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偏差——死在中國游戲圈的一百萬種方式
文/D.S
做策劃的,都覺得自己能成為陳星漢;打電競的,都認為自己能繼承SKY的衣缽;搞投資的,都堅信自己看中的項目絕逼是下一個《刀塔傳奇》。
首先,用一個簡單的案例向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二戰期間,盟軍需要對戰斗機進行裝甲加厚,以提高生還率,但由于軍費有限,只能進行局部升級。那么問題來了,究竟哪個部位最關鍵,最值得把裝甲加厚來抵御敵方炮火呢?人們眾口不一,最后一致決定采用統計調查的方式來解決,即:仔細檢查每一駕戰斗機返回時受到的損傷程度,計算出飛機整體的受彈狀況,然后根據大數據分析決定。
不久,統計數據很快出爐:盟軍飛機普遍受彈最嚴重的地方是機翼,有的幾乎被打成了篩子;相反,受彈最輕的地方是駕駛艙及尾部發動機,許多飛機的駕駛艙甚至連擦傷都沒有。正當所有人拿著這份確鑿無疑的報告準備給機翼加厚裝甲時,一位統計學家(Abraham Wald)阻攔了他們,同時提出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方案:加厚駕駛艙與尾部。理由非常簡單:這兩個位置中彈的飛機,都沒有回來。換言之,它們是一份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
最后,盟軍高層紛紛聽取了這個建議,加固了駕駛艙與尾部,果然空中戰場局勢得以好轉,駕駛員生還率也大大提高。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無比英明的措施。
這個故事的核心,就是“幸存者偏差”。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類似的概念謬誤。比如說:
-
外國人似乎看起來都很有錢?——那是因為沒錢的外國人基本不會出國,你看不到;
-
地震發生前動物會行為異常?——那是因為動物平時的異常表現太多了,你沒關注;
-
飛機好像非常容易發生空難?——那是因為正常運行的飛機不會被報道,你不知道;(飛機的事故率只有250萬分之一)
……
然則今天,我們要談的不是飛機,也不是統計學,而是游戲。
確切地說,讓我們來認真看一看,在中國游戲圈這個大范圍采樣環境里,那些沉默的數據都是怎樣的一個狀態。
至少,這群死人,還會說話。
※以下受訪人物因避嫌故均為化名※
“我策劃出的游戲在本質上完全無法服務于游戲本應服務的對象:玩家。”
昵稱:風羽 年齡:29歲
定居:深圳
職業:游戲策劃
風羽剛剛遞交了離職函,然而接下來要去哪里,他不知道。他只知道,目前的自己正在燃燒著所剩無幾的青春,把生命浪費在連自己都覺得違心的工作上。
風羽是一名游戲策劃,在深圳一間規模不小的公司里做著不痛不癢的事情——可這并不是他選擇這個職業的本意。風羽畢業于一家名牌大學的計算機系,偶像是小島秀夫,在他拒絕了家里優厚的工作安排轉而選擇進入游戲這個行業前,他覺得自己最差也要達到神谷英樹的級別。然而如今他悲哀地發現,自己的價值連給硫酸臉板垣伴信的小弟提鞋都不配。
游戲策劃是一個在游戲業界慣例上非常拉風的職業,也是眾多游戲玩家幼年時最為憧憬的職業。可惜這個業界慣例里并不包括中國,在內地許多游戲公司里,策劃只是給新人提供練手的、可有可無的存在。風羽的公司相對好一點,但也只是把游戲策劃視為“大自然的搬運工”而已——不求獨立原創,但求抄得靠譜。風羽所在的部門負責緊盯日韓手游市場,APP暢銷榜上但凡有一丁點風吹草動,立刻手到擒來,保證不漏過一匹黑馬。然后經過少則幾周多則幾個月的山寨期,這匹改頭換面的黑馬便屁股上蓋著一“中國心,中國貨”的戳兒咴咴地出欄了——這也正是現如今為什么我們偶然間看到日韓的主流熱門游戲時,總有種似曾相識之感的原因。
