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已進入主流了嗎?
譯文一份新的報告表示,“大數據”已不是以前那樣的熱門話題。
大數據不再是幾年前的熱門話題,那時候大家都絞盡腦汁想明白大數據為何物。如今,大數據已進入主流,可以被認為是傳統數據處理的一種延伸。
這是德勤公司(Deloitte)近日發布的數據分析趨勢報告里面的其中一個結論。
湯姆·達文波特(Tom Davenport)是德勤的獨立高級顧問,他幫助撰寫了這份報告,也是巴布森學院的一名教授。他說:“大數據和傳統分析在趨于融合。現在把兩者區別開來變得越來越難。”
“大數據”這個術語通常是指這個概念:分析海量信息,以便做出更明智的業務決策,并改善公司的內部計算機系統的性能。此外,所有這些信息沒必要存儲在一個地方,比如說甲骨文數據庫。信息可以分散在多個數據庫和系統上。
僅僅幾年前,企業高管還很難理解這個術語,也很難找到擅長用來處理海量信息的各種技術的員工。
而現在,許多大學為高級數據分析提供專門的碩士學位,許多公司在制定自己的內部計劃,培訓數據科學方面的人才。德勤的報告以網絡巨頭思科公司為例,表明了這家公司制定了內部數據科學培訓計劃,目前已有200多名員工完成了培訓計劃。
由于媒體報告、咨詢服務和分析師都在暢談“大數據”,現在人們通常了解了大數據的含義,以及他們可以如何將大數據應用到自己的公司。
德勤報告解釋,2010年在谷歌搜索引擎上“大數據”這個術語的頻次很高,但是此后逐年下降。達文波特解釋,那是由于人們現在明白了這個術語,不再需要查詢大數據的含義。
達文波特說:“坦率地說,我認為,人們不大想看大數據方面的內容,更想做大數據方面的工作。”
現在新的熱門話題是認知計算,這通常是指研制的計算機系統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比如機器學習算法),用來模擬人類思維和推理。比如說,認知計算系統可以識別語音、識別照片中的對象,如果嵌入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甚至還能學會適應危險的路況。
如果公司能夠利用這些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來解決傳統的業務問題,比如使用IBM Watson來改善農場的用水,認知計算最終會被歸并為傳統數據分析這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