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運營商的新年盤算:迪信通或借機上市
隨著虛擬運營商的發牌,2013年通信業關注的大事基本全部落定。本該稍作歇息,但剛剛獲得首批虛擬運營商牌照的“小伙伴們”似乎還在忙碌中,面對再過一天即將到來的2014年,他們開始了各自新的盤算。
深耕細分市場
在首批11家虛擬運營商中,迪信通是最早被外界認為應當獲得此牌照的企業。而巧得時,在工信部發牌的當天,恰是迪信通20周年慶,這一雙喜臨門的節奏讓創始人劉東海難掩喜悅之色。
“我們20周年慶的日子一個月前就訂好了,與發牌日子重合在一起實屬巧合,在虛擬運營商的轉型道路上,迪信通做了很早很多的準備。”迪信通創始人劉東海在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如此表示。
據了解,為申請移動轉售牌照,迪信通較早成立了專門小組,同步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國外經驗的研究,國內市場調研、產品定位、計費、營賬、客服、信息安全系統的開發,經過多輪交流、資料申報、評審,最終與幾大運營商達成合作。
此前,迪信通分別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就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最終簽署合作協議,與中國移動也達成了合作意向。但是虛擬運營的真正考驗是如何設計出與基礎運營商差異化的產品,以優質的服務來贏得消費者的認同,樹立品牌形象,在激烈競爭的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對此,劉東海對騰訊科技表示,“牌照只是一個業務開展的通行證,迪信通只是初期試水者之一,虛擬運營商競爭未來必然會激烈。”
據了解,從國外虛擬運營商的發展來看,平均用戶占有率僅3%,投資回報的周期較長,移動虛擬運營商的盈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當然,迪信通也有自己的應對之策。目前,迪信通正在實施CCCT戰略轉型,包括:云服務、內容服務、渠道多樣化、終端建設。
“牌照獲得后我們將加速前期的準備工作,盡早為用戶提供通信服務。相比電信運營商傳統機制難以開展的業務,經營靈活多變的民資則更容易開展某一領域的業務創新,業務也將更為多元化。所以說,在虛擬運營商時代下,細分市場將呈現出巨大空間。”劉東海說。
據悉,在迪信通明年的戰略規劃中,轉售業務目標市場定位重點為手機重度使用者與小微企業市場客戶。因為終端是迪信通與用戶接觸的第一界面,所以主要的市場營銷元素將圍繞終端展開。業務模式由零售業務向移動互聯網服務提供商轉型升級。以智慧生活的理念向用戶提供方便實用的移動通信增值服務。
離上市還有多遠?
在被問及虛擬運營商是否對迪信通未來上市有所幫助時,劉東海坦言,“目前這個不好說,要看日后轉售業務開展情況而定,做好的話也不排除。”
劉東海進一步指出,虛擬運營商要成功運營有幾個關鍵點,精確的品牌與產品定位、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堅實的資本運作、業務創新與平臺的可擴展性,以及廣泛的分銷渠道。
早在2007年,就有傳言稱迪信通正運作香港H股上市,隨后迪信通將上市地點轉向內地A股,直至去年9月才得以躋身IPO排隊名單之中,而最終迪信通出現在終止審查名單之中。
當時,迪信通表示是主動撤回了IPO申請,原因是證監會停止新股發行了,排隊公司太多,主動撤回謀求其他地方上市。而外界分析則是由于來自行業競爭壓力不斷、迪信通始終難以有持續盈利能力。
暫不說具體是何原因,在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后究竟會對迪信通帶來哪些改變?
有業內分析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虛擬運營商未來市場規模潛力巨大,這對諸如迪信通這樣具備行業資源的企業而言可以相對獲得穩定收入,畢竟其與三大運營商的合作、關系已根深蒂固;其次,近幾年迪信通已開始從單純的以手機為產品,逐步向代理運營商放號與增值服務方面滲透,這些為虛擬運營商前期的競爭奠定了一定基礎。
迪信通總裁金鑫對騰訊科技表示,通過虛擬運營商的身份可以實現上游運營商業務到終端銷售,增加客戶黏性,提升購物體驗,迪信通未來要做的是在之前終端服務的同時提升軟性服務。
20年光陰,櫛風沐雨,迪信通也從三尺柜臺蓬勃發展至今。近2000家門店,員工近萬余人,成為全國最大通訊連鎖零售企業,是目前國內門店最多,覆蓋省份最廣,市場占有率最高的通訊連鎖零售企業。成為虛擬運營商后,相信迪信通離下一步 IPO也已不遠。
原文鏈接:http://tech.qq.com/a/20131230/001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