作為一個有著二十余年游戲史的老玩家,風羽的胸中擁有無數腦洞大開的方案,然而卻從沒有機會付諸實現。事實上,身為一個策劃,他連對那些山寨游戲提出起碼的修改意見的權力都沒有,盡管他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五個年頭。每當他提出一些更加有趣的想法與構思時,運營與產品方面立馬會提出“為什么要這么改?會產生哪些新的內購項目與贏利點?沒有為什么要加?”這樣的反駁,至于技術與美術,更是樂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實上,這也是游戲策劃這個職業在中國所面臨的普遍問題,風羽如今已經徹底看透了其矛盾本質——我策劃出的游戲在本質上完全無法服務于游戲本應服務的對象:玩家。在如今的快餐量產化的游戲行業里,生產出的只是一批堆砌數值的“社交互動軟件”而已,它們在嚴格意義上講根本不配稱之為游戲,除了和別人攀比數值之外毫無基本的游戲性。悲哀的是,根本沒人在意這個——包括玩家自己。
讓風羽徹底崩潰的導火索終于出現了,在兩天前的一次內部策劃提案會上,部門主管要求大家以《爐石傳說》為模板制作一款卡牌對戰游戲出來,并力排眾議地堅定認為之前的山寨品《臥龍傳說》之流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沒體會到國內玩家的核心需求。在這個主管的構想里,付費玩家可以在1法力水晶回合就能拍出一張大螺絲(炎魔之王拉格納羅斯,8/8,技能:回合結束時對一個隨機敵人造成8點傷害)在臺面上,而VIP玩家則可以讓這個大螺絲額外擁有“潛行”技能……一席話把一桌子策劃聽得目瞪口呆,繼而忙不迭地起立鼓掌,紛紛稱贊主管老大這創意堪稱中西合璧,簡直絕了!事不宜遲,咱馬上就動手開搞!
(圖片作者:微博ID @爐石娘)
風羽覺得,自己是時候離開了,在他徹底在這個圈子里腐爛之前。風羽家里擁有深邃的背景,勉強算是個官二代。他想,如果非要在這個操蛋的人生里腐爛,那還不如腐爛在家人的身邊與圈子里。反正,都是腐爛。
說來也巧,就在風羽到前臺給離職交接單簽字畫押的時候,附近的一所大學組織學生來公司里參觀學習,孩子們無比興奮的嘰喳聲不絕于耳。望著他們艷羨四周的清澈眼神,風羽仿佛看到了五年前的自己。
每個男孩子都喜歡打籃球,然而最后別說去NBA了,能進CBA的又有幾個?
昵稱:MSM 年齡:27歲
定居:上海
職業:電競選手
MSM曾經覺得自己是這個星球上最樂觀的人。可他現在不這么想了。
最開始發現自己有打游戲的天賦,是在高中時候。MSM驚奇地發現自己的手指反應與記憶力都異于常人,普通人要學好久才能掌握的操作,他上手擺弄幾下就全能摸清了。比如《星際爭霸》,明明是大家一起開始玩的,可他一周之后就能輕輕松松地以一挑三。不得不承認,世界上就是有這樣的天才,這也給了他充足自信的資本。所以,當MSM大三那年某晚在華麗地打完一連串《Dota》天梯排位賽后收到來自“電競星探”的邀請時,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同意加入了。為了訓練,他又再次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從大學肄業。“以前是花錢打別人的游戲,現在是別人花錢請我打游戲!”——面對未來的生活,他這樣阿Q式地鼓勵自己。
然而,即使天才如MSM,在宛若過江之鯽的中國職業玩家浪潮里也只能算是一個波瀾不驚的小水花。離開校園生活進入職業戰隊之后,MSM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毅力與執著投身在訓練里。這時的比賽項目已換成了紅遍半邊天的《英雄聯盟》,MSM所在戰隊按贊助商合同要求集體住在一個環境尚可的三室一廳里,每天要訓練10個小時,每周休息1天,月薪3000元,如在各種賽事中取得矚目席位另有一兩千元不等的提成。MSM最初可謂奮發圖強,把一切業余休閑時間都用來訓練,日夜不休,技術進步飛快。然而生活并不是勵志故事,天道才不管你酬不酬勤,MSM的戰隊并沒有因此變得出類拔萃,更何況像他這樣的電競選手中國還有千千萬個。這就好比每個男孩子都喜歡打籃球一樣,然而最后別說去NBA了,能進CBA的又有幾個?很快地,MSM便不再把游戲視為自己鐘愛的娛樂了,它只是一項用以謀生的手段,重復著日復一日的機械勞動而已。
