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深刻變革:世界正向黑客帝國演進
2015年中國互聯網大會于7月2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閉幕了,很顯然,由于去年辦過一次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zhèn)),互聯網巨頭對中國互聯網大會已經不那么在意了,愿意發(fā)出聲音宣傳自己的往往是新公司。每一次參加互聯網大會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互聯網正向發(fā)生那些方向上的變革?
快速變化是互聯網的永恒主題,中國圍繞移動互聯網的創(chuàng)新浪潮并不僅僅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就連鄰國韓國也深受觸動。韓國著名的電視臺今年4月播出一期《名鏡萬里》,專門記錄中國正在發(fā)生的移動互聯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深刻變革。其中提到幾則事實,其一2014年中國市場上,小米已經超越三星成為智能終端市場老大,小米的新品發(fā)布會就如明星演唱會一般,門票是需要購買的,且很難買到。小米的粉絲對小米終端改進起到巨大的作用。其二,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應用遠超想象,從打車、交友、電商、O2O,其龐大的市場潛力已經造就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yè)和品牌。其三,韓國民眾普遍認為的困境在于美國在前面堵,而中國在后面追,事實上中國的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們從來就沒有把目光瞄準過韓國。
這說明過去幾年中,中國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的創(chuàng)新浪潮,在智能終端、移動APP、移動網絡技術乃至芯片等基礎技術方面均取得長足進步,站在了創(chuàng)新的前沿。就如今年的互聯網大會主題“產業(yè)融合互聯共享”一樣,互聯網業(yè)務之間的融合、互聯網與傳統產業(yè)的融合正在孕育著更大的市場空間與創(chuàng)新機會。
當然這一切與運營商漸行漸遠。在21日下午的一個論壇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余曉輝總工的一個片子給出03年到22年20年間的國際移動互聯網市場份額變化趨勢,目測幾個主要年份數據如下。
2010年,話音55%,流量20%,手機設備10%,平板設備2%,網絡設備8%,OTT應用5%
2015年,話音35%,流量25%,手機設備15%,平板設備5%,網絡設備5%,OTT應用15%
2022年,話音12%,流量30%,手機設備10%,平板設備5%,網絡設備3%,OTT應用40%
是的,運營商收入份額與OTT份額此消彼長,而手機設備份額在15年達到頂峰,硬件市場未來遠不如軟件應用。
雖然大會期間各種接地氣的宣傳推廣依舊,但傳統移動互聯網的創(chuàng)新潛力已經不再,就如阿里巴巴移動事業(yè)群俞永福所講的,肉已沒有了,剩下的只有湯了,相互融合滲透、轉型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傳統移動互聯網的普遍趨勢。
一、傳統互聯網正在發(fā)生的三項轉變
對互聯網而言,傳統這個詞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在移動互聯網興起時,傳統互聯網代表與移動互聯網相對的PC桌面互聯網。在2015年“互聯網+”戰(zhàn)略提出后,為表述方便,暫且把傳統互聯網定義為與非“互聯網+”的各項應用,也就是與傳統產業(yè)結合度不那么密切的較為純粹的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應用。讓我們先看看傳統互聯網三項主要應用(社交、搜索、電商)正在發(fā)生哪些變化。
