前為止還有一些數據沒有很好的整合在一起。針對這個問題需要做這兩件事:其一,通過信息平臺,把醫院內部的一些孤島數據整合起來。其二,把各種各樣的系統集中到一個平臺中去,就是下圖CDR集成平臺。
CDR集成平臺平對于醫院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比任何組織企業都要復雜。對于普通的企業來說,只要一個ERP,一個物流管理、再加上一個客戶端就可以搞定,所有的人財物都可以展示。但對于醫院來說,ERP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如每個醫生、每個患者、乃至每個護士的臨床信息系統,如醫聯體需跟醫院的信息系統進行對接,醫療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醫療機構保險公司、醫療機構和政府之間這些都需要對接。這會涉及幾大領域,幾十個系統,幾百個子系統,而且,這個數字仍在不斷的增加,只有這樣的后臺技術架構的集中平臺才能夠支撐如此復雜的醫院運行。
以數據為核心的戴爾新一代醫療IT整體架構
所以,今天當我們再次討論醫療行業的IT 基礎架構,考慮的不僅僅是傳統的HIS\PACS\EMR系統,而是要兼顧未來的發展與挑戰,統一的基礎架構規劃和設計勢在必行。這部分除了考慮基礎的計算、存儲之外,還要包括業務連續性的規劃和實現。2017年4月1日起,我國將施行《電子病歷應用管理規范(試行)》,電子病歷的書寫與存儲、使用和封存等均需按相關規定進行,規范要求保存時間自患者***一次就診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電子病歷保存時間自患者***一次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年。那么面向對象的歸檔保存無疑會是***的選擇。
作為全球領先的IT解決方案及服務提供商,戴爾在中國一直積極推進大數據戰略,通過提供領先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促進大數據在傳統行業的應用。戴爾是健康衛生行業領先的解決方案供應商,曾連續六年被Gartner評為全球范圍內排名***的醫療健康IT服務提供商。在中國,伴隨著國內醫改與醫療行業信息化的建設,為了響應醫療行業客戶的需求,戴爾將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和IT技術相結合,不斷推出靈活、安全、高效的行業解決方案。
以數據為核心的戴爾新一代醫療IT 整體架構,將會結合數字化醫療的發展,形成從技術架構到數據交換、數據共享和數據服務的立體架構體系,可以將這一領域的IT 架構延伸到更久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