后來,MSM的隊友們換了一批又一批,而他則因為當初沒有拿到學位證,出去不好找工作,而且和贊助商關系還不錯,索性一直留著,任憑江山輪換。現在MSM的隊友們普遍都是95后,晚上睡前聊天時,MSM發現他們走上電競這條路的動機基本都是驚人地一致:相信電子競技是這個世界上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相信能夠通過雙手用“玩”來養活自己,相信WCG賽事那句“用勝利來改變命運”的經典口號——畢竟對于這種歲數的孩子而言,幾十萬的獎金確實足以改變命運了,至少也能回老家娶個媳婦蓋個瓦房。
然而,職業生涯一路走到今天,在MSM身邊的戰友圈里,真正通過電競比賽改變命運的,數量依然約等于0。之所以加個“約等于”,是因為去年有個小伙伴訓練中途下樓買包子時順手開了張彩票結果中了一等獎,立馬走人回家買車買房了。MSM不確定是否該把這個案例也算到“電競改變命運”里面。
現在,MSM已經過了適應電競的身體巔峰期。也許是歲數“大”了,也許是經常熬夜的后遺癥,他的神經反射開始變得遲鈍,長時間吹著空調練習患上的鼠標肘遇到雨天會痛,手腕偶爾也不太聽使喚。他知道,是該離開這個圈子的時候了,然而他要到哪里去呢?做代言?刷贊助?賣產品?搞解說?自己創業?他的名氣統統不夠。現在的人們只知道若風,只認識小智,只把SKY奉為永遠的皇帝。MSM,誰聽過?
又一場職業比賽開始了,MSM靜靜地坐在臺下,如今的首發上場陣容里已沒有他的位置。
MSM終于明白了,當年自己初出茅廬時戰勝那些即將退役的老選手們之后,他們為何在臺下哭泣。
去他媽早九晚五的無聊工作吧,為了理想!為了部落!老子ALL IN了!
昵稱:老陳 年齡:36歲
定居:北京
職業:投資人
動筆寫這段的時候,老陳建議我把職業一欄的“投資人”改成“無業”。我想了一想,最后沒忍心改。實際上,因為投資一款手游,他現在已經和無業沒什么區別了。
老陳原本是北京的一個金領,隸屬某全球500強企業旗下,管理層級別,家底殷實得很,人也富有冒險精神,總想找點事情來干,注定是個不安分的人。就這樣,一個不安分的投資項目找上了他:做一款手游。
項目發起人是老陳非常信得過的一個發小,兩人從小在街機廳一起被小流氓搶代幣長大,算是在游戲圈建立起同仇敵愾的戰略伙伴。于是老陳腦子一熱,去他媽早九晚五的無聊工作吧,為了理想!為了部落!老子ALL IN了!就這樣干脆辭了職,賣了兩套帝都的房子,股票大部分也割肉折了現,搭建了一套像模像樣的班底出來。而且大家的戰略目標非常一致——做一款驚天地泣鬼神的3D硬核手游出來!游戲性轟殺3DS!畫面表現戰翻PSV!一切以玩家體驗為優先,搞一部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良心手游大作!
如果生活是一部好萊塢電影,那么下面的劇情不用我說大家也都能猜得到了:雖然游戲開發過程一波三折BLABLABLA,盡管資金運作出現了問題BLABLABLA,即使基友關系出現了裂痕BLABLABLA……這款手游還是在千鈞一發之際勝利上線了,瞬間走紅全國,享譽全球,口碑流水雙贏,締造了一個史詩般的游戲標桿。在這股風潮的帶領下,從此人類的娛樂方式進入藝術紀元,玩家們的審美品位普遍產生了維度級別的飛躍提升,所有的劣幣全部被驅逐出游戲市場,世界得以被徹底凈化,史稱“第三次文藝復興”。老陳和基友也就此成為了新一代的特斯拉與喬布斯,被銘記在人類歷史的不朽殿堂里……
然而,生活要是這么簡單就能被人們猜到結局,又怎么會被稱為生活?