(一)強會員關系應用向社交應用轉變。社交應用已不再是微信(熟人)、陌陌(陌生人)等專業(yè)社交軟件專利,而成為所有強會員應用的通用功能。而社交功能更能增加強會員應用的黏性,并進一步開拓其它價值。最早出現的職業(yè)社交應用是領英(LinkedIn),而后拉勾、獵聘、脈脈全面跟進,脈脈應用甚至占領了主會場兩側的彈屏。支付轉賬也需要社交應用,以前用戶轉賬后,通常會下意識的發(fā)個短信或者微信一下截圖給被轉賬方就是典型的社交需求,只是以前被忽視,但現在早已融入在支付應用中,并有了一個新的內涵,比如女孩子收到521元的轉賬后附帶有同樣的留言,比如六一兒童節(jié)的祝福語后附帶一個61元的紅包。甚至連婚戀類應用“世紀佳緣”在展臺前也展示自己的社交功能,以及互聯網金融功能。從婚戀到金融的跨度很大,但挖掘客戶價值的核心一直未變。
(二)搜索應用向場景化、沉浸式體驗轉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現在搜索引擎結果比以前好了不少。原來的搜索結果是一堆碎片的知識或信息,現在搜索更容易直達本質,結果即答案。
一方面互聯網的越發(fā)成熟,無數專業(yè)問答、知道、百科,甚至知乎等等應用,早已覆蓋生活中碰到的大多數問題,內容的豐富使得搜索更容易直達本質。而不像早期百度一樣,首先不是做引擎,而是做內容,比如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帖吧,而正是內容的豐富使得搜索結果更能滿足用戶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手機等移動設備操作沒有電腦方便,搜索即答案在移動端表現更為突出。比如跟UC捆綁的神馬搜索,就是其中的倡導者,專注于移動互聯網的搜索引擎,更加方便、快捷。比如小說、音樂、游戲的搜索,都是在第一條直達內容。比如在高考時期搜索“清華大學”,一定最先出現的是清華的錄取線預估等與填報志愿、專業(yè)、招生相關信息,而且是專門編輯的。一旦時期過了,便又恢復到日常結果。
百度已經在部署下一代搜索引擎,目前公開的有兩個,一個叫“商業(yè)阿拉丁”,解決現有搜索引擎無法抓取和檢索的暗網信息。當前能被搜索引擎檢索到的信息只占所有信息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大部分信息由于種種原因(主要為技術原因,網站不規(guī)范),沒有被任何搜索引擎編列索引,以至于無法通過搜索引擎找到。商業(yè)阿拉丁通過將接口開放給獨特數據信息擁有者,從而將搜索引擎覆蓋暗網信息。另一個叫“知心”,運用數據挖掘能力將散落在互聯網上碎片化的知識整合起來形成答案,滿足用戶需求,實現搜索結果即答案。應該說百度知心與神馬的思路基本一致。
(三)電商應用由平臺商向垂直電商轉變。比較一下傳統移動互聯網主要應用流量價值,會發(fā)現電商的交易流量價值最高,每一個用戶瀏覽意味著幾十上百元的銷售;搜索流量價值其次,需要通過搜索引擎廣告來變現,一次搜索可能帶來幾毛或幾元的廣告收入;社交流量價值最低,一次朋友圈瀏覽行為價值基本忽略,只能靠渠道分發(fā)或其它模式變現。正因為交易流量帶著“金子”,所以電商也是移動互聯網競爭程度最高的領域,從B2B、C2C到B2C,眾多商家前赴后繼,層出不窮,多到無法一一記住。
電商應用在未來10年仍將是熱點應用,但增速由高速增長向穩(wěn)定增長轉變。過去幾年電商用戶與交易額通常是百分一百或數百的增長,2015年全國平均增幅大約45%,京東大概有60%。將來電商的主要出路在于垂直電商,未來5年平臺型電商可能只剩下天貓與京東,甚至淘寶也會大幅縮水。交易將會被垂直電商大量分流。垂直領域如母嬰、戶外、箱包、化妝品、保健品、水果等均已形成較大影響力的商家,本次互聯網大會上有商家專門展示“跨境”電商,并視跨境電商為下一個風口。
