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aS之上的平臺世界如何搭建?
2014年,Gartner發布了《云計算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魔力象限》,這項調研涉及了超過75家全球IaaS服務供應商,其中一項重要的趨勢顯示IaaS市場正在與PaaS(平臺即服務)市場融合。毫無疑問,IaaS與PaaS正在發生快速的演變,隨著IaaS產品陷入低價競爭和利潤壓力的泥潭,現在主流的云服務供應商都在試圖從模式堆棧上下兩個方向上進行擴展,以期能提供一站式的IT服務。
隨著不斷增加新的服務支持軟件開發,云開發者則會收益頗多。在原有的IaaS服務之上提供PaaS,進一步解放了開發人員,使其可以集中精力于應用開發,無需擔心底層的基礎設施或其管理成本。同時,云服務供應商則能夠使用自己的云應用平臺作為開發、整合和交付SaaS應用的構建模塊,或者他們可以銷售按需訪問的平臺資源來創收。
混合云與容器技術的沖擊
之所以出現IaaS與PaaS的融合的趨勢,除了價格和利潤的角逐之外,其背后的主要動力來源于客戶需求以及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比如Docker這樣的容器技術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云計算的可遷移性問題。
從客戶的角度而言,現在混合云逐漸成為一種新常態。但是要搭建一個混合云并不容易,首先資源池要進行混合,甚至應用也要進行混合。通過一種融合架構體系模型,讓客戶的業務應用需求能夠與其IaaS資源相匹配,即在業務工作負載出現波動的時候能夠真正的靈活可伸縮,比如工作負載出現峰值時,可以將其自動分配到公有云中來消費資源,而在峰值結束之后,自動收回這些工作負載,并結束公有云資源的調配。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現在容器即服務的出現讓云計算的開發工作變得更加容易和便捷。Docker現在是最為主流且發展最為迅速的容器技術,而現在最容易從 Docker上獲益的三類應用包括:需要在跨一個以上的云計算中運行的應用程序,很明顯這一點完全滿足了混合云的需求;再者是能夠從開發運營(DevOps)中獲益的應用程序,這一點對于PaaS和IaaS的融合也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此外,還有使用微服務的應用程序。
實際上,IaaS的邊界逐漸擴展到PaaS版圖是一種自然的過程,因為二者更像是一個整體,而作為整體的解決方案才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多的IT便捷。
企業IaaS+PaaS解決方案選型建議
對于企業而言,最為關心的是如何能夠構建出滿足自身需求的IaaS+PaaS融合架構。中國惠普***技術專家,***架構師陳冉擁有諸多云計算項目實踐經驗,對此給出了中肯的建議。在他看來,現在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企業更為關心的私有云、公有云以及混合云的模式,而非我們所提到IaaS與PaaS。大型的IT廠商都在推廣自己的整體云計算解決方案。
根據不同企業的規模,以及業務需求和發展,陳冉給出如下建議,供參考:
公司規模在幾十人左右時,如果構建私有的IaaS加PaaS除了成本之外,技術門檻也過高,并不符合其成本效益,可以直接消費公有云提供的資源即可。當然,如果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對于高可用性以及安全加密方面有諸多考慮,同時能夠承擔更多的資本成本和時間成本,則***是構建一套自己的環境。這樣企業的 IT人員自己來維護,擁有了更多的自主可控權,同時能夠將更多的時間以及成本用來創新發展。
公司規模在100人以上且500人以下時,考慮到公有云無法提供更符合個性需求的定制化服務,可以構建一個小規模的IaaS加PaaS平臺,這個時候需要通過評估找到合適的服務供應商來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公司規模在500以上時,可以考慮構建一個中型的IaaS加PaaS平臺,從而進一步加快公司的可持續性發展,同樣也需要評估服務提供商的整體解決方案。
更大規模的企業則需要考慮混合云的概念,在控制成本的同時,可以把峰值時的部分工作負載通過混合云控制器轉移到公有云之上。在完成業務之后伸縮回來,保障成本上的節省,同時維護企業創新發展。
節選原文:http://www.searchcloudcomputing.com.cn/showcontent_89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