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對話張朝陽,關于互聯網和互聯網的未來他們都是怎么想的?
周鴻祎對話張朝陽,關于互聯網和互聯網的未來他們都是怎么想的?
在 2014 年互聯網大會的第三天,終于有了大佬級的對話。作為中國互聯網的“老一輩”,周鴻祎和張朝陽坦言,現在的互聯網是屬于年輕人的。但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拓荒者,他們對互聯網多年的思考往往更能直插互聯網的心臟。
互聯網人的生存狀態是什么?
這算是個熱身的話題。談到這個,張朝陽悠悠的說了三個詞:興奮、驕傲、焦慮。興奮來源于總是在不斷萌發的那些可能改變世界的想法和憧憬;而驕傲則是因為互聯網給了年輕人更多機會,讓他們能夠比在傳統行業中更容易成功。至于焦慮,則是他說的最多的。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往往是在免費的基礎上搭建增值服務,因此初期的融資就是***的焦慮。張朝陽說,國內互聯網萌芽初期,國內還沒有風險投資的概念,需要去美國尋求投資。而且,還要面臨投資方不同的管理方式以及國內不明朗的政策,這都是潛在的問題。
比起張朝陽的“革命家史”型訴說,周鴻祎顯得更愿意談未來。他說,十幾年前互聯網的確是不被認可的,但現在互聯網卻在做著顛覆傳統行業的事情,這讓很多行業都患上了“互聯網焦慮癥”。這充分證明了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新經濟環境下非常重要的產業。
那么,互聯網的下一撥機會是什么?
周鴻祎說了三點:移動互聯網、IOT(information of things,他不愿意稱之為物聯網)、網絡安全
1、移動互聯網把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真正結合在了一起
在桌面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和傳統行業之間的交界更多是信息層面的。而移動互聯網興起后,這種交界就不再是信息層的了,而是貫穿到產品和服務層的交互。看看 Uber、Airbnb 對傳統的線下租車、租房等服務的改造就一目了然。移動互聯網不僅讓信息更加對稱,還能讓交易行為也更有效率。為什么?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去中心化趨勢更加明顯了。在這個過程中,移動互聯網逐漸在改造者傳統行業,其威力要遠遠不止是通過手機獲取互聯網信息這樣一種簡單的信息遷移。
2、萬物互聯將幫助我們實現真正的大數據
周鴻祎一再強調“IOT”這個概念,并刻意回避“物聯網”的提法。他認為,物聯網的概念炒作了多年,卻一直沒有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實質性的改變。他所說的萬物互聯其實更加強調IOT能給大數據帶來的可能性。通過給所有的物體內置芯片,使得這些物體能夠 24*7 的與互聯網云端相連,從而實現真正的大數據。
一方面,IOT 讓很多行業都具備了互聯網化的機會。另一方面,IOT 對大數據的貢獻使得人們可以更快的實現人工智能。對于工業制造型企業來說,這是一次真正改造產業的機會。
3、無處不在的連接也帶來了更多的安全問題
周鴻祎說網絡安全,難逃打廣告的嫌疑。不過,在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網絡安全問題的確已經引起了政府和部分企業的重視。通過手機、可穿戴設備等移動設備,人們與互聯網世界的連接更加緊密了,這也使得用戶都變得越來越透明。大量數據匯聚在云端,一旦服務器出現問題,那么用戶的大量隱私數據就面臨曝光或丟失的危險。當然,哪里有問題,哪里也就會有機會。對于這一點,張朝陽也表示了認同。
互聯網的未來是屬于90后的嗎?
最近,互聯網與 90 后是一個熱門話題,創投圈和傳統互聯網圈都在關注和熱議。如今,互聯網的主流人群已經逐漸遷移到了90后群體中,就連互聯網創業者的隊伍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90后創客。周鴻祎和張朝陽都表示,對于他們這一輩互聯網人來說,90 后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他們未必能理解,這讓他們感到焦慮。
怎么了解 90 后?周鴻祎笑稱,該去找個 90 后女友了。張朝陽沒接茬,他說道,可以讓公司的結構更加扁平,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到公司的產品甚至決策中來,在這個過程中充分汲取 90 后的想法。
互聯網精神是什么?
周鴻祎說了四點:用戶、體驗、免費、顛覆。
所謂用戶,就是要學會與用戶建立長期且黏性高的連接方式。
所謂體驗,那就是真正從用戶出發來感知產品,而非僅僅從一個技術宅的世界來理解產品。
所謂免費,就是在免費的基礎上不斷去開拓新的商業模式,這里面仍然還有很多創新的空間。
所謂顛覆,就是互聯網如今已經具備了顛覆傳統行業的能力。
張朝陽則認為,互聯網精神的內核就是:自由和公平的競爭。
目前,中國互聯網的規模和活躍程度僅此于美國,這是其它產業很難做到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一個純粹競爭的產物。如果其它行業要學習互聯網,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它公平競爭的發展模式。并且,越是需要被互聯網改造的行業,就越是競爭不充分的行業,比如教育和醫療。張朝陽認為,教育和醫療應該引入公平競爭的機制和更多民營資本。當民營醫院和民間辦學都真正蓬勃起來之后,這兩個行業的現狀才能有所改變。
一句話,學會用互聯網的“道”,而非僅僅是互聯網的“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