二、“互聯網+”三個正在興起的熱點應用
“互聯網+”的本質就是互聯網與傳統產業(yè)的融合。目前已經成熟的O2O服務、導航服務就是“互聯網+”的典型應用。導航其實是地圖業(yè)務、定位業(yè)務與移動互聯網的融合,在線訂餐/訂票、旅行等O2O服務,就是互聯網與傳統服務行業(yè)的融合。只是“互聯網+”進一步促進了融合的深度與廣度。目前正在興起的互聯網與傳統行業(yè)融合有如下三個方面應用。
(一)互聯網+上門服務
傳統O2O只是解決在線下單與支付,但服務需要到場體驗,比如要親自去飯店吃飯,要親自去體驗沐足服務,要把車開到4S店去維保。2014年開始,全程解決訂單、支付與體驗的上門服務開始出現并逐漸興起,真正實現足不出戶,享受服務。互聯網 上門服務進一步推動各服務行業(yè)的“去中介化、去門店化”,讓享受服務方與提供服務方均獲得價值增值,其發(fā)展已成星火燎原之勢。
之前的訂餐服務只限于肯德基或必勝客這樣的專營店,而且還要在所在分店三公里以內,現在的訂餐軟件可在隨意點餐,且已覆蓋大多數有名的餐廳。之前家庭清掃、家電家具(如洗衣機)清洗等家務讓我們費時費力,現在穿戴“小馬管家”標識的上門清潔阿姨穿梭各個小區(qū)已成常態(tài)。至于上門洗車、上門給車輛維保周圍就有朋友的朋友以此為主題的創(chuàng)業(yè)。
目前上門服務占本地服務總量比例可能不到1/100,未來上門服務至少占本地服務總量30%以上,互聯網 上門服務的巨大成長空間由此可見一斑。就如“到位”聯合創(chuàng)始人所宣稱的,7月份日訂單已超5000,2015年年訂單預超10萬單。這還僅僅只是未來計劃的一個部分,就如無數雄心勃勃的創(chuàng)業(yè)者一樣,“到位”的目標是做基于地理位置的交易平臺,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商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服務,讓一切服務上門,且?guī)椭碳倚纬勺约旱钠放?這個很重要),這些目標能順利實現的話,一個服務行業(yè)的淘寶可能就由此而生了。
(二)互聯網+金融服務
互聯網金融應該是“互聯網+”中提到最多的創(chuàng)新應用,也是這兩年風投的絕對熱門。在談互聯網金融之前,我們必須了解一下目前銀行信貸存在的問題。
中國的金融主要與銀行相關,證券等直接融資額占總融資額的比例在個位數(未核實),銀行信貸是總信貸的主流。說到這兒,作為一個非金融人士,不得不吐槽一下,2000年后,真正的暴利行業(yè)不是移動通信,也不是石油,而是銀行。因為銀行的存貸利差是恒定的,也就是因為國家的管控,銀行的利差始終能保持4個左右百分點,因此信貸量的增幅就代表銀行業(yè)收入與利潤的增幅,而過去10年(或者不到)我國廣義貨幣總量由10萬億級別(可能是20)突破到100萬億,廣義貨幣總量某種程度可以等同于信貸總量,大家這下就會明白,在高速貨幣增長的環(huán)境下,銀行業(yè)利潤想不增長都難,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年凈利潤最高的除煙草外就是工商銀行了。
但傳統銀行信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越是富有的人,對信貸需求不那么強烈,越有可能方便貸到錢。因為信貸是需要資產抵押,有資產的人比沒資產的人更容易貸到錢,資產越多貸到的額度越高。其結果是二、三、四線城市的人拼命存錢,而一線城市的人紛紛貸款,也就是窮人把錢貸給富人使用。互聯網金融受信方式更為多樣,能夠改變扭曲的資金流向,回歸信貸需求的本質。
2、大項目被信貸員求著放貸,但中小項目求著信貸員也放不了貸。給高速公路項目貸款10個億和給一個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貸款100萬的所需的流程與人工成本基本一致,站在信貸員的角度,最優(yōu)選擇自然是一單就能有較大獎勵的大項目,況且是高速路、國有企業(yè)這樣旱澇保收的項目。互聯網金融的交易成本極低,更適合數量眾多但金額不大小項目或個人項目。
