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球無人機興起 互聯網的未來將在高空
國際電信聯盟統計顯示,全球網民總數約為30億,其中多數人通過移動設備和蜂窩網絡連網。但是,讓設備和用戶連網的業務才剛剛起步。多數人還無法訪問互聯網,而在互聯網用戶中,大部分用戶的網速異常緩慢。
高空互聯網項目可能為另外40億人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谷歌(微博)、Facebook等公司正在開發熱氣球、無人機等設備,欲與傳統衛星公司在這片市場展開競爭。未來,我們可能進入到衛星網絡服務和熱氣球網絡服務并存的市場格局。
高空互聯網
如果要讓另外40人使用互聯網,并讓網速更快,我們很可能要瞄準高空。當然,一些公司已經做出了嘗試。近年來,高空互聯網一直是極為棘手的業務。銥星(Iridium)和全球星(Globalstar)低軌道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最終都宣告破產。
一般來說,衛星通信網絡存在兩個問題。如果它們太靠近地球,為了覆蓋地表,廠商就需要發射更多的衛星,業務成本會極其高昂。例如,銥星衛星軌道距離地表大約780千米,衛星總數為66顆。如果在地球同步軌道(距離地表35,786千米)部署體積更大、功能更強的衛星,3顆這樣的衛星便可覆蓋全球,但信號接收時間太長,很多應用便無法使用。
新一代發射技術和衛星技術將把我們頭頂的天空轉變成數據航點,數據不僅可以覆蓋全球,而且可以像地面網絡一樣快速傳輸到移動設備。
Intelsat***執行官大衛·麥克格萊德(David McGlade)表示,Intelsat等傳統衛星公司已經利用下一代地球同步衛星向飛機、郵輪和世界商船隊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5到7年前,我們還不覆蓋這些市場。按照市值計算,Intelsat是全球***的衛星公司。
無人機和熱氣球
在高空互聯網市場,越接近地表,我們就會發現一些不同尋常的競爭者,例如Facebook和谷歌。這兩家公司都在開發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地球大氣層飛行器,如無人機和熱氣球。
谷歌Loon項目旨在借助熱氣球網絡向偏遠地區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Loon項目主管麥克·卡西迪(Mike Cassidy)認為,熱氣球互聯網項目總成本可能是衛星互聯網項目的10%,甚至僅為1%。
谷歌熱氣球漂浮于平流層。在某種程度上,谷歌熱氣球相當于無需火箭運載的衛星。目前,谷歌每天可以發射20個熱氣球。
平流層位于地表上空大約20千米,谷歌熱氣球在風力的作用下東西方向移動。理論上,該項目可以讓谷歌打造一個連續的、覆蓋全球的互聯網接入服務,但谷歌需要發射數千個熱氣球。卡西迪表示,通過與通信公司合作,到2016年付費客戶預計將連接熱氣球網絡。
在谷歌發展熱氣球互聯網項目的同時,Facebook(和谷歌的另一個部門)正在發展一個影響更為深遠的項目。未來,波音747大小的太陽能無人機將在高空互聯網市場與衛星和熱氣球展開競爭。
Facebook連接實驗室(Connectivity Lab)主管耶爾·馬奎爾(Yael Maguire)表示:“開發無人機的確相當困難。”今年4月,Facebook收購高空無人機制造商Titan Aerospace。馬奎爾和Titan Aerospace面臨眾多挑戰,包括開發更好的太陽能電池板、電池和自動導航系統。另外,馬奎爾還希望監管機構允許龐大的無人機與民航客機共同使用空中航道。
在這片市場,其他競爭者還有中地球軌道衛星,例如O3b Networks上周發射的衛星,這些衛星在距離地表大約8047千米的高空飛行。與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相似,這類衛星體積更大且功能強勁,但不存在通信延遲問題。或許為了做兩手準備,谷歌還計劃為互聯網衛星項目投資10億多美元。
目前,O3b Networks前任CEO格雷格·惠勒(Greg Wyler)已經參與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項目,計劃開發數百顆低地球軌道衛星。惠勒曾是谷歌衛星項目負責人。
高空互聯網利弊
Facebook的馬奎爾表示,衛星可以服役數十年,但熱氣球和無人機必須不斷補充。如果要覆蓋全球,廠商必須發射更多的熱氣球和無人機。另外,熱氣球和無人機內置的通信設備還需要不斷更新換代。
鑒于互聯網接入需要量飛速增長,Facebook和谷歌的嘗試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也許,我們最終將步入“高空互聯網”時代,性能強大的衛星提供流媒體服務,而熱氣球、無人機和近地衛星提供更快的互聯網接入服務。
馬奎爾表示,衛星互聯網將變得更快和更加廉價,它將減緩地面光纖和微波通信系統的增長速度。
美國衛星互聯網用戶數量大約為150萬,但2012年發達國家這類用戶的比例僅為0.2%。
當然,相較無線網絡,地面網絡擁有絕對的帶寬優勢。當某個地區出現網絡擁堵狀況,服務商通常都是鋪設新的光纖線路。
馬奎爾認為,不久的將來,飛機上的網速可以和地面網速一樣快。換句話說,為另外40億人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同時,飛機乘客也將享受到Netflix流媒體視頻。(熠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