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動虛擬運營商未獲牌照內幕:擔心價格戰
中國移動的尷尬
此前12月26日,趕在新年到來前,工信部發放了虛擬運營商牌照,首批獲得牌照的企業包括天音通信、浙江連連科技、樂語、華翔聯信、京東、北緯通信、萬網志成、迪信通、分享在線網絡技術、話機世界數碼連鎖集團、巴士在線控股有限公司。
不過,這11家企業均為與中國電信或聯通合作,其中與中國電信的為9家,但就是沒有中國移動的合作伙伴。
對于為何首批試點沒有中國移動的合作伙伴,工信部在對相關問題的書面解答中也明確指出,“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啟動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民營企業積極響應,基礎企業非常重視,企業間緊鑼密鼓的展開了多輪交流和談判。由于各企業工作進度不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分別于10月底和11月初與16家、14家民營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并簽署商業合同。中國移動目前也確定了合作伙伴,進入合同簽署階段。目前我部暫未收到與中國移動合作的民營企業提出試點申請”。
知情人士透露,事實也的確如此。工信部早就制定計劃,要在今年年底之前發放虛擬運營商試點牌照,一直在催促三大運營商加快進程,但未料中國移動對虛擬運營商實行的是合作伙伴招標制度,確定合作伙伴的名單出臺太晚,工信部索性不管中國移動怎么弄了,干脆根據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招募結果,發放了首批虛擬運營商牌照,事實上造成了中國移動的難堪,將中國移動的態度擺到了桌面上。
聯通電信改變策略敞開招募
工信部是今年年初即宣布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工作的,從整個過程即可看出虛擬運營商制度推出的艱難。
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工作要求, 三大運營商幾乎都是5月份發布《關于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合作相關事項的公告》,即招募虛擬運營商合作伙伴的公告。
但是,最早出合作伙伴結果的也已到了10月份,即中國聯通,隨后中國電信于10月底出臺結果,而工信部也一再督促中國移動加快進程。
在10月24日舉行的工信部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當時,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祝軍也表示,“移動轉售問題確實大家很關注,這也是推進民間資本進入電信業很重要的舉措。目前看來一切進展比較順利。最近我們也專門了解了相關的情況,幾家企業的進度不一樣”。這實際上也是在提醒中國移動。
據悉,最初三大運營商沒有一家對此感興趣,都覺得是民營企業要來蠶食市場,要分一杯羹。
比如中國移動的虛擬運營商接口部門為采購部,中國電信的接口部門為公眾客戶部,中國聯通的接口部門起初為監管部,后來改為市場銷售部。因此,有人形容稱,中國移動把虛擬運營商當作了乙方,聯通一開始把虛擬運營商貌似作為了監管對象,后來改為當作渠道伙伴,中國電信則把接口部門設在了公眾客戶部,一開始就直接把虛擬運營商當渠道。”
但是,后來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以為這兩家運營商明白“胳膊扭不過大腿”,且它們的市場份額更小,所受的損失更小,因此索性把虛擬運營商合作伙伴的口子放得很開,只要符合硬件條件,誰原來來加入都可以,結果就是工信部原本規定試點企業超過2家,但中國電信招募了16家合作伙伴,中國聯通招募了14家。
擔心虛擬運營商挑起惡性價格戰
在虛擬運營商問題上最難受的是中國移動。早先就有人透露,這是因為中國移動占據了移動通信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它根本不需要虛擬運營商去幫其開拓渠道,也就是說,不管怎么發展虛擬運營商,其實都是在撬它的份額。
這與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不一樣,如果虛擬運營商真的發展起來了,中國移動相當于把它的收入的一部分讓給了別人。而且虛擬運營商往往打價格戰或針對集團客戶,前者是拉低中國移動的APRU值,后者是虛擬運營商在搶中國移動的客戶。
顯然,雖然中國移動在正式啟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工作時曾表示,“誠摯歡迎符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條件要求、并有意向和我司合作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的企業前來洽談。我司將為前來洽談的企業提供《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合作需求書》”。但其實,中國移動很清楚虛擬運營商對它意味著什么。
尤其是虛擬運營商的競爭可能主要采取價格手段,將會逼迫中國移動也降價,從而蠶食中國移動的利潤空間。例如京東已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這家電商企業從來就是以低價為噱頭,盡管京東與中國移動將來是分成模式,但畢竟還是要分掉不少錢,且對中國移動的市場形成價格沖擊。
尤其是目前OTT業務已經對中國移動的短信、彩信形成巨大沖擊,再加上虛擬運營商制度,三大運營商的日子將更加難過,尤其是中國移動。業內預計,三大運營商還是會采取措施遏制虛擬運營商的價格戰沖動,因為大家都明白,一旦價格戰過于慘烈,這個市場也就會朝崩貴的邊緣邁進。
原文鏈接:http://tech.sina.com.cn/t/2013-12-30/005490514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