3、有信用記錄的人更容易獲得信貸,但大多數普通個人由于從未有過信貸也就缺少資產及信用數據,而較難獲得信貸。大數據是互聯網金融風控的主要武器,互聯網金融參考廣泛的信用數據,包括水電煤及話費繳費等信息,進行更為廣泛的大數據信用評級,為普惠金融創(chuàng)造條件。
4、銀行理財回報率過低,無法實現資產的國際化配置。互聯網金融可以更為方便的尋求投資理財機會,可以間接實現對包括國外資產的投資理財。
用陸金所董事長計奎生(中國話說得比中國人還地道的老美)的話說,互聯網金融包含很多內容,如有的側重個人理財,有的側重p2p,有的側重機構服務,但歸根結底,核心在于四個跨界,只有真正跨界了才稱得上是互聯網金融。
1、跨群,為不同財富人群提供投資機會。比如陸金所投資客戶中,雖然74%的資金來自11%的投資資產大于50萬元的富裕人群,但同樣照顧到占用戶群占比42%的投資資產在1萬元以下的大眾用戶,雖然他們的投資資金僅占總資金的0.4%。
2、跨地,將富裕地區(qū)的資金投向發(fā)展中地區(qū)。比如陸金所的投資資金2/3來自一線城市,1/3來自二三四線城市,陸金所的借款1/5去向一線城市,4/5去向二三四線城市。
3、跨業(yè),讓資產在不同行業(yè)之間交易流動。比如銀行、證券(OTC)、私募基金、信托、貴金屬、公募基金、保險、不動產、眾籌等行業(yè)資產交易。目前的金融交易主要在行業(yè)板塊內,缺少跨板塊交易平臺。
4、跨境,引入海外資產,同時將人民幣資產推向海外。
簡而言之,銀行其實就是資金提供方與需求方的中介,現在該中介成本過高(獲利過多),使用不便,出現互聯網+金融這樣更好的中介,能以更高的投資收益率吸引客戶,能以更方便快捷更有效方式進行投資或放貸。
互聯網+傳統產業(yè)并非簡單的用互聯網吃掉傳統產業(yè),恰恰相反,是要在充分尊重傳統產業(yè)的前期下進行融合促進。就比如玖富的移動理財,一個微信號“悟空理財”,8個月吸引510萬粉絲,月交易額超10億,這僅僅只解決獲客獲資的問題,果不能按照客戶需求設計不同的理財產品(比如穩(wěn)健性、進取型等),不能有效配置資產實現期望中的理財收益,甚至出現壞賬呆賬,其最終結局也只是曇花一現。所以說互聯網金融本質上是金融,互聯網只是一個更加方便接觸、到達、了解用戶需求的橋梁。
(三)互聯網+智能設備(可穿戴硬件、汽車、家居)
可穿戴硬件、車聯網、智能家居是目前物聯網最有代表性的應用,至于醫(yī)療、電力等行業(yè)應用,考慮到實際市場潛力,暫時還無法與前三者并列。
如果說萬物互聯是由人人、人物、物物三種連接(或溝通)組成,那么目前Mobile is everyone已經將人人連接進行得較為徹底,并向后兩者快速普及。考慮到“科技以人為本”,從現在開始的相當長時間內,人-物連接將成為市場潛力最大的物聯網應用。而在人人連接中領先的超級APP以及運營商,在人物連接中將繼續(xù)保持領先優(yōu)勢。運營商在2G時代優(yōu)勢明顯,在3G后的WIFI覆蓋不到的區(qū)域以及行動的人物連接中繼續(xù)保持領先優(yōu)勢,運營商的優(yōu)勢是基于網絡硬件。超級APP在Wifi覆蓋范圍內的固定場所人物連接優(yōu)勢明顯,超級APP的優(yōu)勢是基于溝通軟件,用戶與物體溝通并不需要下載額外的客戶端軟件,用現有的QQ或微信就能實現,或者即便下載了各類應用客戶端,但是賬號及認證與原QQ或微信一致,信息溝通方式及習慣也保持一致,這種便利性是任何其它應用所無法比擬的。
智能家居是最典型的固定場所人物連接應用,因此騰訊的QQ物聯戰(zhàn)略,讓人看到在紛繁雜亂競爭的市場上,第一次有了一統天下的可能。
今年3月,巴塞羅那全球移動通信大會的論壇上,LINE(一個韓國控股發(fā)起于日本的即時通信超級APP,讓通信變得具有情感,各類卡通表情sticker就是其原創(chuàng))也展示了未來的Family Chat場景。具體已經記不清楚,大概內容與下面的場景相似:
我(上班中):家里還有什么吃的?