現實里,真正的生活劇本是這樣的:游戲開發的確一波三折了,資金運作的確出現問題了,基友關系的確出現裂痕了……然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詳細描述一下吧。首先,“3D硬核”的概念是第一個遭到質疑的。倒不是擔心硬核游戲沒市場,而是真正3D的游戲基本沒人會做。這個項目最初是計劃做一個3D動作角色扮演游戲,然而對于一個剛剛組建的小班底而言,能找到一組把2D卡通渲染技術做好的程序就不錯了,要啥自行車啊?尤其在那時,精通Unity引擎的國內3D技術人才相當稀有,即使找到了也未必請得起啊。末了沒辦法,直接降維處理吧,3D變成2D,逼格立馬跌了一半不止。
其次是資金問題。國內的創業公司有個普遍毛病,就是在資金充裕的初期毫無計劃地擴張,大量招人,之后為了便于管理又要多招行政人事,就此形成一種人浮于事的惡性循環。看上去鬧哄哄的一片火熱團隊,每個人都在忙、都很忙,然而于整體項目并沒有什么卵用。就這樣,游戲開發進度遲遲沒有進展,公司運營開支卻像火箭一樣噌噌上竄,饒是老陳整天四處跑融資也很難跟上開銷進度,只得試探性地去問基友:這么下去日子不好過啊,要不咱把各個部門精簡一下?控制一下每月的開支預算?基友則堅定地回復他:沒事兒,游戲馬上就上線了,流水絕逼嘩嘩地有如黃河泛濫連綿不絕,到時你招人還來不及呢,哪能開人?
于是老陳只好回去耐心地等,從2013等到2015,這一等就是三年。
在這三年里,游戲刪了又改,改了又刪——修改的目的并不是讓游戲更好玩,而純粹是應發行方的運營內購要求。游戲還套了兩次熱門IP的皮,可惜最后都無疾而終,不是版權分成最后沒談攏,就是移植策劃方面搞得牛頭不對馬嘴,中間甚至在一幕宣傳片里出現了“劉關張桃園結義拜關公”的狗血BUG,在行業里被淪為笑柄。對此,老陳早已失去了最初的萬丈雄心,甚至不求賺錢,只盼能保本就謝天謝地了。然而他們的資金鏈早已斷裂,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找不起靠譜的運營推廣。在中國,再好的游戲一旦少了這個,無異于在娘胎中就被判了死刑。
至于老陳的基友,因為沒投什么錢,早在一年多前就從這趟渾水里撤了出來,留老陳一人繼續在這折磨Ⅹ難度下的單人副本里煎熬。
前兩天見到老陳時,我嚇了一跳,幾年未見,他的頭發便已全部灰白,曾經爽朗無比的標志性笑容如今也被深鎖的愁眉取代,面容枯槁,佗背曲僂,遠遠望去還以為是個小老頭,幾乎不敢相認。寒暄之后,我倆來到新街口一個以前常去的館子坐下敘舊,老板還是當年的老板,只是早已不認得我們了,或是懶得認出我們。
老陳和我說,他剛剛和妻子辦完離婚手續,法院把孩子判給了前妻,理由是認為老陳已沒有能力對孩子盡到完善的撫養責任。
我說:當初早跟你說了,別來趟游戲圈這渾水,你偏不聽。我在媒體做了這么久,有給你支過昏招么?
