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跨國公司:提高在華研發自主權成下一階段關鍵
伴隨著全球化的進程,IT跨國公司正加速在全球研發創新資源布局,而中國以其巨大的市場、豐富的人才、完備的產業鏈、良好的政策,成為IT跨國公司研發中心設立的***目的地國之一。
根據國內咨詢機構賽迪顧問***發布的《IT跨國公司研發創新競爭力報告》顯示,盡管大多IT跨國公司都設置了各自的研發流程以保證其研發有效性,但自主權的缺失卻降低了創新能力。因此提高在華研發自主權就成為了這些IT跨國公司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和關鍵因素。
在華研發中心具有更高產出效率
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活力經濟的大國,是擁有13億人口超級消費市場,在智能手機、計算機、智能家電等多個IT細分領域,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增長速度都居***。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不斷完善的政策扶持、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逐步優化的創新環境等因素,正在成為吸引IT跨國公司設立研發創新中心的***國之一。
賽迪顧問分析認為,許多跨國公司正在加速研發的全球化進程,這包括如何利用全球資源配置來優化研發程序和研發效率,以及如何利用地區資源來充分捕捉區域市場機會。研發中心前置,有利于企業能夠快速響應區域市場機會, 開發出符合區域市場特征的產品和服務,進而不斷提升跨國公司整體競爭力。而中國在同樣的研發投入下,借助政策、人才、研發創新鏈條的綜合作用,中國與其它國家相比,具有更高的創新產出效率,“質”“量”兼備成為中國研發團隊的關鍵詞。
從國家整體創新能力上來看,據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的創新效率居全球首位,2013年中國創新效率整體排名雖有所下滑,但各項指標仍然與其所在的中高收入國家中排名靠前,各項指標橫向排位均高于以創新活躍著稱的以色列、印度等國家。
研發中心自主權仍有待提高
盡管在華研發中心在創新產出效率方面有著卓越的表現,但業內人士認為,目前跨國公司研發中心自主權仍然受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IT跨國公司的創新能力。
據賽迪顧問分析介紹,微軟在華研究中心雖然制定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研發流程,對創新的流程各環節實現控制,從而保證了研發有效性。但微軟本地研發決策需要通過總部審核,在此過程中效率與速度被極大降低,從而可能錯失有價值的創新機會。而蘋果在中國未設本地研發團隊,與運營商與開發者溝通不暢,造成諸多問題。因無本地研發方向與方案決定權,導致了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具有影響力的合作伙伴流失。另外,盡管思科中國研發中心在過去幾年的時間里,研發自主權有一定的提高,開發了一系列針對本地市場的產品,甚至是象針對小企業客戶的CVR100W這樣,以中國為首推市場最終在全球推廣的中國主導研發產品,思科中國研發團隊的整體研發自主權仍需要得到大步提升才能更好的發揮其創新力。
提高研發自主權是發展關鍵
研究顯示,研發自主權的缺失,使得決策流程變長,降低了研發效率,錯失市場機會,更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研發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削弱了團隊的整體創新能力。自主權的大小也將對企業研發效率產生決定性影響。
賽迪顧問認為,研發自主權即研發團隊是否可以根據市場需要,自主決定資源安排,對于產品定義和市場反應全權負責,組建更有針對性的研發團隊的權利,研發自主權是是否能夠敏捷地捕捉市場需求,形成強大創新市場轉換能力的關鍵。但大多在華研究中心,由于受到知識產權、全球布局,在華戰略等因素制約,其在華研發機構均存在自主權不足,從而影響其創新效率的提升的現象。“產品自主研發權直接決定了創新輸出能力,產品自主研發權的提升,是下一階段在華研發中心是否能夠更好的發揮服務本地及全球的關鍵,也是在華研發中心提升其創新技術轉化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