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不是全部 比技術更重要的是什么?
記得最早 13 年我在知乎回答「如何自學 Android 編程」的答案中就提到:技術不是全部,有很多事情比技術更重要。當時沒有詳細闡述,因為覺得當時只是一個剛入行的小菜鳥,根本沒有資格對這個話題大談特談,時隔三年,今天我就來說說除了技術,還有哪些我覺得是更重要的。
擺脫技術性思維
技術人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思維縝密,考慮事情比較全面,邏輯性較強。產品經理提出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時,總能第一時間評估可行性,給出實現方案,讓看似縹緲的想法變成現實。
然而這種技術性思維很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式,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不管任何事,總是 if...else,總是從技術的角度出發去考慮事情。這反而會成為技術人的一個限制,造成思維局限,要知道這世界上的事情并不一定非是即否的,很多時候從技術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反而會大打折扣。
舉個例子,產品經理有一個很棒的創意,然后技術部門去評估,覺得實現起來太復雜,于是給出建議,把需求做了大幅簡化,這就是典型的技術性思維。而擺脫技術性思維是什么樣子的?是先不管它的技術復雜度,應該先仔細評估下這個創意是不是真的很棒,是不是真的對用戶很有價值,如果是,那么不管多么復雜,技術都應該想辦法去克服,而不應該先覺得實現起來很復雜,而去簡化需求。
技術人有轉做產品經理的,技術是他的優勢,這個優勢很明顯,然而如果擺脫不了技術性思維,那么將會極大的制約產品的發展。
技術性思維不止影響著工作中,在生活中同樣有很大影響,同學聚會,你跟人聊天,大談特談你的技術方向,自認為自己寫的代碼很炫酷、很牛逼,然而在別人眼里,那只不過就是你的職業而已,跟世界上的其他職業沒有任何區別,他對你的職業不感任何興趣。
技術人如果無法擺脫技術性思維,那么可能會極大的影響你職業發展的寬度。
你可能還有別的潛力
試想有這么一個場景,你是公司技術部的一名高級工程師,由于工作表現出色,公司覺得你還有其他潛力,想讓你轉產品、業務或者管理,這個時候你會怎么抉擇?
這個問題不是空穴來風,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很多工作了 4、5 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技術人,遇到過這個情況,很困惑,不知道該怎么選擇。
至于困惑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1. 技術是所有公司通用的,而業務不是,也就是說技術人跳槽要比其他跟業務相關的崗位容易的多;
2. 業務、管理方面的能力自己比較缺乏,擔心做不好;
3.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重心轉移也就意味著技術方面會有所犧牲,而自己又不知道公司未來的發展怎么樣,萬一發展不好,自己跳槽,但是下份工作肯定優先還是找技術崗位,轉崗對自己來說其實是一種風險;
我想以上幾點是大部分人會考慮的,也是猶豫的主要原因。
這是人的本性,絕大部分人在做職業選擇的時候,都會以自己最擅長的技能為第一選擇,你擅長設計,不可能去投一個開發崗位,你擅長開發,也不可能去尋求一份產品工作。但是我要告訴你們這是錯誤的,我一直認為選擇職業要以提升自身能力為第一優先,不管是你所擅長的方向還是你從沒接觸的領域。至于你擅長開發,而不會去投遞產品崗,本質上是因為你知道肯定不會被錄取。
但是公司內部,技術轉業務、轉管理,這是一次免費的學習機會,而且薪資、級別很可能還會提升,我想這世上再也沒有給你免費學習提升自己能力,又給你發比較高的薪水的機會了吧?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想你應該不會再猶豫了。而我很早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公司需要我轉崗管理的時候毫不猶豫的轉崗,這大半年的時間投入在技術的精力確實犧牲了不少,但是同樣我也學習了很多,比如如何管理團隊,參與業務、產品,到后面更深的理解商業,參與公司最高層次的決策等。
這些可能如果單純的做個技術人是我很難接觸到的,而且我也從不知道自己在別的領域同樣也有潛力。
所以,請一定多接觸下技術之外的世界,技術固然重要,但是你不試著接觸下別的領域,你永遠不知道你自己還有別的潛力沒有發揮。
多向身邊各行各業的人學習
上面說了,請盡量多接觸別的領域,很多時候在你沒接觸過之前就貿然說自己不感興趣、來不了之類的話,只是你在為你的懶惰找借口而已。只有接觸過,親自嘗試過才有資格說不感興趣。而怎么接觸別的領域呢?