老陳笑笑:沒事兒,人都有走窄了的時候。再挺一挺,等游戲上線,也許就好了。來,喝酒。
#p#
鴿子們看見它白里透黑,把它趕走;烏鴉們看見它黑里透白,也把它趕走。白烏鴉終于知道自己是異類。
昵稱:月姬 年齡:28歲
定居:廣州
職業:媒體商務
月姬可說是神州大地上為數不多的宅女商務,能夠把“宅”與“商務”這兩個水火不容的詞組合在一起的萌妹子,當世罕有。
做商務并不是月姬的本意,她剛入職時原本是應聘的網絡編輯,只是當時網站剛砍了幾個版塊,編輯過剩,商務部門卻一直在缺人手。老板一看月姬這小姑娘萌得能擰出水來,不如就先去商務那邊暫時打兩天雜工熟悉一下環境吧,結果這一熟悉就是4年,媳婦都熬成婆了,如今月姬已是商務部的副總監,萌度不減,風韻猶存。
身為一個商務,月姬最大的優勢就是,她懂游戲,且熱愛游戲;
身為一個商務,月姬最大的痛苦則是,她懂游戲,且熱愛游戲。
身為“宅內人”,月姬非常理解那些滿懷熱情的年青編輯們寫出的憤激文章,然而她的工作則注定要站在他們的對立面:應合作廠商的要求,對稿件進行修改審核,嚴重的得整篇刪除,有時甚至需要撰稿編輯出面道歉消除影響。月姬也做過編輯,深知寫稿不易,于是幫編輯們能擋則擋,能扛則扛,幾乎快成了新一代的背鍋俠。場面實在罩不住了,才移交編輯部門處理。然而,編輯們覺得月姬是在刁難自己,對她從沒有好臉色;商務同事們則覺得月姬平時太袒護編輯,容易給自己人惹麻煩,于是對她也是白眼相看。
月姬感覺,自己就像童話故事里的白烏鴉,鴿子們看見它白里透黑,把它趕走;烏鴉們看見它黑里透白,也把它趕走。白烏鴉終于知道自己是異類。
異類就異類吧,終歸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月姬不再期待同伴,也不再尋找同伴,她開始學會一個人工作,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宅在家里看動畫、追美劇、打游戲。她的現實生活和商務工作完全形成了兩種迥然不同的狀態,仿佛夏與冬的兩極。
如果月姬能一直保持這種狀態,那么在任何一個公司都是可以永遠心平氣和地走下去的。然而,生活往往喜歡在淡然的湯鍋劇本里加一勺調味料,好讓你不得不正視它。月姬的商務部門與編輯部門愈來愈勢同水火,氣氛時刻劍拔弩張,仿佛一觸即發。這里面固然有老員工們的世仇積怨,而更多的則是新人們不知好歹的互相埋怨指摘——新來的編輯抱怨商務掉錢眼里了只懂給廠商跪舔無視網站整體質量,新來的商務則諷刺編輯們錯別字一堆連文盲都不如還盡找麻煩不如都開掉算了。身為商務老人,月姬自然要先從糾正自己部門里新同事們的觀念開始,然而從他們的眼神里,月姬感受到了明顯的質疑與敵意。
有的時候,月姬覺得自己仿佛活在古代的朝廷里,一邊是文官,一邊是武將,雙方集團為了各自利益始終爭吵不休,卻沒有人站在宏觀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而真正擁有這個能力的皇上——也就是老板——卻是始終站在商務這一邊的。畢竟商務是賺錢的部門,但凡雙方發生矛盾,一概先把編輯拖下去打個五十大板再說。月姬從來都不贊成這樣簡單粗暴地處理事情,這樣只會加劇編輯團隊的仇視和商務部門的自大心態,對整個網站毫無裨益。漸漸地,有才華的編輯骨干紛紛拂袖離去,溜須拍馬的年輕商務們則陸續上位,這不是一個大公司該有的企業文化和成長態勢。
而且,月姬的公司如今在商務人員的招聘要求上,已經徹底沒有底線了,幾乎是個人,會說話,就OK。月姬眼睜睜看著一個新來的商務在對外媒體微信群里動不動就發個把1元拆成100份的垃圾紅包,然后再把要說的話寫在紅包標題上,自以為靠小聰明博得了成百上千個圈內人士的關注度,實則丟人丟到了姥姥家。
壓垮月姬的最后一根稻草,則是某天中午兩位高層主管之間的對話——
主管甲:“有個叫暴雪的公司聽過沒,出的游戲好像挺多的,能問他家要來禮包不?配合中秋做個活動。”
主管乙:“不知道,你跟商務副總監月姬說一下,讓她等會兒下午去聯系一下試試唄。要是這個暴雪不給面子,咱們做媒體的分分鐘封殺它!”