冰箱:有蘋果3個、蔬菜2把、雞蛋10個
我(上班中):牛奶還有一盒吧
冰箱:是的,但是已經放置10天了,超過保質期要求,建議撤換
我(上班中):下班需要帶點什么
冰箱:根據上個月的習慣,建議優(yōu)先帶兩斤西紅柿,其次帶兩瓶酸奶,最后可以補充點冰棍,提醒,冰棍吃多了有害身體健康。
……
當我們的家居(設備)變成微信里的一個好友,這樣從人-人溝通延伸到人-物溝通顯得那樣自然。應該說2014年底騰訊合作伙伴大會上就已公布QQ物聯計劃,當然騰訊的雄心并不局限于智能家居,而是包含家庭、娛樂、安全、車載等多種溝通類、音視頻播放類、控制類、數據采集類設備。在本次互聯網大會上,騰訊宣稱有超過2000家企業(yè)(產品超過100種)申請接入,目前即將開展公測。騰訊繼續(xù)沿用開放平臺模式,將即時通信能力、QQ或微信號、文件傳輸能力以及音視頻播放、未來的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能力通過SDK方式進行開放,當前階段通過免費接入(不分成),甚至補貼來提振產業(yè)鏈積極性,未來的盈利主要通過云端服務方式實現,比如存儲等。
三、下一個技術熱點:智能視頻+視頻大數據
盤點一下2000年后的技術創(chuàng)新,我們發(fā)現互聯網本身重大技術創(chuàng)新并不多,相反無線寬帶通信技術創(chuàng)新更為突出,互聯網的創(chuàng)新主要來自應用創(chuàng)新。已經發(fā)生的主要應用創(chuàng)新有如下幾項:
搜索技術創(chuàng)新。搜索并不是檢索,是因為好的搜索引擎能夠理解語言,也就是自然語義識別。自然語義識別技術能夠讓機器在文字層面與人溝通。
語音識別技術創(chuàng)新。應該說現在很多的瀏覽器、搜索、導航、語音助手應用中,都內置語音識別模塊,甚至IOS操作系統都自帶,只是用戶的習慣還沒有完全形成,使用場景不足,對于各類語音助手應用來說更是如此。但語音識別技術仍然是重大應用創(chuàng)新,讓機器在語音層面與人溝通。
智能硬件技術。包含手機在內的各類小巧靈便的智能硬件,將程序化的計算處理能力延伸到手指、眼睛、耳朵各個器官。
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計算資源的靈活配置或共享大大節(jié)省系統部署成本,大數據處理技術創(chuàng)新使得機器學習能力快速提升。
其實從上述應用創(chuàng)新盤點中可知,未來的趨勢必定走向人工智能。沿著這個趨勢去看,文字、語音、大數據學習都在解決中,那么下一個應用技術創(chuàng)新一定發(fā)生的視頻領域,智能視頻及視頻大數據應用一定是人工智能無法繞開的技術瓶頸,是真正的風口浪尖。
那我們目前的視頻存在什么問題呢?以2014年初昆明火車站暴恐事件為例,為什么暴徒行兇25分鐘內沒有及時發(fā)覺,而是25分鐘后一個拿槍的警察出現,擊斃幾個暴徒后立刻控制場面,是攝像頭不足嗎?
其實不然,在各地平安城市建設下,攝像頭已經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以火車站為例,據說有上萬個攝像頭,問題是多少個人來監(jiān)控觀看?可能不超過5個。現有的以事后查證為主要模式的視頻監(jiān)控無法及時發(fā)現問題,根源在于視頻不夠智能。
去年參加過一個同學會組織的論壇,一個從谷歌回來創(chuàng)業(yè)的學長告訴我們,是因為目前的攝像頭不對,因為目前所有的拍照攝像工具都是二維,因此對智能視頻識別造成困擾,比如無法識別陰影、遠近、交錯這些關鍵環(huán)節(jié)。而谷歌無人汽車之所以能夠暢行無事故,是因為谷歌汽車用的攝像頭是三維,三維在二維基礎上增加探測距離的紅外激光點陣。那位回國的學長主要解決低成本三維攝像頭生產以及創(chuàng)新商業(yè)應用,比如自動報警、商場人流量自動探測等。
毫無疑問,這樣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一定牛得一塌糊涂,今年博鰲論壇上,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CTO已經出現在某個分論壇上,暢談人工智能。在7月份的互聯網大會的技術大講堂上,幾乎一半的內容與智能視頻相關,Intel公司介紹的“實感”三維攝像頭及應用與此異曲同工。
三維攝像只是解決視頻獲取的問題,為后面的大數據分析、智能視頻控制奠定基礎。真正的智能視頻應用還必須與視頻大數據結合。其實視頻大數據不僅針對三維視頻內容,目前的二維視頻內容同樣需要視頻大數據技術及應用。目前視頻大數據的增長是整個社會大數據增長的最主要來源,愛奇藝的數據顯示,日均PPC視頻時長444小時,而日均UGC時長6349小時,而UGC全部來自用戶的創(chuàng)造上傳。對這些內容的分析管控,靠人工識別是無法完成的,一定得靠機器自動識別分析。
當然針對視頻的應用技術創(chuàng)新并不簡單局限在三維攝像與視頻大數據,而是全方位的。一方面機器越來越人性化,能夠立體的感知周圍現實,甚至能識別人類的表情,關于人臉表情識別已經像語音、圖像識別一樣蓬勃發(fā)展。另一方面人的生活越來越虛擬化,在虛擬的世界里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如全息投影、裸眼3D、虛擬現實等,這個世界越來越向黑客帝國演進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