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軟硬件創業者們需要知道的一些事
雖然隨著可穿戴計算的興起,醫療和健康相關的軟硬件創業成為了時下最火熱的創業方向,但實際上,我們應該看到,有大量產品的思路和設計理念類似,技 術選型模糊,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和后端能力薄弱,目前也沒有任何一家中國公司向資本市場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昨日,PingWest、網易手機頻道、IT桔 子和游戲葡萄四家媒體聯合發起的“X周末”舉辦第一期活動,來自山海樹、快樂媽咪、37mhealth、康諾云、麥開網絡、芯聯達和健安華夏這7家公司的 創業者以及經緯中國的分析師郭穎哲以“智能醫療健康”創業為話題展開了討論,其中涉及了不少我認為移動醫療領域創業者們需要知道的話題和市場現狀,所以我 將在本文中將他們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資本市場:看得多,投得少
雖然這半年來,可穿戴健康與醫療領域的創業項目紛紛涌現,我們也幾乎可以的大小活動上看到投資者們的身影,但在出手選擇上,資本市場的反應卻十分的 冷靜。無論是經緯中國、IDG或是其他的一些大型投資機構,都還只是處于與創業者的溝通和緊密接觸階段,并沒有一家實際出手參與投資。
郭穎哲從她的角度表達了資本市場對當前現狀的判斷。她說,軟硬結合產品對創業團隊的要求極高,通常需要他們在軟件、硬件 和云計算這三個領域都向投資者提供強有力的說服依據。除此以外,對于不少小型創業公司而言,硬件的量產、品牌、服務和平臺的建立都是不少的挑戰,例如快樂 媽咪的創始人陶建輝在演講中提到的硬件產品不僅有更長的開發周期,且量產時的質量往往難以控制,產品需要全檢后才能向市場出貨。
而讓投資者們舉棋不定因素是目前他們無法知曉醫療軟硬件產品采集的數據以及對數據進行分析的醫療模型是否可靠——例如無 創血糖發展了25年,卻只有一家得到CE認證,而曾經有公司已經獲得7900萬美元的投資,卻因為第三期臨床誤報率未能達標,最終給投資人們帶來慘痛的教 訓。由于目前還沒有產品已經在市場上從形成病癥發現到處理和效果評估的閉環,所以整個醫療專業領域的數據分析模型去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所以對此采取了謹慎 的態度。
創業者:能力有限,不必面面俱到
對于一家創業公司而言,要在硬件、軟件和云計算領域都做到優秀不僅需要強大的人才資源,還需要較高的成本投入。更重要的是,來自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幾乎不可能自己去通過臨床醫學驗證數據模型。
所以,創業者們應該利用更聰明的辦法去整合資源,來幫助自己降低時間和空間成本,獲取不同領域可信賴的技術支持來完成創業。康諾云的創始人郭輝就分 享了他們選擇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Halberg Chronobiology Center以及PingWest曾經報道過的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改造傳統醫療合作,利用他們采集的臨床數據和醫療數據模型來為自己的產品提供技術支持。
另一種思路來自健安華夏的楊楓,他們并沒有選擇自己去硬件,用楊楓的話說:“我們能力有限,而血糖儀的好壞,關鍵在于其試紙中酶的穩定度,這種生化 生產線絕對不是創業團隊能做的。所以我們選擇與市面上生產血糖儀的主流廠商合作,獲取他們的數據,利用App為其傳導數據并提高健康報告,而用戶在購買血 糖儀時,可以順帶按年限購買我們提供的服務。
當然,除了醫學機構、傳統醫療設備生產廠商外,在云計算能力、硬件生產、銷售渠道等方面,創業者都可以尋求與現有的成熟企業和品牌進行合作。
創業方向:改造傳統醫療設備
實際上,從血壓監測到血糖監控,我們身邊并不缺乏各類醫療設備,那為什么這些領域會成為互聯網創業者的機會呢?快樂媽咪陶建輝的創業思路給我們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陶建輝的產品是胎音儀,目前在市場上,能讓用戶聽到胎音的產品價格為100多元,提供數字顯示功能的價格為 200~300元 ,而在醫院中能提供胎動、宮縮數據的儀器則高達10~20萬人民幣。而這三種設備的本質都是探頭+數據處理+顯示功能,只有探頭個數和數據處理能力的差 距。
所以他想到利用手機的CPU去完成數據處理,同時手機上的應用有比傳統按鍵和液晶顯示更好的界面和交互體驗。這么做,利 用手機就替代了胎音儀“數據處理+顯示”這兩個環節,使得其本身的硬件成本大大降低。除此以外,手機收集數據、分享數據以及與用戶互動反饋的能力也是傳統 醫療設備難以匹敵的。
所以,創業者們與其每日為手環、運動夾這樣的產品難以做出個性化差異而苦惱,還不如去看看有哪些傳統醫療設備有可供自己改造的機會吧。
用戶需求:別忘了醫生的建議
不少創業者的出發點是“我們的技術能做什么”,但楊楓卻建議大家多聽聽醫生的意見。用他的話說:“我們現在的人是先有了技術,再去想象醫生該怎么 樣,但你不要忘了,這些醫生畢業時也很頭疼——為什么病人不按書上的病例來生病呢?”他舉了個例子,在美國,他看到醫院里醫生配用的一個呼叫器,雖然很簡 單,但銷量卻十分好,原因在于這個呼叫器被設計的十分符合醫生的使用場景,即使他們雙手拿著醫療器械,也能很方便的觸發這個設備。
他同時也提到了如何看待市場機遇——中國的GDP在世界排名是123位,其中只有4.8%是用在醫療上,這一方面注定了在中國醫療的人均支出很低,可能難以為長期合理的醫療管理做出支出,但另一方面,也給了創業者利用低價解決方案來改變用戶習慣的機會。
政策現狀:醫院示好,但需規避風險
郭穎哲說,今年中國在所有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推行院內的信息化平臺,所以手持移動終端等硬件設備在未來兩三年會迎來比較好的發展。而除了醫院需要信 息化外,如果能深入醫生群體,創業者會發現他們有更多需求亟需滿足,例如病人的身體狀況跟蹤、醫療病例數據庫、與病患的交互平臺等,這些需求還沒有被很好 的滿足,醫院也缺乏這樣的互聯網能力。另一方面,對于病人而言,醫生的推薦是十分具有權威性,會極大地影響其購買產品時的選擇,所以選擇和醫院合作,能夠 為創業者們帶來很大的幫助。
不過另一方面,創業者們需要知道哪些領域是可以做的,哪些是違背政策的。例如,現在雖然可以利用移動設備去收集用戶信息,給出報告,或是建議,但并 不能真正的施行醫患之間的診斷方案。因為遠程醫療目前在美國部分地區是合法的,而在中國利用互聯網工具進行診斷則是完全違法的行為。所以創業產品也只能為 醫生提供一些數據參考,醫生用其來做一些咨詢或建議,但不能用來診斷或開處方。