主管甲:“就是,我就不信要不來!”
……
月姬,離職于2015年9月。
我為國出征,可以犧牲。我早上去上班,晚上打電話跟家人說因為工作沒做好跳樓了,行嗎?
昵稱:BANYANO 年齡:34
定居:上海
職業:媒體人
BANYANO同學(以下簡稱B君)的游戲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雅達利時代,從那之后的歷代主機與經典游戲幾乎都沒有錯過,堪稱是個標準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干游戲”的苗子。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擬語文考試,B君大概是昏了頭,居然在作文里引用了《最終幻想Ⅷ》男主角的一句臺詞作結尾:“斯考爾曾說過:‘保持距離,也許才是人類最正確的生活方式。’”交卷后才后悔不迭,夜不能寐。結果此文最后居然被班主任當眾表揚,她評論結尾說:斯考爾這位名家的名句用在此處實乃點睛之筆啊!
從此B君多了一個愛好,寫作,順便給各游戲雜志大量投稿,在當時的許多ACG平媒上都留下了不少爪印,還算是小有名氣。于是大學還沒畢業,B君便被一家游戲雜志編輯部聘去做了實習生,就此正式踏入游戲媒體圈,直到現在。
正式上班第一天就很糾結,當時主編給每個新人發了一本書《把信送給加西亞》,說什么這本書里包含了我司的企業文化,看后必須寫篇不少于800字的讀后感云云……然而《把信送給加西亞》其實是一本徹頭徹尾的企業洗腦類偽讀物,大意即是“交給你的事情一定要無條件完成,你要確保把每件任務——把信送給代表集團利益的加西亞將軍,否則你的生命便是沒有意義的。”這其實有點偷換概念,等于用公司利益來替代國家大義與倫理親情。我為國出征,可以犧牲。我早上去上班,晚上打電話跟家人說因為工作沒做好跳樓了,行嗎?
B君在進入編輯部前,最羨慕的就是小編們宛若一家人一樣的親密關系。那時互聯網還不發達,和國外媒體有直接聯系的編輯部是國內第一手游戲情報的發源地,大家基本都把編輯部當成了家,晚上出去隨便吃口飯回來繼續打游戲做攻略,順便期待著海外的勁爆新聞出籠,好第一時間制作熱門專題。在那個時候,大家幾乎都是默認工作到后半夜的,誰要是早于11點之前下班回宿舍,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然而,隨著紙媒之間PK競爭的白熱化,公司開始逐步縮減開支。首先就是針對熬夜黨們出臺了一個最新規定:除截稿日等特殊全體加班情況外,6點下班后必須關空調,省電環保。在別的城市,也許有沒有空調對編輯們影響不大,但在一到夏天悶熱得如同桑拿房一樣的廣東……從此B君和同事們下班后被迫作鳥獸散,也第一次開始有了“加班”的概念。
說到空調,還有很多規矩:1.雨天不能開空調,得開窗戶。可那窗戶一打開,甭管外面多大雨,進來的都是悶熱的潮氣,所以編輯們普遍痛恨下雨;2.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于26度,理由則是:省電……編輯們真的不清楚24度和26度之間會省下多少電錢,只知道離空調稍遠一點的人很多都自備了小電扇一臺,聊勝于無。B君那時的座位恰好緊挨中央空調,一開始還心花怒放,覺得是撿了個大便宜,可這花兒還沒怒放多久就凋謝了。每次中午休息時,經常會有熱得受不了的哥們過來偷偷把空調溫度調低。倘若B君一個沒看著,不多久主任就會怒氣沖沖地過來找他:“B君你怎么搞的!公司規定你不知道?”B君叫起撞天屈來,主任兀自不理。
