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為何拒絕了扎克伯格的橄欖枝
編者按:與其說雷軍拒絕,不如說更多是顧慮。小米希望走出中國,扎克伯格更不想放棄中國市場。所以,小編認為,倆人合作早晚的事。
小米希望走出去,Facebook 希望走進來,兩者的訴求不謀而合。
2014 年 8 月份的某一天,晚餐時間,雷軍的家中來了幾位外國朋友,其中一位是扎克伯格。
小米融資 11 億美元,估值 450 億美元的消息還停留在耳邊。而關于本輪融資陸續有更多的信息流出,這次是關于 Facebook 對小米那場“未遂”的投資。
這其實是一場非正式的對話,雙方溝通也并未有任何文字性的記錄。但路透社還是聯系到了其中的幾位知情者。
據稱,雷軍和扎克伯格對于 Facebook 入股小米進行了多方的權衡,主要涉及商業和政治性的因素,盡管據透露投資數額并不是很大。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Facebook 和小米之間的投資洽談始于 2014 年年中。
只是面對小扎伸出的橄欖枝,雷軍無力收下。除卻政治上的擔憂之外,雷軍最大的顧慮似乎來自于 Google。小米的 MIUI 基于 Android 開發構建,Google 是其很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而與 Facebook 關系緊密之后可能會影響 Google 和小米的合作。
顯而易見,Facebook 的注資會提高小米的知名度,為后者注入更多的國際化基因,并進一步觸達全球13億的龐大用戶群。
而 Facebook 在全球社交網絡的發展似乎已經觸到了天花板,業已開始通過收購等手段擴大輻射范圍,比如收購 WhatsApp 和 Instagram,開發不同的細分社交領域。而由于中國相對封閉的網絡環境,自 2009 年闊別中國近五年的時間里,Facebook 一直在嘗試著回歸,這從扎克伯格頻繁造訪中國可窺一二。其中,最可能也最可行的方式就是選擇一家國內的合作伙伴。小米有著運營社交網絡(米聊)的經驗,算得上一個比較理想的合作伙伴,只是中國已經擁有了QQ、微信,是否容得下另外一個社交網絡還是未知。
比之于 Facebook 進入中國市場的夢想,小米“走出去”的訴求更為強烈一些,腳步也更為匆忙。
小米的身影已經出現在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市場,而為了更加便于在海外開疆拓土,其在手機平臺上轉向使用高通的處理器,以期借高 通專利池自保,避免因為專利儲備不足受到眾多廠商的“刁難”,小米在印度的遭遇就是前車之鑒,雖然最終有驚無險,產品得以重新發售,但始終是埋在小米海外 之路上的一顆定時炸彈。
反觀 Facebook,它的腳步似乎并不是那么急切,雖然時常有 Facebook 進入中國市場的消息傳出,但往往只聞其聲。相比之下,職業社交網絡 LinkedIn 入華的節奏無疑要順暢得多,并快速適應了本土的規則。
再具體到小米11億美元的融資細節,投資方包括香港 All-stars,投資過 Facebook 和阿里巴巴的 DST,新加坡 GIC,大陸的厚樸基金,以及馬云旗下的云鋒基金等投資機構。在此輪融資中,另外一個“未遂”的投資者是扎克伯格等眾多硅谷名人的資產管理基金 ICONIQ Capital,但消息人士表示其投資意向并非由扎克伯格主導。
好事多磨,小米和 Facebook 的聯姻就這么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