就是多向身邊的人學習,你身邊有大量的專業人才,設計師、產品經理、運營總監、銷售經理等等,這些最寶貴的資源你卻從沒有好好利用,他們每一個人在他們的領域都是專業的,而你卻只顧低頭搞技術,從沒有跟他們交流過,殊不知他們的身上可能有各種技能、思想、素養值得你學習,交流的多了,你可能會突然發現,除了技術之外,還有很好玩的東西可以學習嘗試,不奢望成為職業,培養一門興趣,增加一項技能也是極好的。
提高你的溝通表達能力
職場中有沒有遇到過這種現象,跟部分人討論事情總覺得不是在一個頻道,這其實本質上就是溝通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問題。工程師中尤其缺乏這種能力,因為長期跟機器打交道,很少跟人接觸,自然溝通表達能力較弱,但是這不是借口,為什么有的工程師交流起來很順暢,而有的就很難交流?
說白了,溝通表達能力其實是情商的體現,程序員相信智商都挺高,然而情商相對較缺乏。
舉個例子,聽說產品經理又要改需求了:
情商低的程序員通常內心 OS 是:「傻逼,又他媽改需求,真是廢物!」,但是倒不敢直接說出來,頂多說:「臥槽,怎么又改了?改了多少次了?老子沒法做下去了...」
情商高的程序員內心 OS 是:「傻逼,又他媽改需求,真是廢物!」,嘴里說的是:「這改的有點稍頻繁吧?這次為什么要這么改?對用戶來說有什么區別?體驗更好些么?」,如果改的不合理,還會跟產品說明不合理的地方在哪里。
第一種程序員通常是心里不爽,即使覺得需求不合理,但是也不得不做所謂的傻逼產品經理的需求改動,而第二種程序員如果覺得需求不合理,很可能通過一番交流之后,讓產品經理乖乖的不改需求了。
不止工作中,我認為溝通能力與表達能力是各行各業,不管工作、生活都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那么溝通表達能力有沒有一些技巧呢?
當然有,答案就是「換位思考」。試想如果你能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那就會避免很多情緒,比如程序員可能會想:產品經理改需求那肯定不是平白無故的故意改需求,一定是從用戶角度出發,且聽聽原因吧。而如果你懂得換位思考,在跟非業內人交流的時候,你肯定會考慮到對方的專業、方向,不再用你自己領域的術語跟他們交流了,而會想方設法從對方的角度重新組織語言,溝通交流起來會更順暢,也能極大的提高溝通效率。
那么,有沒有一些辦法能夠鍛煉自己的溝通與表達能力呢?我自己的實踐是,多參與團隊討論,多與人交流,甚至多寫都可以有幫助。
等你真的能心平氣和,說服產品經理心甘情愿把改的需求撤回的時候,那么,你的溝通表達能力就有了質的進步。
努力賺錢
說到底,我們認真搞技術就是為了賺錢,不用為錢困擾,這樣我們就可以安心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你的技術真的發揮了最大的價值么?可能你空有一身好武藝,但是卻沒有好好利用。在公司工作,只是你技術發揮價值的一部分,但是你不應該只滿足于這點回報。你得相信,公司付給你的薪酬要遠少于你實際能創造的價值,工作之外,你還有大把的業余時間可以利用,讓你的技術得到更多額外的回報。
可能你是接私活、錄制收費課程、寫書、做技術顧問、做個 App 或者網站等,賺錢的同時,你還可以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或者提升名氣,這都是用技術,在為你的未來投資。這種賺錢方式丟人么?簡直可笑,技術是自己的能力,利用自己能力,付出了寶貴的時間,不偷不搶,這種賺錢何來丟人一說?我反而認為這是受人尊敬的行為,因為所有為夢想而努力的人,都應該受到尊敬!
當然,如果你的技術能力還不過關,那么請先以提升技術能力為第一導向,之后再考慮如何利用你的技術,幫你創造更多的財富。
別覺得賺錢很俗,我們努力賺錢的意義,都只是為了擁有掌控命運的權利而已!
積累人脈
之前有一個話題爭論很火,就是「CTO 要不要寫代碼?」,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有什么過多爭論的,CTO 不一定需要寫代碼,只需要他能搞定事情就行,不管是自己出馬,還是讓別人來搞定,總之能搞定各種事情就是一個優秀的 CTO。
其中讓別人來搞定就需要很廣的人脈,而人脈是需要積累的,不管在任何地方,人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就不過多解釋了。至于如何積累人脈呢?我想有各種方式與渠道,你以為有些人寧愿花幾千塊甚至上萬塊門票去參加一些技術交流會真的是去學習技術的么?那就太天真的,很大的可能只是為了去認識一些行業牛人,積累一些人脈而已。不過想積累人脈,請記住最重要的一點,你不能只奢望那些人脈給你提供什么,你得先想清楚你能給他們帶來什么,所有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任何人都沒有責任一直給你提供無償幫助。
最后,以上是我自己的看法與人生經驗,不期望每個人都認同,僅做參考,不喜勿噴。無論如何,這些人生經驗在別處可是沒人愿意分享出來的,希望對你們有點用。
【本文為51CTO專欄作者“stormzhang”原創稿件,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微信號:googd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