工作環境差點其實也無所謂,但在公司政策里,最讓B君無法理解的便是和競爭對手搶刊期的行為。所謂刊期,就是雜志上市的日期。對于某些以游戲大作攻略為主打賣點的雜志,你跟同行落后哪怕一天的刊期,都會導致當期銷量大幅縮水,所以經常會發生兩家PK刊期的情況。舉個例子,譬如兩家都是半月刊,15天一個刊期。假如這期A雜志15號上市了,早了16號上市的B雜志一天,那么B下期就一定會縮掉2天刊期,把原定31號上市的雜志提前到29號,定要反搶回來。但A也不是吃素的啊,咱們PK這么多年,早就知道你的套路了,于是A也把自己調整成29號上市,甚至咬咬牙28號就出,兩家就這樣周而復始地PK來PK去。這樣會造成什么后果呢?第一個,肯定是質量問題,原本用15天做的內容,你擠成13天甚至12天,編輯們加班超負荷運轉,周末沒得休,晚上睡不夠,質量與速度絕對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關系。而且問題嚴重就嚴重在于,你普通的文章出現錯誤也就罷了,而攻略里的數據一旦出現問題,讓玩家卡在一個地方出不去,這篇攻略搞不好就廢了,畢竟你不是網站,可以隨時修改攻略內容。久而久之,讀者們對雜志的品牌口碑漸漸失去了信心,看雜志攻略的人越來越少——反正都是錯誤一堆,我不如看網上的去,還不要錢。
接下來,則是期數上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大家都在搶刊期,搶到后來會出現一種什么情況呢?現在明明才7月,可我已經出到9月A了,但國家規定期刊雜志一年只能出固定好的期數,不能超標,怎么辦?哎,我可以曲線救國啊,推出9月C,特別刊,這時間差不多就縮了半個月了。到年底我再推出一本年度增刊,兩期的分量厚度,同樣不計算在正規期數里面,厲害吧?然而,這種看似圓滿解決的方法,卻極大地傷害了忠實讀者們的利益,其中首當其沖的便是郵購訂閱讀者,因為郵局可不管你出的雜志有沒有提前,他們都是按雜志上的期號時間郵遞的,而且那個年代的郵局效率普遍低下,最后造成的局面就是:一個雜志的忠實讀者,實實惠惠地提前交了一年的費用,擱到今天絕對算是白金級VIP客戶了,結果每期送來的雜志卻是過期了兩到三個月的,而且還隔三差五地缺上一兩期,畢竟增刊人家郵局是不管的么。總之,就這樣還能對雜志支持下去的,已經不能用真愛來形容了,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真·腦殘粉。然而,游戲雜志們,最最忽略的恰恰就是這么一個最最忠實的群體。這些,都為未來中國游戲平媒的集體消亡埋下了伏筆。
在工作到第四年半的時候,B君同樣選擇了離職。
官方理由是: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私人理由是:呵呵。
后記
風羽、MSM、老陳、月姬、B君,我覺得其實沒有必要諱去他們真實的本名或筆名,因為反正說出來你們絕大部分人也不知道。他們,是真正被遺忘的,沉默的大多數。
標題真的一點也不夸張,以我十余年在游戲媒體生涯里的所見所聞,像他們這樣的例子,我還可以舉出成百上千來。如果專門開辟出欄目來一天寫一個人,連載個三年五載絲毫沒有問題。
直到現在,每年依然有千千萬萬的國人希望能夠跳進中國游戲圈這個行業里來。有的是為了夢想,有的是為了撈錢,有的則是單純地覺得這碗飯好掙。然而,他們的眼光,卻往往只聚焦在那些幸存者身上。
做策劃的,都覺得自己能成為陳星漢;打電競的,都認為自己能繼承SKY的衣缽;搞投資的,都堅信自己看中的項目絕逼是下一個《刀塔傳奇》。
那么今天,請原諒我把大家帶進了這么一片荒涼的墓地,看看那些躺在這里的人吧,路人早已忘卻他們的名字。他們,也許才是你最有可能成為的樣子。
幸存者,不足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